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守岛人》围绕王继才夫妇的精神内核——“守”,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王继才夫妇守岛32年中一件件“平常”却不平凡的生活之事,点滴中让人为之动容。
“守”的是初心。影片一开场,台风“梅花”席卷开山岛。狰狞的台风刮残了国旗,吹灭了眨火,侵占岛上避身的房屋。影片在这样的极端情景中,由刘烨饰演的王继才带“戏”出场:他大胡发髟,身着暗红背心和军装裤,脖子上挂着军绿色单肩包,冒风顶雨,为对抗骄纵蛮横“梅花”而忙碌。我们得知,前任的“守岛人”都坚持不到三五天就“跑”了,王继才原本以为上岛半个月就算完成了任务,也能向父亲证明自己铁骨铮铮。然而,七十多天过去了,竟然没有换人的迹象。王继才开始暗自抱怨,但几年过去了,十几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从催促着侯勇饰演的部长寻找接替自己的“守岛人”,到默默接受无期限地守下去,再到为自己能被组织信任守岛而感到骄傲,他那份初心,矢志不渝。
“守”的是承诺。《守岛人》也是一部含蓄的爱情故事。宫哲饰演的王仕花是一位从外地嫁到连云港的小学老师。选择远嫁他乡,看中的便是丈夫的诚实可靠。王继才上岛七十多天,她牵挂了七十多天。“梅花”走后,她带着女儿小宝上岛探望,眼前的王继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此景,小宝在王仕花的怀中吓哭。夫妻二人四目相对,王继才憨憨傻笑,王仕花一脸心疼。也许,就是在这一刻,她决定克服所有艰难险阻,上岛守在丈夫身边。做如此决定是不容易的。且不说岛上生活条件艰苦,作为母亲将孩子留下自己上岛就是一个战胜自我的决定。王仕花难能可贵之处并不仅仅是在丈夫和孩子之间做出选择,而是她站在了为祖国而坚守的丈夫身边,32年默默陪伴,兑现“你守岛,我守你”的承诺。
“守”的是责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对于开山岛上的王继才夫妇来说责任更重了,他们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斗争,丝毫不退缩。可是,当得知岛外的孩子们面临恶势力的威胁,这位硬汉父亲才第一次下岛。王继才本想找让他上岛的“介绍人”谈谈,却得知部长行将就木。病床前,他展开了压在病重部长枕头下的红旗,自己的那点“私心”不知如何开口。他来到集市,远远看见自己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堆海蛎子边,赤手劳作,泪如泉涌。面对女儿一连串的质问和埋怨,王继才如鲠在喉。刘烨将父亲对女儿的无奈、怜惜和歉疚的复杂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
“守”的是担当。影片中的后半段,我们看到了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妻在岛上的日常。他们身着民兵制服,站在岛上国旗下敬礼唱国歌;他们为了供孩子念书省吃俭用,一顿饭只煮一包方便面;他们会为了小事儿而拌嘴,却又很快的和好,相互搓澡回忆往事;他们会为了过年与亲人在岛上热闹团聚,花数月排练,熬夜包饺子……他们虽然没有日日陪伴在两个孩子身边,但身体力行地为子女树立了“担当”的榜样。当王继才透过瞭望镜,看到自己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加入海军,站在舰艇上朝着自己父母守着的开山岛敬礼时,这位“守岛人”将这份担当传承给了下一代,自己安详地离开人世……
影片以极富有诗意的镜头和真实的场面,将王继才夫妇的故事娓娓道来。创作者用心良苦,善于用细节塑造人物,铺陈故事,如斑驳墙上画的“正”字,蚊子拍死在皮肤上的血迹,三十余载陪在身边不同的小狗们,从海船下来后人会腿软……影片最后,金灿灿的霞光铺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同王继才的一生,朴素却闪耀着光辉。这是一位坚贞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初心与担当。
观看影片的时候,我似乎忘了是在影院,仿佛置身于炽热的海岛,仿佛自己奔走在满是海蛎贝壳的礁石上,仿佛那狂风暴雨海浪正劈头盖脑地朝我打来,仿佛生活中我熟悉的刘烨老师、侯勇老师、宫哲老师、孙维民老师、陈闯老师、宋春丽老师……还有张一山,他们都成了“陌生人”。我根本无法寻觅他们的脸上、身上还有所谓的“明星”光环,扑面而来的,正是那饱经风霜的黝黑皮肤,正是那美丽面庞上的点点雀斑,正是那伤痕累累的粗壮臂膀,正是那枯如柴草的斑斑白发……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在演戏,他们是在再现生活,顾盼之间,举手投足,给我们传递的都是真诚真挚,没有丝毫的作秀、作状。可以说,他们真正地做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规定情境下的规定人物的规定心理和规定动作。作为观众,当我认不出这些演员朋友和老师的时候,他们已经变成了银幕上那真实无比的人物了,那生活中就存在的真实人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以为,《守岛人》中所有的演员都是从情入手:他们有前期下海岛、闯海滩的生活体验,有与英雄及英雄身边的亲人之间毫无距离的促膝交流,他们把对王继才的那种景仰之情,深深地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以至于每个演员都是发自内心地去塑造人。相比那些“神剧”里无病呻吟的表演和无中生有的造型,电影《守岛人》以情感人,以情憾人,以情服人,以情虏人……怎一个情字了得?
这是什么?这就是: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银幕”有乾坤!
(作者为中国电影集团艺委会文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