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习近平
1933年3月,以夏衍为组长的“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成立。至此,中国电影编剧在党的领导下,孜孜以求、继往开来,用手中的笔,记录中华儿女奋斗圆梦的故事,讴歌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礼赞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精神,谱写新时代壮丽辉煌的篇章。
百年征程、风华正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邀请7位编剧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分享创作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的心得体会,表达对党百岁华诞的美好祝福。
我为人民“鼓”与“呼”
■ 文/ 韩志君
整整一个世纪了,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的百岁生日。这是艰难曲折的百年、风雨交加的百年,也是沧桑巨变的百年。在这不平凡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我们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永远与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品才能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
我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文坛的。四十多年来,我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以及《美丽的白银那》、《漂亮的女邻居》、《都市女警官》、《浪漫女孩》、《两个裹红头巾的女人》、《大东巴的女儿》等20余部电影作品,都是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中汲取题材、主题、诗情和画意;即便是《大唐女巡按》、《大脚皇后》和《千古风流》等十余部“千古系列”的历史题材作品,我也努力在字里行间融入时代精神,使其与党摧枯拉朽的“反腐斗争”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相映衬,尽力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绪,传递回荡在他们心底的呼声。
我在担任长影主管文学艺术创作的副厂长期间,与宋江波同志一道精心策划了《毛泽东与斯诺》、《走向太阳》、《灿烂的季节》、《眷恋》、《任长霞》、《大道如天》、《小巷总理》等直接展现党的历史、党的领袖和党员先进典型的电影作品,获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等许多重要奖项。
我们说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把人民群众当作表现的主体和对象,又要心悦诚服地把他们当作自己作品的鉴赏家和评判员,把为他们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值此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的历史时刻,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翻动祖国红色日历 书写党的丰功伟业
■ 文/ 刘 星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重要文件,讨论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等有关问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艰苦奋斗,农业、工业、财贸、教育、科学、文化、政法、国防、外交等各条战线上捷报频传。我意识到,文艺创作领域会更加宽泛,于是来到厦门采访,有幸遇到了刘惜芬烈士的姐姐,了解她们姐妹俩在厦门解放前的生动故事,与孔繁祥、吴杰一起,创作了话剧《她含笑死去》,这是我的第一个作品。从那时起,我便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在党、国家、军队的重大节庆日子,我的创作不能缺席。
40多年过去了,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89年,新中国成立40周年,我创作了话剧《中国1949》,这是中国第一届艺术节上的唯一一台话剧作品。这一年,我创意并创作的电影《开国大典》上映,次年获得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与张笑天、郭晨一同在武汉领奖……
1990年的日历也是红色的,这一年是深圳改革开放10周年。这10年,我们党创办了经济特区,打开了改革开放的窗口,共和国的面貌为之一新,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在全国选择了6位作家、编剧,组成4个创作组。几个月后,我编剧的作品入选并拍成电影,片名是《你好!太平洋》。
200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我向有关领导建议,八一厂应当再拍八一南昌起义,并为之创作电影剧本《八月一日》。
纪念长征胜利我有电影《遵义会议》,纪念抗战胜利我有电视剧《东方战场》、电影《开罗宣言》、话剧《最危险的时候》,庆祝新中国建国我有电视剧《东方》、话剧《中国1949》。几十年里参加策划撰稿了国家、军队大型晚会《复兴之路》、《为了正义与和平》、《我们的旗帜》等三十余台。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创作了长篇电视剧《大浪淘沙》(原名《一大代表》)。
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是一名文艺战士,个人是渺小的,但是通过文艺作品,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是我作为一名党员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更是我不变的初心。
共产党人的追求与信仰是我创作的永恒主题
