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共同主办的“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新疆电影发展研讨”在北京新疆大厦举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任彦宾,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党委书记孙向辉,新疆电影家协会主席、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等出席活动。研讨会还邀请了诸多电影行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讲好中国新疆故事”这一主题,为促进新疆电影发展、创作出更多的电影精品建言献策。
研讨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刘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共同主持。
新疆电影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
探寻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突围与进步
电影作为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讲好中国新疆故事的重要载体。新疆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电影更是中国电影百花园中的美丽瑰宝。
任彦宾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新疆电影始终坚持现实题材的创作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从“国之大计”和时代大潮中寻找电影素材和创作灵感,努力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之路上不懈追求,用光影描绘变迁的社会图景与火热的百姓生活,将镜头对准人民,力求用电影书写并记录伟大时代,凝心聚力打造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电影精品,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任彦宾介绍,以天山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新疆电影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努力在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功夫,共生产创作出了170多部电影、230多部纪录片和2000多集电视剧,接连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受到了业界的好评。
近年来,天山电影制片厂推出了《真爱》、《钱在路上跑》、《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昆仑兄弟》、《远去的牧歌》、《歌声的翅膀》等多部优秀电影作品,秉持“主旋律影片文艺化表达,类型化讲述”的创作理念,孜孜探寻着中国少数民族题材主旋律影片的突围与进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特设了“中国故事:天山牧歌”展映单元,对这六部影片进行集中展映,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喜欢。
新疆电影家协会主席、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表示,天山厂始终坚持现实题材创作,时刻观照身处时代发展大潮中普通人的命运,始终将人民的冷暖幸福、喜怒哀乐作为我们创作的出发和遵循。这次展映的六部影片,是建立在守正创新基础之上的艺术实践,也是我们试图为中国电影百花园,再添一抹亮色的初心。
“我们的艰苦跋涉和获得的微小成果,无不源自于几代天影人的担当和坚守。我们始终坚持耕耘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沃土上,心无旁骛地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断地突破自我、蜕变重生,向一个又一个高峰迈进。”高黄刚说。
天山电影制片厂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阿迪夏·夏热合曼、阿尔斯郎·阿布都克里木、严高山、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编剧李牧时等一线电影创作者参加了研讨会。
展示新疆各族人民的真实风貌
提升少数民族电影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冰山上的来客》等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都曾为观众留下了夺目璀璨的光影之笔,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表示,新疆电影具有独特的题材、独特的故事、独特的景观、独特的味道。无论从它的价值观、导向还是从给观众带来的情感触动上看,都在推动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之间的深刻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表示,新疆电影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要挖掘新疆电影的稀缺性、优质性、独特性和极致性,打造新疆电影品牌。北京电影学院为新疆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导演、艺术家,这令他特别骄傲。同时,天影厂这些扎堆聚集的、经过专业训练的优秀艺术家团队非常难得,是新疆电影的优势,应该好好保护。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少数民族电影不能沉溺于单一的民族叙事,更不能片面化,应该按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实现共同体美学。
他提出,少数民族电影在国际传播当中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电影人应精心创作更多优质的新疆电影,来展现新疆社会的发展变化,提升少数民族电影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宣部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苏小卫表示,电影作品中的民族特色越坚持、越宝贵、越充分,就越能够影响更多人。她建议,新疆的文学界、影视界应形成更大的合力,创作更多优秀的新疆题材电影。
她认为,新疆电影的发展需要建立梯队,电影的未来还是要依靠年轻人。新疆电影自身就是良好的孵化器,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才。
中宣部人权事务局干部彭加石表示,讲好新疆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作要始终服务大局、围绕大局、与时俱进。通过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向全世界观众展示新疆在少数民族权益,包括人权保障、医疗建设、疫情防控等等方面的情况,展现多民族共同生活、平等团结的现状,把真实的情况呈现出来,这就是很大的成功。
