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发生战争,我们也都可以知道哪一些国家的人们会是最强的,因而他们的国家是最强的。当然,“最强”的概念最终还是在人,而人和他所从属的现代公司团队的这种“神”,就是我们说的“中国强”。这就是《峰爆》给予我们的启迪。
也许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一支高铁建设队伍能够在崇山峻岭当中完成一次面对重大地质灾害爆发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重大基建成果的影片,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我们的工程队伍运用各种重装设备在群山当中施展实战能力,做到临危不惧、紧张有序、悬念与胜算并存的排险施工,更是第一次看到战胜这样的重大地质性灾害不再仅仅靠精神的鼓励和斗志的勇猛,而且有了5G,有了优秀的探测人员,有了随时用得上、要多少有多少的烈性炸药。
《峰爆》是中国工程电影中出现了现代化各种手段的电影。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这部影片真正的底色,是它与传统的救援电影出现本质的区别的地方。在这样的角度面前,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制造业水平真的是跃然纸上。
这就不是昨天的中国了,这就是可以在“一带一路”中驰骋于半个地球的中国“基建狂魔”!在这样的画面之上,陈数饰演的丁总才真的显出了沧海横流的英雄本色,因为英雄也要有赤兔马。当然,影片当中这样的“高”、“强”、“硬”科技呈现还可以更多一些、更尖端一些、更强有力一些。
朱一龙扮演的洪翼舟以及黄志忠扮演的他的父亲洪赟兵则近乎完美,洪翼舟除了在水中总会有母亲被河水冲走的阴影,因而在泅出地下河时害怕犹豫,其余几乎无所不能,但是洪翼舟的形象塑造中有两样刻画是非常新颖的,一是在他的身上知识的成分占据重要地位,他的每一个抉择都有过人的知识底蕴为之铺垫,这是一个当代的中国技术专家,并且扎在最基层的工程公司团队当中。
在山洞中,父子两人因为寻找出口而互相抖起包袱,各自都讲出了自己的理由,父亲的铁道兵经历,老经验冲口而出;洪翼舟是新型的大学生、新型技术专业人才,科学知识一套一套。这场戏是有内容的,最有价值的便是张扬了两代中国人的英雄素质。中国之强,离不开这些人中龙凤。
所以《峰爆》是一部强者的电影,一部中国强者的电影。这样的电影和以往的中国强片譬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不一样的是知识的成分骤然增添。它塑造了一种新型的人物——知识型的英雄,如洪翼舟,本身是地质专家,又是电脑高手,更是攀岩运动员!身上具备了冒险精神,同时野外生存的各种本领无不具备。
影片的确在塑造一种榜样,这样的影片自然能够激励人。第二种刻画是他们的生存背景已经不是大都市、不是整齐划一的工作服,不是花前月下的“事业和爱情两不误”等等书生的议论,而是险峻的工地、地下河、溶洞,以及山岩和野外帐篷。这种影片要讲什么,我们变得一清二楚,影片要写什么样的人,开头我们就深深被触动。
这种背景之下塑造中国的电影主人公,表面意义当然是前所未有,很合符电影创作追求创新和唯一性的原则,但在这个艺术追求后面,我们看到了其所张扬的一种民族主义的诉求,即过去的银幕上只有美国人无所不能,现在的中国银幕应当说,中国人在任何困难面前同样无所不能。
中国拿什么和今天的世界说重新调整位置和格局,而且在激烈的围堵和反围堵展开之际,对方正在叫嚣要凭实力与中国较量,那么中国就要拿得出自己的实力。
电影的立意这些年不断突破,尤其是“中国梦”的口号提出之后,从意识形态到社会宣贯,人们愈益明白它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富裕,不仅仅是国家实力,而是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从国际地位到人民的信心,从制度自信到意志和精神,这个精神彰显的是一种伟大,即中华民族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中国电影一直在“中国梦”的感召下转变着自己的意识,所谓“立意”的突破正是在这一点上得到了明显的表现。《峰爆》讲述的不是一件特别大的事件,但是这件“峰爆”的整个过程却让人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力量,是很长时间里我们在各种“轻”故事、“轻”电影当中感受不到的。
在表现我们的日常生活、青春爱情、父母亲情等等一连串影片里,道德力量、人格国格、生死考验都是谈不上的。所以它们是“轻”。轻则很难匹配得上“中国梦”的伟大主题立意,轻也就显得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时代,无足轻重到已经没有对于“人”这个文明最强烈的要求的呼唤和回应。
即使是和平、欢乐、幸福的时代,对于一个国家的尊重或者蔑视,世界上都会有共同标准的。所以这部和平的反灾害影片就成为一种宣示,而且以后中国也还会陆续推出这样的电影,即中国人的成功不是靠一两个英雄和小分队,而是靠极其先进的设备,一是计算机,二是5G,三是北斗导航,四是训练有素的战士和综合装备条件。
电影是一种有备而来的宣传,更是一种对于时代和人民的教育。在这个世界上,你屈服,你放弃,你退缩,到头来,失败还是追着你。《峰爆》不足的是在传统戏剧手段和追求现代视角两方面有点首鼠两端,现代视野还不够开阔。传统手法是诸如插入爱情的戏份,但是这段爱情故事并不新鲜,因为两个人是没有冲突的,即没有彼此之间深爱而传奇的故事的,尤其是最后让洪翼舟被爱人唤醒、劫后逢生的桥段只有在电视剧当中兴许能够接受。其实这对于人物的塑造是有伤害的。
现代视野不够开阔上则是所有主人公都缺乏一种当代世界的思维角度,如果在分析这场地质灾害中,增加一个借助国际案例的参考,将影片的意义扩展到全球上去,那么这个故事会更有意义。科学的视野常常要放到国际上才会令人感到新颖而开阔,单纯只放在国内,充其量就是一个长征故事的翻版而已。
知识的作用在《峰爆》中近乎于半个主角,而知识的作用是需要走到国际上去,才是最能够站住脚的。否则还是凭着长征精神在深山峻岭中跳脚,就削弱了这部影片展示中国已经强起来的宏大力度。
除开力度之外,任何艺术作品都要讲求深情,即“情”的深度,而中国电影是深谙此道的。中国文学自古就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种种故事和刻画细节,从《诗经:二子同舟》到《牡丹亭:游园惊梦》,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红楼梦》,更到电影《五朵金花》、《英雄儿女》,不论是男女的山水私情,还是宏大的家国、战争情景,深情的传奇故事唯中国文艺不缺。
《峰爆》缺一个将家族的深情、主人公的深情辗转曲折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许编不来的,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创作的源泉的提供,需要在生活当中找到某一些可以归纳合并的原型。
而且这些原型的深情故事应该与影片彰显的主题立意结合起来,譬如《英雄儿女》当中王东王福标两家人的故事就是以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作为背景的,因此我们都会感觉得到这段两家的重逢,特别是王芳和父亲王东的重逢多么传奇而感人肺腑。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深度,这是一种艺术的深度,是在全片的“中国强”的张力当中,水乳交融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