■ 文/ 康丽雯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积贫积弱的危难之际,她高擎中华民族的希望之火,从弱小到壮大,她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付出巨大牺牲,她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她经历的每一个历史关头,她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她勇往直前不惧挫折的精神,她所追寻的伟大理想,她所坚守的信仰和初心,她所牺牲的每一位英雄,她和人民一起流的每一掬汗水和泪水都值得抒写和讴歌,而所有这些都是我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是我过去、现在、将来作品不变的主题和方向。
在我以往的作品中,有歌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年仅26岁就献出生命的《赵世炎》,有为保护群众而壮烈牺牲的《马石山十勇士》,有歌颂为掩护山东党政机关转移血洒疆场的抗大一分校学员的《血染大青山》,有描写八路军129师抗战传奇的《浴血太行》,有抒写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战神》,有描写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历史性时刻的《走出西柏坡》,有歌颂奥运冠军的《冰与火》、《跆拳道》,有抒写党员模范代表范振喜的《咱们是亲人》和一心为村民的《村支书郑九万》,有歌颂人民解放军抗震救灾的《惊天动地》,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描写普通创业者奋斗之路的《奋斗者的新时代》等。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构成我作品的底蕴,也使我获得心灵的感动、洗礼和升华。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生活与艺术“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的高度决定作品的高度。作品的美与深意、爱与崇高、坚强与力量,都是艺术家自身思想、信仰、品格、道德、审美、情感的体现。作为共产党员,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衷心祝愿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朝气蓬勃永远年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拥抱电影的春天
■ 文/ 顾保孜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相信每一个共产党员心里都会涌上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我们从事电影创作的人会说一句话: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电影的春天。
说到这个春天,用在我身上特别合适。
我在40岁之前是写纪实文学的作家,并没有“触电”。因为我是写革命领袖历史题材的,1997年便与电影《相伴永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革命伴侣李富春与蔡畅的战斗和爱情故事,我与胡建新为编剧,由丁荫楠导演执导。胡建新有成功的作品《孔繁森》,丁荫楠导演更是大名鼎鼎,执导的《周恩来》感人肺腑,我除了熟悉人物的历史资料外,在电影领域里是一名新兵。于是我开始在这条新路上探索着前行,一边学习一边创作,终于在1998年电影剧本通过立项,1999年拍摄完成,进入院线放映,取得了两个效益双丰收,斩获了电影各项奖项,我与胡建新也获得了2000年华表奖的优秀编剧。在电影创作这条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2000年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对中国革命进程有了怀旧与探求的需求,记得一次陈凯歌导演打电话给我,我正在大连采访,他希望我尽快返京,帮助写陈云的电影,至今我都记得他的一句话:领袖题材电影要由写领袖作品的编剧来做。后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电影《风起云涌》问世。通过这两部电影的创作,我深刻体会到中国革命历史自有风云迭起的独特魅力,革命者自有灵魂炼狱的独特征程,搬上银幕必定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独特的人生精彩,这个“独特”二字,需要我们每一个电影人去耐心挖掘、精心打磨,甚至要打破常规去思考历史的本源、革命的根源和人性的同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创作出来的主旋律电影才能玉树临风、常青不衰。
事实证明,正确的文艺方针与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对电影的发展至关重要。1942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指明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涌现出大批歌颂祖国与人民的优秀电影。党的十八大之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各行各业,影响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与行为,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划时代意义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要求我们“崇德尚艺、潜心耕耘,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电影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也是我们前行的方向。我相信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祖国的文艺春天常在、文艺人才辈出、文艺作品争艳!
我在春天里行走,我拥抱电影的春天!
与人民共呼吸
■ 文/ 何可可
作为徐峥导演创作团队剧本策划方面的负责人,我连续三年参加了国庆档电影的创作:《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现在正在写作《我和我的父辈》中的一个故事。前两部公映之后,我们团队的作品获得了观众比较好的评价,我们也有了一些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经验和体会。
这三部电影的大方向是影片的整体协调团队给出的,但具体的故事搭建,则是导演们组织各自的团队独立完成。我们刚刚接到拍摄邀请的时候,也有点紧张,因为短片本来就难做,要在比常规商业电影短得多的时间里讲好一个故事,逻辑完整,有人物形象,还生动有趣,在剧作的技术上是有相当难度的。幸运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一些具体的构思原则,按照这些基本的原则去寻找素材、展开想象,便很少走弯路了。
