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起来,《济公之降龙降世》(下称《济》)是一部什么都不缺的影片。
首先,《济》定位于非常自觉的类型片,而且是十余年来世界电影行业范围内最为成功的一种模式:“超级英雄+幻想+IP”,同时还有近年国产动漫中常见的成长元素。济公作为中国民间家喻户晓并且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不再以游戏人间的中年智者形象出现,而被重新开发成少年济公寻找自我的故事,这也正符合创意创新的潮流。其次,影片大量运用时下相当讨喜的中式古风元素,片头的水墨风罗汉画像,片中的江南山水建筑,都刻意凸显主创者和出品方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态度。再次,得益于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的增温,《济》的技术、投资和宣发也都有保障。
在观影之后,笔者试着用经典的叙事学方法来对《济》的叙事形态进行考察,惊讶地发现,《济》的基本叙事要素——特别是行动元(人物推进剧情走向方面的功能和属性)、二元对立矩阵(主题方面存在的抽象化的概念)等——是符合法国学者格雷玛斯建立的基本模型的。从这一角度看,《济》甚至为学术批评提供了足够的切入口。不过也正是在惊讶发生的时候,笔者意识到,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警惕一定不能松懈。
《济》已经具备了成功的各个必要条件,或者甚至不妨说,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生产已经积攒起琳琅满目的“武库”。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已经也具备了成功所需的充分条件?“武库”可以置换为“武艺”吗?
回到叙事学,《济》的确给出了基本的3对、6种行动元设定:一,主体-客体,可叙述为“主人公李修缘(降龙罗汉转世少年)需要重塑‘金身’”;二,帮手-反对者,可叙述为“父母师门要帮助李修缘修成正果,而魔头金翅大鹏及其帮凶则要夺取金身”;三,支使者-承受者,可叙述为“佛界赋予李修缘以伏魔的使命,并允诺其回归罗汉果位”;而最终,李修缘虽然完成了使命,却也有了新的觉悟,他选择留在俗世中,做一个脏兮兮疯颠颠的和尚——济公。
但我们知道,在故事里,如果人物只是分工明确的“行动元”,那还远不足以吸引和打动观众。人物还必须是“角色”,在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维度上获得足够的支持,进而具备鲜活的、独特的生命感。对于类型化的叙事,由于“行动元”和“角色”两种功能往往集中于一个人物,两者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角色”过于单薄,则“行动元”将丧失动力,各“行动元”之间也将缺乏必要的张力。
先看主体也是主人公。他历经了三世。前世降龙是个只当了不到一天的金身罗汉,随即就牺牲了金身来封印大鹏。降龙对这件事情的大起大落显得满不在乎,这可能是为了对应后来济公的洒脱不羁。但对观众来说,如此突兀的前史交代肯定无法帮他们建立对主人公性格的认知,更不用说从转世后的李修缘身上寻找降龙的痕迹。从造型来看,降龙过于普通,眉目清秀,皮肤白皙(且磨皮过度),身形修长,身披红色袈裟。这个造型倒是和他的性格吻合,都不能给观众留下鲜明印象。
后世故事里,少年李修缘的基本性格和行为,几乎可以在每一个“熊孩子”身上看到:顽皮、惹祸、目无尊长。而他后来的觉悟,似乎只是意识到母亲的可怜(病体缠身)、父亲的真爱,以及大鹏归来作恶。我们既不能发现性格发展的弧线,也找不到足够合理有力的动机。把李修缘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做一比,马上能够发现,哪吒的性格是和他的命运设定密切关联的,魔丸的暗黑力量、父母师父的温暖亲情、白龙的相爱相杀,构成了哪吒内心的矛盾冲突。在李修缘这里,金身意味着正面价值和体制,和父母师门是一体的,这不需要质疑。难题只在于李修缘是否需要牺牲当下的自我,不过庸俗地考量下来,既然这次牺牲几乎必然可以修成正果,而且父母的困境也能在更大的助力下完美解决,那么这个牺牲就显得毫不可怕和悲伤了。另一个参照来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里的江流儿,同为少儿形象,李所遭遇的危险和江流儿相比实在过于简易,而且李修缘自带主角光环,先天具备超级英雄的能力,过早消解了悬念和压迫感,也就很难带来痛感后的快感。笔者感觉,《济》的情节和视听语言套路,受《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影响很深,但在关键的人物塑造问题上,偏偏疏离、放弃了江流儿和哪吒的优点,只留下了皮相。
故事尾声部分,主人公终于以济公形象出现在观众眼前。济公看到他修复完美的俗世,遇到前世的父母,于是给了母亲一枚药丸。从那枚药丸出来的位置和颜色,这个细节似乎又回到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梗”:他的灵药,是用常年不洗澡积下的泥垢搓成的。那么问题来了:《济》的观众里,家长和儿童,哪一种人会认为把这样一枚药丸给父母是幽默的、可接受的?
另一个济公传说被当作了彩蛋:他在一家婚礼上背起新娘子就跑,引得众人追赶,从而帮他们躲过飞来峰一劫。姑且不说这个彩蛋与正片毫无瓜葛,显得突兀。这个传说中最刺激的点其实在于出家人破了色戒,也即是说,它是反映着中国民间性意识和性伦理的。《济》用这两个细节试图完成对传统文化致敬的姿态,却又恰恰反映出,其对传统文化的意旨、意味把握含糊,或者说对传统文化里逻辑严整的符号系统缺乏深度认知,以至于运用失当。
《济》中还有一些武器,恐怕是从西方动画里拿来的,限于篇幅,不能详述。不过倒也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的“武库”里武器实在不少了。但如何归类,编出兵器谱,早日走出邯郸学步、纸上谈兵的混沌阶段,先求有板有眼,法度严谨,进而在具体的创作操练中,探索融会贯通,不着痕迹,才能练成武艺精纯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