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将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文化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凸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以来,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人用镜头书写美好中国,用银幕礼赞伟大时代,先后创作出《中国合伙人》、《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逃出生天》、《智取威虎山》、《百团大战》、《勇士》、《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十八洞村》、《战狼2》、《红海行动》、《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流浪地球》、《金刚川》、《秀美人生》、《我和我的家乡》、《夺冠》、《送你一朵小红花》、《你好,李焕英》、《悬崖之上》等一批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更是历史性、革命性改革开放和中国文化传承的见证之年。为庆祝这一历史时刻,电影人创作出《守岛人》、《革命者》、《1921》、《中国医生》等多部影片,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人物呈现大时代、以小故事呈现大图景,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努力打造无愧党的光辉历史和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精品力作。
◎ 举电影界之全力,向党的百年华诞浓情献礼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革命者》、《1921》即将隆重献映,加上6月18日上映的《守岛人》,计划于7月9日上映的《中国医生》,中国电影人集中优质资源,集合优势力量,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也为2021年暑期档提供了丰富优质的片源。
四部影片中,《革命者》围绕1912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开,聚焦李大钊等一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积极探索改变中国、拯救民族的热血历程,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1921》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守岛人》根据时代楷模王继才和爱人王仕花的事迹改编,主要讲述王继才夫妇驻守江苏开山岛32年,以海岛为家的感人经历;《中国医生》以全国各地的白衣逆行者们为主角,展现他们在这场浩大战役中纷纷挺身而出、争分夺秒、浴血奋战在抗疫前线,不顾自身安危守护国人生命安全的动人事迹。
四部影片,既有以类型片的方式解构故事,提供前所未有的丰沛细节,深度还原“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驱,塑造出兼具崇高信仰与“烟火气”立体银幕形象的历史题材影片;也有弘扬时代楷模精神,将主人公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贯穿影片始终,为观众提供心灵观照和精神滋养的英模题材电影;还有讴歌当代英雄,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的现实题材佳作。
截至目前,电影《守岛人》累计票房已超过6000万,约120万人走进影院欣赏了这部树立平凡崇高的叙事美学新标杆,为英模人物电影创作开拓新路径的影片,《革命者》、《1921》两部影片也开启了点映,7月1日登陆全国院线。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人凝心聚力,勇往直前,共同助力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再攀高峰,以优秀的电影作品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为实现电影强国之约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 坚定文化自信,以电影精品讴歌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始终是中国电影的重要使命。中国电影素有运用宏大叙事铭记历史、歌颂时代的光荣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重要时间节点,重点主旋律影片开拓了创作新境界。
例如庆祝新中国生日的重点影片《开国大典》、《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庆祝党的生日的重点影片《开天辟地》、《建党伟业》,庆祝人民军队生日的重点影片《八月一日》、《建军大业》;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影片《太行山上》、《百团大战》,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影片《忠诚与背叛》、《西藏天空》,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影片《十八洞村》、《空天猎》等;再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创作的《金刚川》、《最可爱的人》等,展现中国人民脱贫攻坚伟大成果的《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秀美人生》等。这些影片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反映党、国家和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激发起广大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这些电影中,既有“重工业”标杆之作,也有诗意与现实并存的中小成本影片,代表了中国电影大小并重的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良性生态格局,代表了电影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价值导向文化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电影化呈现。
同时,国产电影在唱响新时代主旋律的同时,也在贴近当下主流观众审美方面做出了探索与努力。例如重述红色经典的《智取威虎山》,全方位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厉害了,我的国》,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的《流浪地球》,彰显国家力量与大国风范的《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激发起广大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战狼》系列,深入思考生态文明的《狼图腾》,励志创业的《一点就到家》、《中国合伙人》,充满人文关怀的《滚蛋吧!肿瘤君》、《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都可以被看作主旋律创作在近些年的新开拓,对“类型电影”这一概念的精确落实。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回答现实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
