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铭记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讲述我党地下工作者执行秘密行动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近期一些红色作品不仅在革命理想信念的主题上与以往的红色经典一脉相承,甚至还在人物塑造上有了更多的尝试和突破。本文将着重分析、比较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与近期上映的《悬崖之上》两部影片中对地下工作者的形象刻画,并延伸探讨两部作品中展现出的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于1958年上映,由王苹执导,孙道临、袁霞主演的谍战题材剧情片。这部红色经典以革命烈士、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白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李侠与工厂女工何兰芬受组织安排假扮夫妻在上海进行秘密电台工作,并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演员孙道临把李侠这个有文人气质的地下工作者塑造得浑然天成,他温文尔雅的形象是整个中国影史中不可磨灭的存在。即便李侠与何兰芬在片中都受到了卖国贼和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可是这对革命夫妻坚定的革命信念让他们坚守立场,也让观众们切身地被革命先辈刚正不阿、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打动。
从剧作的角度来说,片中李侠与何兰芬从一开始的“伪装夫妻”到后来因为革命信念“假戏真做”的经典桥段,也被许多后来的影视作品所借鉴。简而言之,《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演员精彩的表演与众多耐人寻味的桥段,不仅给日后的红色影视作品树立了一个标杆,片中展现出的共产党员精神也值得当下的观众去重温这部经典,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最值得致敬与铭记的人物和事迹。
当下的红色题材影片与以往的红色经典恰恰也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传承便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如一日为解放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即使现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颗为人民的初心依旧没有变。《悬崖之上》是于2021年春季上映的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红色谍战影片。这部由张艺谋导演、众多实力派演员参演的电影中也有着一对革命夫妇——张宪臣与王郁。
不同于《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文戏为主的叙事,《悬崖之上》更加符合当下观众对商业片的要求,乃至在角色塑造上,张宪臣与王郁这对特工夫妻不仅智力过人,而且还都有着过人身手。然而在刺激的感官体验之余,这部影片也深刻地向观众展现了那个动荡年代革命先辈所承受的非人苦难。
以张宪臣与王郁为例,他们不仅时刻因为身份与任务随时有着生命危险,他们二人还有一个更加深的心结,那便是他们在前往苏联留学时期失散了的一双儿女。他们对孩子的愧疚和坚持不懈的寻找,让这对革命夫妇的人物形象有别于传统商业片中的脸谱化角色,因为他们不仅是训练有素的特工,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执念。
然而,张宪臣就恰恰是因为自己对孩子的爱,最终落入敌人手中。仅仅是因为在大街上瞥到了一个与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乞丐,张宪臣不顾自己的安危和任务,毅然冲下车去与那个孩子攀谈。眼前这个又瘦又小,衣衫褴褛的“野孩子”却根本不认识眼前这个男人。而张宪臣在完全没有把握对方是否为自己儿子的情况下,塞给男孩一笔可观的钱,却只换来了男孩拿了钱就跑的下场。这一场偶遇,让一贯缜密的张宪臣也有了一丝“裂缝”,在他短暂地沉浸于刚刚所发生的一切之时,特务又一次找到了他,而他最终也因为这一次感性的“冲动”,被捕入狱。
可怜天下父母心!抛开精英地下党员的身份,张宪臣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父亲,一个迫切想要找到与补偿自己孩子的普通人。然而,正值日本侵华时期,国家沦陷,时局动荡,又有多少个像张宪臣与王郁一样的中国家庭被迫分离呢?张宪臣这个人物,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他作为去苏联留学过的精英地下工作者老练的一面,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作为一个父亲,无法割舍的对儿女的牵挂。
《悬崖之上》中王郁的角色也可谓是可圈可点,因为她不仅与丈夫及战友张宪臣一样,是一个有着极强的反侦察能力的特工,也是一个母亲和一个妻子。电影中王郁在医院的一场戏,便充分展现了这个人物的隐忍与坚强。在上级党组织安插在国民党特务科中的我方间谍周乙向王郁挑明身份时,他也给她带来了一个噩耗——张宪臣已经被捕,而且被敌方严刑拷打。以王郁情对敌方特务科的了解,她立刻认清了张宪臣这次估计是凶多吉少,无法再逃出生天了。在周乙和队友楚良面前,王郁竭力忍住自己的泪水,而嘴唇却止不住颤抖。
下一个场景中,镜头切换到了一个开着的水龙头,只见王郁独自蜷缩在病房厕所的地板上,紧闭着双唇,小心翼翼地不让哭声高过流动的水声。可她紧攥着病号服的手依旧无法停止颤抖,止不住的哭声依旧掩盖不了她此刻的悲痛。这一段无声的哭戏比撕心裂肺的放声大哭更加有感染力,因为它不仅突出了革命工作者非一般的“自制力”,也更加突显了王郁身不由己的处境和这个场景带有一丝讽刺的悲剧意味。
除了这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影片中也不乏彰显王郁与敌方斗智斗勇的桥段,例如在她识破敌方伪装成地下党后,她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吃下了一小瓣组织上给四人小队自杀用的强效毒药,以制造出和队友楚良摆脱敌人监视的短暂接头时间。诸如此类的情节让王郁的角色更加得丰满,她不仅是一个深爱丈夫的妻子,也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特工。
《悬崖之上》中对张宪臣与王郁对一双儿女的思念的塑造,使得他们的形象没有只停留在“肃穆”的革命者层面上,而让他们也有了“人性”的一面。在影片结尾,王郁最终也与失散多年的两个孩子团聚。她独自站在雪中,在看到孩子的那刻,表情逐渐从难以置信变为喜极而泣。这对革命夫妇不仅在能力上平分秋色,他们立体的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了战时革命者与敌方斗智斗勇、不畏牺牲的一面,也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孩子与对方安危时真情流露的一面。这样多层次的地下工作者的刻画与演员真挚细腻的演技,不仅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作出的牺牲,还能让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时局不稳的大背景下个人命运的多舛。
最后,《悬崖之上》中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周乙层次丰富的人物形象也让人耳目一新。一方面,他面对国民党特务科怀疑时从容不迫的一面让我想起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时刻保持的儒雅风度。另一方面,周乙作为一个将要继续潜伏在敌方的长期间谍,他在眼睁睁地看着同志战友一个个牺牲在自己面前时的那份纠结与不忍,也让我看到了不同于李侠且甚至更加复杂的一个人物形象。在满身是血、几乎丧失行动能力的张宪臣与他在车里诀别并作最后的托付时,周乙眼里闪的泪光、绷紧的下颚和紧握战友的手,每一个细节都无一不透露着他对战友的不舍和歉疚。每失去一个同志,他肩上的担子便重一分。幸存的比死去的更加痛苦,因为周乙明白是他人的前赴后继换来了自己暂时的安全。我想许多观众一定会在这些时刻格外感慨,我们应该感激无数有名的、无名的革命先烈,正是因为他们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综上所述,革命先辈对信仰的坚定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为载体,不断地向今天这个时代的观众传递那个时代的红色精神。即便故事和人物形象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化,地下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始终没有变过。通过一个个性格迥异但鲜活的人物形象,当下的观众不仅得以从红色经典中感受到革命精神,也可以通过近期的优秀红色作品充实自己对革命先烈的认知,并且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学习革命先辈的优良品质。
(车永莉,演员,曾获得莫斯科军事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巴黎中国影节最佳女演员、华鼎奖老百姓最喜欢女演员、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澳门国际电影节女佳女配角提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