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电影欣赏就是“艺术+电影+欣赏”的一番认知的集合。我们不妨倒过来从“欣赏”开始。欣赏不是一般认为的“认识”一部电影,也非大众所说的“赞扬”,自然也不是简单通俗说的“批评”。我们去欣赏一部电影的艺术或者说去欣赏一部艺术电影的时候,要首先记住的是我们要欣赏,“批评或者赞扬”和欣赏是不一样的。
但是什么不一样,又为什么不一样?批评和赞扬都是有标准的,起码是有着社会与大众的一般共识的标准,不能胡乱一番赞扬或者批评,因为两者的理性要求都要合符合通常在教科书或者理论文章当中通行的准则。在文艺批评当中,我们就有过某一些规范,譬如现实主义的规范,浪漫主义的规范,或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和现代主义的规范等等。
但是只要我们离开了这些赞扬与批评的规范,而去说喜欢某一部艺术电影的时候,应该是在表达自己的欣赏了。这个时候你的态度,是不用去顾及任何准则的,或者说不必顾及社会的标准的。你就是这样地坚持就可以:我很欣赏这部电影的风格和追求,因为它合符我的审美认知。
是的,一个人的艺术认知才是欣赏的理由,那些丝毫谈不上艺术认知的头脑,当然就是没有任何欣赏可言的,也不需要与他人表达自己的态度。欣赏的认知因此只属于个体,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之下,个体的审美认知找到了一个同一种辨识时,欣赏的认知才算有了一个共同的圈子。所以艺术的欣赏是分不同的圈子的。
我们外部的世界不是一个两点成一线那样简单的世界,将这个世界用一个方框来表示,这个方框当中的数学认知有N种描述。如果世界就是两点成一线,而且只是一条直线,你会说:啊,世界如此简单!但是人都会知道世界不可能如此简单,而艺术,譬如电影艺术更没有可能这样简单。世界不会是一条直线。
有人也许会说,我可以在方框里画上很多点,不是两个点。多少个点呢?如果是数得出来的,那么也许我们就将它们化成一条、两条曲线。虽然曲线不是直线,比直线复杂得多,但是对于这个方框(这个世界)而言,一两条函数方程式总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函数方程式可以表达和解释曲线的改变及其轨迹。不论是直线还是曲线,如果艺术创造、电影艺术就是这样依赖一条方程式便可以解决,这个艺术世界仍旧是简单的。
而且是我们前面说的是可以找得到标准的,是可以建立起所有人的共同审美和艺术价值观的。但是,世界和艺术都不是这样的。这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方框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矩阵”,而矩阵是描绘趋势的、动态的、变化的。这才是艺术的世界。这个时候,我们也才能明白,在这个矩阵当中,不是只有一条直线,再加一条曲线,而是没有线。
只有无穷增加的“点”,方框内按照矩阵的原理出现了无数多的点使得任何的线都不够解释于它。我们离开了一切线性思维,离开一切方程式的思维,这个时候用得着的就是大数据的观念。在无数个点当中我们只能选择相互关联的点,这样的选择也许是随机的,也许是主观的,也可能是依照个人的认知探索出来的。这就是认知产生的逻辑。在数学中这是拓扑学和离散数学的场。
我们在面对一部艺术电影的时候,就是面对艺术世界无数的点的时候,我的认知会让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在自身认知的算法驱使下,会很快地勾勒出了自己的审美。无论别人怎样告诉我按照惯例和文艺标准,你应该这样谈谈你的欣赏,你都会扪心自问,你欣赏的或者不欣赏的是什么。
欣赏的世界是存在着无数的点的矩阵,人的欣赏没有可能遵循方程式,艺术欣赏永远是个体的和选择性的,这个个体的选择性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你的认知,至于你的认知从哪里来,那只有等到从头说起的时候才见分晓。选择对于艺术和电影艺术同样如此。一如要理解什么是欣赏一样,我们也要理解什么是“电影”。
四十年前读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的是“什么是电影?”。现在时过境迁,我们对学生讲的已经变成“什么不是电影?”。面对一个电影项目的时候,回答什么不是电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这是一个传媒爆炸的世界,一切皆可以成为媒体。能够用小说、电视、动漫、舞台、音乐、新闻、纪录片表达的,都不应当是电影——虽然人们老是这样混淆电影和这些同样可以独有的艺术形式。
电影是银幕上的艺术,它强烈而独有地不同于其他艺术载体的地方在于强烈的视觉效果、犀利的剪辑语言、反差明显的表演镜头、音乐与音效的画面呈现、更活泛的心理情景与场景的铺设,和剧情的悬念、对抗、及喜剧的张力。
有人若问艺术电影也需要这些吗?回答,艺术电影也是电影,你看看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李安的《卧虎藏龙》、吴贻弓的《城南旧事》和陈凯歌张艺谋初出道的《黄土地》等等。电影形式的独特性,正是艺术电影不可或缺的。其实有的时候欣赏一部艺术电影不一定就是为整部电影,而是因为一个画面一个镜头一段表演或者一组音效,你就会觉得值回全部时间和票价。
那么“艺术”的真谛又是什么呢?我们回到前头说的矩阵的理论。当着我们面对的世界不再是直线或者函数方程式的世界时,我们的精神世界规则就派上用场了,原来精神世界是在方程式以外存在并且发挥价值的,不过,精神世界高于价值的世界,价值世界是比较且表现为交易的,精神世界是自我的选择而非交易的,价值世界是相对的,它因为对方的接受程度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的立场,精神世界是意义的世界,意义不同于价值,因为它是绝对的,不决定于他人的态度和交换。
艺术电影常常是见仁见智的,很多人不见得喜欢《花样年华》、《卧虎藏龙》、《城南旧事》及《黄土地》,但是艺术电影不会妥协,也不知道怎么妥协,因为,艺术电影建立在自己的世界观和信仰上,首先是建立在世界观和信仰上,不是建立在艺术观上。在艺术观之上永远存在着一个更高的世界观信仰。或者说在艺术追求之上有更高的理想世界的信仰,这就是真正的艺术电影。
因此艺术电影一定有可以认知的风格化特征,所谓可以认知,指的是艺术电影的认知本身几乎是只对艺术的认知说话的。艺术世界的风格化不是别的,正是一种个体的存在,我说的是存在不是追求,存在的意思便是它有着天然的特性。所以你是一个艺术电影工作者,就不要违心地向世俗的、娱乐到死的、纯粹拜金的电影倾向低头。
艺术电影欣赏在艺术的世界观上首先会欣赏的是题材、风格、故事、人物的意义而不是价值。这才是结论。起码这里我们会明白意义与价值的不一样。意义是无条件的。这就是无数优异的富有真正艺术家灵性的电影大师都有着孤独的征程的原因。
从欣赏到电影,再到艺术,现在可以正向地顺着理解下去:“艺术电影欣赏”。一句话,它就是有世界观和信仰的电影本身的风格化个性创造,如何能够在我们欣赏的心田中播种开花结果,如果你真的明白什么叫作艺术信念和真的明白电影作品的艺术意义,用如此判断的认知首先给自己的审美心灵培好了土,恭喜你,你能够欣赏艺术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