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苏联每年拥有四十多亿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同时涌现出冒险片《20世纪的海盗》、爱情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喜剧片《钻石胳膊》等大批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票房电影,整个电影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辉煌局面。然而在表面的繁荣之下,完全依赖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公有制的电影产业本身却岌岌可危。在苏联,几乎所有放映装置都为政府、国有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所有,因此电影的拍摄与放映都是非营利性的,高观影人次并不意味着高票房收入;财政补贴催发的庞大观影人群制造的“虚假票房繁荣”,反而不断增加着电影院和放映设施的数量,电影产业对苏联经济的贡献率常年不足1%,维持越来越多的电影院持续营业也为俄罗斯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经济压力。在80年代末,苏联电影审查和国家垄断制度废除,大量西方电影的引入、失败的市场化改革与猖獗的盗版行为几乎摧毁了苏联电影产业。在90年代后,遭到严重破坏的俄罗斯电影产业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艰难起步,开始逐步走向了漫长的复兴之路。
一、90年代:深重危机中的艰难起步
俄罗斯电影产业的凋敝不仅是电影业市场改革失败的结果,也是苏联文化垄断管理制度下多年积弊的结果,与苏联坚持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体制密切相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产业中制片方、放映方与电影院线之间的经济关系被完全破坏,电影行业内部管理混乱,观众看电影几乎全部通过盗版市场购买西方大片,堪称在电影与电影产业出现以来最为严重的行业生态问题。90年代前期,俄罗斯电影产业危机重重。在苏联解体后的1992年到1996年,俄罗斯本土电影数量逐年减少,1996年,俄罗斯国产电影总数仅仅只有28部,其中还包括不少以洗钱为目的、由“皮包公司”制作的“伪电影”。这段时间内,俄罗斯年均观影人次也从苏联解体时的12.5人次逐渐下降到1996年的0.4人次。尽管进口电影的数量有稍有上升,但在1992与1996年之间最多不超过300,少时只有100余部,其中大部分以美国电影为主。此时,俄罗斯的国有电影机构几乎不再发挥作用,由前苏联政府支持的国有制片厂几乎取消了所有的电影拍摄计划,只有少数民营制片公司还在坚持电影拍摄。从1997年开始,俄罗斯的经济逐渐从苏联解体后的寒冬中复苏,俄罗斯政府开始鼓励原先的国有制片厂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改革,并为振兴电影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俄罗斯电影委员会以拮据的财政拨款赞助支持了半数以上的新电影。这一阶段的俄罗斯电影产业还远远未能重新在市场背景下建立起部门齐全、人才充足、富有创造活力的电影工业,但政府的资助却帮助寒冬期的俄罗斯电影具有了走出黑暗迷茫的机会。
二、新世纪初:探索中的缓慢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俄罗斯电影产业在严冬后逐渐回暖,观影人次、电影票房与产出电影数量均在稳定上升。首先作出努力的便是积累的一定经验的俄罗斯新政府。2001年,俄罗斯政府颁布了《俄罗斯文化五年发展纲要》,对陈旧的《电影法》进行修改;时任总统的普京签署了《创办俄罗斯电影发行公司》的总统令,要求电影俄罗斯现有的发行公司与制片、放映、院线部门相合作,建立一个以俄罗斯本土电影为核心的电影放映网络;这些举措正式明确了市场化与商业化为电影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并重新以行政命令直接参与到系统化电影产业的重建之中。2002年,俄罗斯设立了对标金球奖的俄罗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金鹰奖”,旨在表彰本土为电影界做出突出贡献的演员、导演和作家等优秀创作者,与创立于1987年的“尼卡奖”并称俄罗斯电影行业的国家级荣誉。2005 年出台的《国语法》规定院线电影放映时必须使用俄语,这一举措有效保护了优秀的本土电影人才和优质电影作品;2008 年,俄罗斯政府在“发展国产电影”的总结会议后成立了国产电影发展委员会,由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领导。普金号召电影产业大力引进人才与技术,增加电影产量,保证电影产业在未来持续发展,并形成一个引领经济发展、重塑俄社会价值观的新型产业。与之前政策不同的是,俄罗斯新政府签署的行政命令虽然以政策诱导与倾斜扶持了新兴电影产业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尽量对振兴中的俄罗斯电影产业加以保护,但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并未直接在经济方面加以扶持,也没有在创作方向上加以干涉,仍然以尊重市场规律为主。这样以来,尽管票房总收入、海外发行数量与观影人数较之前并没有大幅增加,俄罗斯本土电影竞争力较弱的局面也没有得到较大改善,但长期来看却更有利于俄罗斯电影产业的长足发展。
三、10年代之后:交流借鉴中的重启与复兴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俄罗斯电影产业在之前的良好势头下加速发展,在市场上开始了与西方电影的正面竞争与交流借鉴。俄罗斯政府之前采取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在产业与政策上扫除了许多民族电影的发展障碍,电影产业在充满阵痛的调整中逐渐适应了市场环境,初步形成了门类众多的民族电影工业体系。尽管难以达到前苏联电影繁荣时期的高度,但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一时期的俄罗斯电影逐渐恢复了一定市场份额,并产出了许多广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尼古拉·列别捷夫导演的体育传记片《传奇17号》根据前苏联冰球明星“17号球员”瓦列里·哈拉莫夫的真实故事改编,不仅用数场富有传奇色彩的冰球比赛贯穿起主人公的一生,还肯定了瓦列里代表的国家精神;相似题材的《摔跤大帝波杜布内》与《绝杀慕尼黑》同样改编自前苏联体育界的真人真事。这些成功的商业电影为俄罗斯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俄罗斯电影与西方电影的复杂关系写明了注脚。如同影片中时而光明正大、时而阴险卑鄙的西方对手一样,俄罗斯电影与美国电影的竞争、交流与借鉴也时刻进行着。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文化逐渐挤占本土电影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的俄罗斯电影产业带来珍贵的人才、技术与发展经验。在竞争与合作中,俄罗斯也拍摄了许多借鉴或直接有美方参与制作的影片,如迪士尼参与制作、讲述假装会魔法的现代青年伊万真的“穿越”到童话世界中,击败邪恶王后并获得成长的《最后的勇士》,东正风格美轮美奂、讲述公主与龙变身的青年相爱的《他是龙》等。在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震荡之后,遭受重创的俄罗斯电影产业积极调整,借助政府扶持逐步适应了全新的市场化环境,在对本国产业基础的继承与对全球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开辟出了新的发展道路,逐渐稳步走向了复兴之路。
(马景阳,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