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全情全景地还原了这场史诗战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决不退缩的精神,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很多观众带着爷爷奶奶、父母、孩子一同观看,上至亲历抗美援朝的老兵,下至朝气蓬勃的少年,都被这部史诗战争巨制打动。在日前举行的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电影局)主办、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承办的《长津湖》作品研讨会上,影片同样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赞誉。
专家们认为,《长津湖》通过多种角度客观还原了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做到了最大限度的真实,唤醒了每个中国人骨子里深藏的民族血性。
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向东激动地表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气神,就是舍生忘死、敢于斗争的民族血性,文学作品就是要讲好这些故事,去弘扬这种爱国主义,提取巨大的信仰力量,去沉淀我们这个民族血性,来增强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把它一代代传下去!”
拍摄细节揭秘:
16组共同推进拍摄 全球80多特效公司支持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顶级导演联合执导一部电影在华语电影史上尚属首次。
出品和总制片人于冬透露,选择用三位导演共同完成一个故事主要原因是“时间问题”,“像《长津湖》这样的鸿篇巨制,它的格局,它的题材,它的故事要求它必须抓紧一切时间在冬天拍完,这样的任务,一个导演在一年内是无法完成的。”于冬介绍,《长津湖》拍摄时采取了一个特殊方法,即让三位导演分三组同时进行拍摄。事实上,在影片拍摄现场,摄制组远不止三个,于冬细数,“三位导演背后还有A组B组C组,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6个组在跟着导演同时推进,就这样拍完了一部大片。”
谈及三位导演的分工,于冬介绍,陈凯歌导演负责拍摄志愿军入朝鲜的部分,把握时代特征,确立人物性格;徐克导演主要注重影片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的细节展示部分;林超贤导演更注重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以及在动作设计当中完成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总监制黄建新负责协调三个大组之间的人员、道具、服装以及军事装备的调配。
“这个过程中,摄制组里的人加起来超过了7000人,如果把三个组并行叠加的时间拉平来算的话,前前后后至少需要400天。后期有来自全世界80多家特效公司支持。”于冬说,三位导演通力合作,使得服装、道具、美术、化妆、视觉形成完整统一的美感,最终呈现出一部完整的作品,难能可贵。
影片细节解读:
平视敌人,展现国家自信
今年国庆档,电影《长津湖》的热映调动了观众们久违的观影热情,随着影片成为家人朋友的共同话题,许多观众业已把去电影院看《长津湖》纳入国庆假期主要活动之一,《长津湖》的有些黄金场次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
面的《长津湖》的热映,各界专家也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文艺评论家、《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直言 “近十年内都不会有能跟这部电影媲美的作品出现”、“没有小情小爱,只有民族大义”。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称赞《长津湖》不光填补了中国战争片题材的空白,也充分展现了当前中国电影工业的雄厚实力和中国电影创作制作的最高水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赞扬影片把家国叙事推向空前的高度。《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称赞《长津湖》是一部“令人尊重的电影”,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担当和中国电影人攻坚克难的精神。《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长津湖》表现出了国家命运和家庭命运息息相关的命题。
一些专家被《长津湖》动人的细节所打动。曾于2019年造访过朝鲜长津湖的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向东透露,“看到志愿军的墓地孤单地矗立在那里,有一种孤苦伶仃的悲凉感”。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在看电影时看到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时,李向东一瞬间就被击中:“《长津湖》真的触发了观众的内心,也点燃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火花,这个民族的精气神和民族品格在新时代是更有必要去宣扬和提倡的。”
电影中的一个细节令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王一川记忆深刻:当战争来袭时,普通人家的孩子和国家领导人的孩子一起走上了战场。王一川说:“一边是主席的孩子毛岸英主动请战,一边是普通农家的孩子义无反顾走上战场,双重视角叙述体现出的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无畏牺牲的精神,也是我们的军队为何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而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回答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打那场仗,因为‘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最难得的是影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关注到《长津湖》不同于许多国产战争片的视角选择。胡智锋介绍,以往这类题材的电影,对我们的英雄是仰视的,对对手是俯视的,这一次《长津湖》选择了平视我们的敌人和对手,他认为,新视角的提供,代表了新时代中国人那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和文化自信。胡智锋说,“71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中华民族站起来之后第一次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今天,这样的精气神必将被重新点燃,《长津湖》一定会再度引爆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以前有一位非常擅长拍战争电影的导演说过:‘每隔50年就是人们合上历史教科书准备遗忘的时候,所以我们需要电影来防止我们遗忘一些事情。’”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田卉群看来,站在这一角度上,《长津湖》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电影,它表现了英雄主义,同时又加入了我们在这个时代用电影重现这场战争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去审视历史,去弘扬英雄主义精神,去宣扬和平的重要,“要让今天的年轻人知道,战争是最原始、最残酷、最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这个时候出现《长津湖》这样一部电影是非常及时的、珍贵的、必要的。”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王杰群说:“《长津湖》用真挚的情感成就了精神的高度,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无畏的志愿军的铮铮铁骨,体现了不畏强敌,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深远的启示意义;同时,这部影片的拍摄也让世界看到了在疫情常态化下,中国是如何拍出一部优秀的、让大家喜爱的电影,这个方案也是值得大家去探讨和学习的。”
电影《长津湖》由中宣部电影局主抓,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创作、大力扶持、联合摄制,北京市电影局立项审查,北京博纳影业集团、八一电影制片厂领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