会上,专家对讲述哈萨克牧民由游牧到定居史诗故事的《远去的牧歌》、《真爱》以及用歌舞类型影片的方式讲述当代年轻人的梦想与荣光的《歌声的翅膀》等影片大加赞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表示,这次观看的《真爱》、《远去的牧歌》都令他深受感动,影片带来了一种非常深的文化震撼;影片《歌声的翅膀》中的风光、动作充满了美感与动感,很多场景元素和表达属于“世界级”。他同时提出,应该对这些影片的文化深度和艺术表达进行提炼,把其中的思想、话题、事件传播出去,提升电影的学术价值、人类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一鸣围绕新疆电影和现代电影经验展开讨论,认为新疆电影应该思考如何变成一种现代电影经验。他以歌舞片为例,这一类型是新疆电影非常大的特色,但歌舞电影日渐式微,叙事性歌舞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他认为,类型电影不是简单的类型元素、商业元素的结合,应该有类型概念、类型艺术和类型较,最重要的是要有价值建构,围绕着大众主流价值观、社会主流价值观。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提出,新疆电影独特的风光和景观是中国其它地域无法替代的。除此之外,新疆电影人还可以发挥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独特优势。他期待看到更多中国式的、独特的、载歌载舞的新疆电影。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期待新疆电影的空间生成能够在新时代有更加突出和重要的表现,成为文化品牌与符号象征。他建议,新疆题材电影应“该大就大,该小就小”,在保持原有的艺术电影生产和向市场化靠拢、向类型化转化的同时,将创作分为新主流电影、类型化电影和艺术电影三个层面,进行分层的战略思考。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从创作者的角度谈到,电影是用故事与观众沟通的有力武器,创作者需要找到与广大观众想通的语言,回到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表达方式。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立体式打造展示新疆文化的窗口
研讨会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党委书记孙向辉以“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为题发表观点。
据孙向辉介绍,在2008年策划全国农村万场迎奥运活动时,通过观看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买买提的2008》,她关注到了新世纪新疆电影。党的十八大以来,《真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远去的牧歌》等影片,一层一层地扩展着她对新疆的认识,也让她喜爱上了新疆电影。
她表示,天影厂创作生产的电影是新中国人民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影厂创作的影片观照现实生活,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与进步,天影人对创作精品的执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总结和传颂。
孙向辉还从新疆电影的宣传推广、文化记忆保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新疆电影在巩固和提升创作的同时,还要尽快培养一批熟悉电影宣发、文化产业建构的专业人才,立体式打造展示新疆文化的窗口。
孙向辉表示,新疆电影人应把握好共同富裕、文化强国建设的机遇,在新疆之外设立电影主题展,建立新疆电影产业园、博物馆、展览馆,制作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它们都可以成为新疆电影王国斑斓的色块。
会上,孙向辉还特别提到了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心语、谢飞、郑洞天联合执导的《向导》将由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智能化修复,这部经典影片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与观众见面。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策展人沙丹建议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策略,并强调了策划、包装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能够把同主题电影进行策划、包装,进而统一推出,会更利于观众的接受。
人民日报文艺部文艺评论编辑室主编董阳表示,新疆电影和少数民族电影只要思想价值上能够站住脚,就能长时间发挥滋润心灵、传播文化的作用。他特别期待新疆电影,以及其他的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能够用好互联网,加大推广力度,增加与观众见面的机会,更好实现社会效益。
《当代电影》杂志社副编审檀秋文提出,新疆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电影活动来营造出电影的氛围,例如青年电影节、项目孵化、创投等等,将全国电影人的目光吸引到新疆,也为有梦想的青年电影人提供机会,施展他们的才华。
会上,新疆一线电影创作者纷纷寄语新疆电影发展。
高黄刚(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编剧、导演、制片人、艺术总监,《歌声的翅膀》总导演):
努力用光影书写好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西尔扎提·牙合甫(《真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导演):
它会改变自己、改变他人,那就是电影!
阿迪夏·夏热合曼(《远去的牧歌》导演):
满怀真心、真情、真爱,用影像传递团结、稳定、发展、进步和美好的中国新疆故事。
阿尔斯郎·阿布都克里木(《钱在路上跑》导演):
我一直在把中国独一份的新疆幽默注入作品,开出善良的花,闪着智慧的光。
严高山(《歌声的翅膀》友情导演):
用光影,记录民族沧桑巨变史。
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昆仑兄弟》、《歌声的翅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演):
在新疆这片深情的土地上,讲述一个个深情的故事。
李牧时(《昆仑兄弟》、《歌声的翅膀》编剧):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说,电影是雕刻时光。而我认为,电影是放牧时光。我爱电影!
居来提·乌马尔(演员导演):
作为演员导演,我的工作就是让故事在鲜明性格的土壤里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赛杰(执行制片人、制片主任):
扎根新疆,志在四方。
张红军(执行制片人、制片主任):
怀一颗执着忠诚的心,带团队走遍天山南北,用影像讴歌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