在这些原则中,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普通人的故事。在主旋律电影的意识形态诉求里找到一个普通人的人物形象,充分地揣摩他的情感世界,理解他的意愿,然后再设定一个规定情境去给意愿的展开提供适当的空间。创作者有多喜欢自己的人物,对笔下人物的同情和关切就有多深,决定了故事最后是不是真的能打动人。你爱不爱自己的人物,是不是真的关心他的处境,观众是能够感知到的。
在短片《夺冠》里,小男孩冬冬的心愿只是想给即将离开的小美送个小礼物,这个心愿是美好、朴素、观众很容易理解的,但这个心愿却跟他不得不去楼顶扶天线的任务形成了冲突;他理解邻居们观看女排比赛的热情,希望自己能帮助大家及时、完整地看到比赛,不忍心让大家失望,这个心愿也是美好、朴素、观众容易理解的。于是两个都是好的心愿形成了冲突和纠结,成为这个故事戏剧性的内核。但凡观众不同情其中的一个心愿,这个故事都会失败。
在《最后一课》里,曾经的乡村教师老范在失去记忆之后,心里唯一耿耿于怀的东西就是要给一个孩子送颜料,这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的心愿;当年的学生、今天的乡村建设者们,希望通过还原一堂课来唤醒他的记忆,但又担心万一被他发现是假的他会更疯,这也是美好的、善良的、朴素的心愿。观众之所以被打动,不是因为故事讲得有多么天花乱坠,而是这些人物的情感是不是大家愿意去同情的情感。
所以,我个人的感受是,主旋律电影的生命在于一定要找到能够跟普通观众共情的内容。要真心关心我们周边的人,体会他们的情感,关切他们的命运。电影要与人民共呼吸。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祝愿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最动人的画面
■ 文/ 南飞雁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梦都是有根基的,但凡我们能称之为“伟大”的电影,无一例外都能在其底部深处,找到扎实的、充满纤细根须的土壤。在我的理解中,这片土壤就是历史、现实,是人类诞生至今漫长而具体的存在。
我作为编剧参与创作的《中原女警》、《放映路上》、《生命监管》等电影中,主人公都是共产党员,在创作前期下生活期间,我和主创们一次次地被主人公打动。无论是从歹徒手中解救28名幼儿园孩子的女警王玉荣(《中原女警》),已经坚持45年给乡亲放电影的放映员郭建华(《放映路上》),还是因劳累过度倒在工作一线的煤监局长丁安(《生命监管》),这些人物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撞击之处,不仅仅是在于生死一瞬间的镇定、异乎寻常的坚守、笃定践行的信仰,更在于人物在耀眼的光环之下,那些迸射着人性善良、美好渴望、平安守护的温暖而长久的火苗,也正是这绵延不绝的一簇簇火苗,汇集成团聚拢成原,从1921年开始,持续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共产党员”这个词。不管是主人公本人(郭建华),还是主人公(王玉荣、丁安)的亲属、同事、帮助过的人,说到“共产党员”的时候,目光里是有泪花的,心中是有底气的,脸上是有自豪的神采的,而这样发自于心而行诸于外的神采,是电影中最为动人的画面。我们主创在讨论剧本和拍摄之际,都明白我们在进行的创作,不是为了拍一部能够打动观众的、描写共产党员的电影,而是有一位共产党员打动了无数他身边的、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这样的打动足以震撼到更多人,而我们在做的就是把这样的打动再现到银幕上。
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一百年的历史,作为一名党员,能够亲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是何其有幸的机遇。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伟大的时代也应该产生伟大的作品。作为无数热爱电影的编剧的一员,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奋斗正当时
■ 文/ 董丹蕊
2010年,当我二十岁,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当时创作我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杨善洲》,错过了学校举办的入党集体宣誓仪式。巧合的是,差不多同时,我在云南拍摄现场,饰演了一位新入党的党员。
那是影片拍摄的第一场戏,礼堂里,坐满了群众演员,加大了尺寸的党旗挂在最前,在杨善洲的扮演者李雪健老师带领下,我举手握拳,站在其中,一字一句,念了入党誓词。
拍摄结束,戏服没脱,步行穿过施甸县城,返回酒店,似乎是一场穿越。晕晕乎乎,想到自己错过的学校的入党仪式,觉得这似乎是冥冥中的注定。
大学毕业,我返回天山电影制片厂工作,成为了一名电影编剧。
因为写《杨善洲》的缘故,之后的工作,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
新疆,我跟着剧组去了百里无人的罗布泊,采访曾经的地质队员,了解他们寻找“钾盐”的故事。那是生产“钾肥”的原料,有了它,地里的庄稼才能站起来。常年风沙的和田,我看到了一名水利工程师用四十年修建起的水利工程。从人工的水坝,到现代化的大型水电站……有了它们,和田的老百姓才能喝到干净的水。西藏樟木镇,层叠罗列的边境口岸,人来人往,我看到一面永远在山顶飘扬的国旗,那是一位大字不识、曾做过农奴的藏族阿妈,对国家的感情。
每次采访、工作,我都能见到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各行各业,揣着各自心中的理想,没日没夜地认真工作。剧本创作时,我把这些可爱的人,努力变成一个个人物,放进故事,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们的可爱。
见到那些人和事,经历每次创作,如同经历一次党课。看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认真工作、努力付出的普通共产党员,被他们打动,我也会反观自己。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因为喜欢这些人,想把他们写成好的电影人物,越来越多地了解了他们身后的故事,并通过他们更加热烈地爱着我们的党。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我作为入党十一年的一名党员,入行十一年的一位编剧,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创作中,可以继续踏踏实实书写现实生活中,那些生动可爱的人,继续创作出可以打动观众的好电影作品。
衷心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快乐!
中央宣传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