多年来,电影界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创作采风、下基层体验生活等活动。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焕发了新生机、赋予了新内涵,广大电影工作者走进工厂农村,深入扶贫一线,亲身体验人民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为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生活基础。文艺工作者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好传统好作风得以传承和发扬。
现实题材影片及其包涵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是百年中国电影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刻注重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创作出《我和我的家乡》、《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空天猎》、《守边人》、《美人鱼》、《找到你》、《幸福马上来》、《老师·好》、《烈火英雄》等一大批电影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火热现实,以及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故事,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生活,获得了业界口碑与市场成绩的双赢。这些作品既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又不回避矛盾,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现实题材电影关注社会现实,以真诚的书写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讲述新时代社会百态,勾勒出新时代的众生世相。如2012年以来创作的《我的姐姐》、《送你一朵小红花》、《少年的你》、《万箭穿心》、《烈日灼心》、《搜索》、《亲爱的》、《白日焰火》、《推拿》、《失孤》、《闯入者》、《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破风》、《解救吾先生》、《万物生长》、《我是路人甲》、《追凶者也》、《相爱相亲》、《十八洞村》、《中国合伙人》、《滚蛋吧!肿瘤君》、《乡村里的中国》、《警察日记》、《老阿姨》、《旋风女队》等,紧扣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脉博,反映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赢得广泛关注。
◎ 构建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良性生态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主管部门紧密联系国家发展、时代进步主题,根据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大节奏,推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布局,形成了文化自主的创作格局,打造出了中国特色的新型电影发展模式,中国电影正向着类型不断健全、产业全面发展、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的方向稳步前进。
例如《唐人街探案》系列、《西虹市首富》、《美人鱼》、《飞驰人生》、《李茶的姑妈》等广受观众喜爱的喜剧电影,经历了主流书写、作者表达、类型创新与市场突围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出轻喜剧、黑色幽默、都市喜剧、复合类型喜剧等多种形态,已经发展成为当下最具中国本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电影类型。
又如《我的战争》、《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八佰》、《金刚川》等战争电影,不仅在制作技术上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而且也艺术地讲述了中国英雄、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让观众在大银幕上体验战争残酷的同时,也呼吁人们更加热爱、珍惜和平生活。
再如依赖于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的科幻电影,2019年,《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科幻电影接连上映,具有完整未来世界观、更高工业水准和美学追求的硬科幻电影的范畴,以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动画电影出现了低幼合家欢动画与成人向动画的共荣局面。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熊出没”系列在小朋友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将本土合家欢动画的票房拉升到7亿量级。成人向的国漫电影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小门神》、《大护法》、《阿唐奇遇》、《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风雨咒》、《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重新唤起了观众的国漫热情。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将动画电影推升至50亿高位。
在体育题材的开拓上,《夺冠》、《破风》、《激战》、《超越》、《旋风女队》等影片以高“燃”的竞技感赢得了市场与观众。
《桃姐》、《无问西东》、《冈仁波齐》、《七月与安生》、《找到你》、《少年的你》、《地久天长》、《风平浪静》、《路边野餐》等越来越多的文艺片开始用比较现代的电影形态去表现对现实的观察、认知和阐释,体现了文艺片越来越强的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并逐渐找到了与观众、与市场、与社会的结合部。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中国电影人在多样化创作层面进一步提升,《送你一朵小红花》、《温暖的抱抱》等喜剧影片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温情与希望,契合在疫情过后观众的情感抚慰需求;《你好,李焕英》用喜剧加亲情的方式展现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真挚母女情,受到热烈好评,也引起了广泛的共情;《唐人街探案3》、《人潮汹涌》集合了悬疑和喜剧元素,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思考;《刺杀小说家》、《侍神令》在电影特效技术上大胆创新,提升了国产电影工业化、科技化的水平;《熊出没·狂野大陆》、《新神榜:哪吒重生》为合家欢亲子观影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国产电影系列化、品牌化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当前,中国电影正在形成大小并重的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良性生态格局,在主旋律与类型电影的深层融合中,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在中国故事中创造“世界新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