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作为最具大众性的艺术类型成为表现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电影一度在银幕上占据着统治地位。改革开放后,为满足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电影的政治意识形态性和教育意义有所削弱,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红色电影虽偶有佳作但总体表现平平。主题先行所带来的创作模板化、单一化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近年来随着《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多部红色电影在票房上取得成功,预示着红色电影正在摆脱老套、空洞的刻板印象,为越来越多的受众所喜爱,正实现着文化自信与审美教育的合一与统一。
一、红色电影的年轻化突围
改革开放以来的电影市场,是以娱乐性取胜的商业片和以艺术性见长的艺术片唱对台戏,以弘扬主旋律为主的红色电影在票房上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但是近年来这一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近几年,红色电影在票房上迎来大爆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主动贴合当今电影市场的观影趣味,进行了大胆的年轻化改革和创新,使其赢得了大量年轻观众。
首先在发行上,越来越多的民营影视公司投入到红色电影的制作中,一改往日红色电影只由国营企业制作的传统。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能够抓住观众换代后的市场调性,其资源的调配更加灵活,创作的理念更加新颖,在选角上大量选用对年轻观众有号召力、兼具演技和流量的年轻面孔。其次在故事的叙事模式上,用小人物+大时代的模式取代以往的宏大叙事,讲述小人物在革命年代所迸发出的惊人勇气和能量。例如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该片摒弃了一部电影讲述一个故事的常规叙事模式,一共由七个小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截取某一历史性的时刻,讲述某个渺小个体在这一历史时刻的人生抉择。将镜头聚焦于小人物,可以以小见大,突出个体命运与家国命运的联系,同时将理念具体化,摆脱了以往红色电影因主题先行所带来的空洞、刻板的窠臼。再次是在人物塑造上,追求丰满生动。以往的红色电影执着于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虽然维护了理念的纯洁性,突出了人物的“神性”,但与此同时也牺牲了人物的个性和情感性,使得人物模式化,给人以高高在上的不真切感。近年来涌现的优秀红色电影则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的表现,真实地再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行,不避讳他们身上所拥有的平凡人的弱点。
以都市白领和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是当前电影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红色电影已走出老套陈腐的创作模式,以全新的面貌满足青年受众的观影需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红色文化的新时代表达
经典的红色电影如《新儿女英雄传》、《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大多属于革命历史题材,讲述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恶劣的历史环境中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表现党和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浪漫主义气息。近些年的红色电影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与此同时,以《红海行动》、《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影片为代表的新时代红色电影正在建构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国家形象。影片中,中国已经从一个艰苦奋斗的追赶者、苦难者的形象,成长为一个充满自信、敢于担当的大国。
在《湄公河行动》中,中国军警利剑出鞘,身赴境外打击毒贩集团,为被残忍杀害和栽赃陷害的13名中国船员讨回公道,彰显了中国政府保护境外中国公民不受侵害的决心和能力。林超贤执导的《红海行动》中,中国海军因中东某国发生内乱前往撤侨,在抵达该国后遭到恐怖分子的猛烈攻击。中国海军果断“亮剑”,以先进的装备和出色的战斗素养粉碎了恐怖分子的阻击,使军威扬于海外。中国军队和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解救每一位公民的举动展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在营救本国公民的同时,中国特遣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解救当地百姓,并以牺牲数名战士为代价挫败了恐怖分子更大的图谋,展现出一个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公平正义时的勇气和,决心,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如果说上述两部影片是借助警察和军人来展现中国人的血性的话,那么《中国机长》则是以一位特定行业的工作者来映现中国形象的理性。这部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英雄机长在飞机遇险时临危不乱,克服种种困难,将机上乘客全部安全带回地面的故事。电影在现代化的设备、专业性的技术操作和沉着冷静的职业精神中表现出了一种沉稳、理性的现代化强国气质。
三、崇高美学的价值彰显
在消费文化的刺激下,当前的电影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过度娱乐化弊病。部分商业电影过度追求利益,甚至为此无底线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精神格调不高,内容毫无营养,媚美的美学风格突出。长期沉浸在消费文化提供的廉价快感中容易消解人的实践意志,使人漂浮于其构筑的虚幻世界中忘却了现实,遗忘了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理想信念。而大多数艺术片虽然对此表现出一种抗拒的姿态,有一定的反思的深度,但大多笼罩于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虚无情绪中,冷静而又迷乱地表现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过早地放弃了寻求现实出路的意愿,充满了荒诞的色彩和怀疑主义的气质,用另一种方式消解着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红色电影对崇高美学风格的坚守显得尤为可贵。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 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近些年的红色电影既兼顾了电影娱乐大众的特性,而且精神实质上仍然坚持对经典红色电影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传承,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奋斗历程。红色电影格调昂扬,催人奋进,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鼓舞着每一位中国人在现实中改造世界的意志,鼓励着每一位个体将个人奋斗与家国理想相结合,成长为一个不负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奋斗者。
新时代中国红色电影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更加年轻化的同时,其对于革命精神的弘扬以及思想人格上的教育价值得到了重新的确认,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红色电影已经达成了艺术质量和商业影响力的良性互动,多部红色题材的电影正在开拍或已进入筹备阶段,红色电影的强势归来势不可挡。
(高成,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课题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育对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促进研究》(编号:2018SJSZ31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路径的高职院校美育研究》(编号:XGY2017B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