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3天,破10亿;上映5天,超20亿;上映20天,过50亿……《长津湖》的票房表现势如破竹。影院里偶尔出现的笑声,以及多次出现的啜泣声,足以证明电影《长津湖》成功表现了志愿军为了下一代能生活在没有硝烟的年代,以气壮山河的悲壮与铮铮风骨捍卫了新中国的和平,树立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军队的荣耀。
1950年,刚刚独立的一贫如洗、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面对在朝鲜燃起的战火,蔓延到了东北边陲鸭绿江,安东的军民被美军的飞机不断地屠戮。为了国家百年的和平,本想马放南山、让百姓安居乐业的老一代革命家不得不当机立断,再度厉兵秣马、抗美援朝。抗美援朝中与以彭德怀将军指挥的西线战役而遥相呼应的宋时轮指挥的东线战役,构成了《长津湖》故事的主体。
一、刻画了志愿军的人之常情
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志愿军,也是普通人,也有需要服侍的年迈的父母,也有需要呵护的妻儿。尤其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大家都想过上安生日子。当伍千里抱着大哥的骨灰坛,风尘仆仆、惴惴不安地回到了在水上划船过活的家中,鬓发苍苍的父母为之一震,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中百爪挠心的伤恸。祭奠之余,当伍千里叨念给二老盖个房子,以颐养天年,这让二老稍感些许宽慰,因为二儿子伍千里作为壮劳力,能带着弟弟来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谁知:一声令下,军衣未脱的军人伍千里,又要义无反顾地归队了,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站在船头离开家的伍千里,面对没有哭泣、没有阻拦儿子再次踏上九死一生的战场的父母,只能报以崇高的军礼。伍千里的父母。这是多么朴实而又高旷的觉悟呀!这就是我们人民子弟兵的父母双亲。
同样,本该退伍的指导员梅生,在报纸上看到了朝鲜战争的新闻后,没有继续办理退伍手续,立即蹬着自行车,骑车120公里,赶上了部队的开拔。他妻子一路哭泣、陪着他骑车100余里,最后洒泪而别。梅生的箱子里有自己的军功章,还有小女儿囡囡的照片。因为把军功章放在家里,怕家里人看到了会伤心,但是这已经委婉地暗示: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可为了不让妻子睹物思人而常年悲痛,所以,梅生是决绝地离家、再次挺身参战。当然,带着女儿的照片,这是梅生对女儿的难以割舍的挂牵和内疚,梅生等军人为了保护像女儿一样的新中国的儿童,为了让这一代不再有充满硝烟的战争,带着内疚和歉意,一往无前地奔赴战场。
如果说,志愿军作为军人是“钢铁侠”,对于家人也是柔肠百结,尤其是,当伍千里看到弟弟伍万里拦截师长的吉普车、得以参军入伍后,在两个房子之间的过道里、避开了众人,伍千里迫切地问:爸妈知道吗?当得知父母不知道之后,立即气恼地给了弟弟一脚一拳,跑出过道之后不久,折身返回,带着弟弟追上队伍。
这一拳脚,交织了爱恨。弟弟暗暗跟着自己来到部队,自己竟然没有丝毫的察觉;再者,弟弟离开了二老,风烛残年的二老怎么能安然生活呢?如果弟弟再遭到不测,自己怎么能跟二老说呢?最坏的是,兄弟二人若双双牺牲,谁能为辛劳一世的父母养老送终呢?这是伍千里气恼之处。但是,既然来之,伍千里把弟弟交给了被人敬称为“老爹”的炮兵排长雷睢生,并叮嘱:让“雷公”教伍万里怎么活下来。这就是兄弟的亲情。但是,对弟弟服从纪律的磨砺,伍千里又是冷酷无情,以便让楞头青的伍万里尽快融入部队。
被炮弹震聋了一只耳朵的炮兵排长雷睢生,其形象更是新中国志愿军的缩影。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多年征战,举目无亲的雷睢生没能娶妻生子,这次又赶上了抗美援朝。但是,见到了19岁的伍千里之后,呵护之余,想在胜利之后,让伍千里做自己的干儿子,以便养老送终。这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军人的真实形象。
对于和平年代的人之常情,却成了志愿军军人的奢望。辛酸之余,也为雷排长那代人的豪情所感染。尤其是,因为飞机航弹的震耳欲聋的轰炸,烈火的烧伤,以及载着美军标识弹的卡车被航弹炸翻之后的砸压,血肉模糊的雷排长也哭喊着:疼死了;弥留之际,雷排长蠕动着嘴唇、断续地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这种中国人叶落归根、魂归故里的基本的生命伦理,在抗美援朝的惨烈战争中,又是多么让人潸然泪下的酸楚呀!接着,伍千里在日记本上写上了雷睢生的名字,并划上了红色方框时,哽咽得泣不成声。接着,把伍万里的名字写上,标记为677人。这就是一个前赴后继的人民军队的缩影。
普通士兵如此,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是如此。他说:当一声令下,千百万百姓的孩子奔赴战场的时候,国家主席的儿子有什么理由不来呢?甚至,当毛岸英为了抢救为数不多的一张大比例地图而不幸牺牲时,周围的士兵甚至都不知道这位“刘秘书”的真实身份。
正是这些人之常情,弥合了历史时空的隔阂,与当下的观众,建立了情感的切近性与亲密关联。该片激活了观众心底与乡音、亲情而一脉相通的家国情怀。相对于1979年以来,通过刻画个人情感来表现战争《雁南飞》、《小花》、《高山下的花环》等国产战争电影相比,《长津湖》刻画的人之常情更具有民族文化的深厚视野,展示了当代的百姓情怀,贯通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二、逼真再现了战争的残酷
抗美援朝的电影如《上甘岭》(1956年)、《长空比翼》(1960年)、《英雄儿女》(1964年)、《激战无名川》(1975年)、《铁血大动脉》(1998年)等,虽然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但是没有细腻、直观地刻画战争中的死亡。至于新世纪以来的《集结号》(2007年)、2020年《金刚川》、《浴血无名川》等影片,刻画了战争中的残酷,但多是个体的牺牲,没有刻画群像中的残酷,尤其是生死瞬间的壮烈。
《长津湖》中,伍千里等乘坐的军列刚过鸭绿江就碰上了美军的轰炸,飞机航弹炸碎了铁轨和列车,腾空而起的烈火吞噬了众多军人的血肉之躯。这种场景在表现志愿军冒着敌人的炮火、舍生忘死运送弹药的电影《铁道卫士》、《烽火列车》(1960年)等电影中,也进行了展示。
电影《长津湖》则是逼真再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残酷。因为当时的美军有强大的空军,这让没有空军掩护的志愿军成了美军飞机肆虐屠戮的对象;再者,同坦克、火箭筒、重型卡车等重兵器的美军作战,志愿军的武器火力自然又力不从心。除了对抗美军,没有棉衣御寒、没有食物果腹、没有医药疗伤的志愿军还要和奇寒的天气较劲。这是来自中国南方仓促征战的第九兵团志愿军,不得不面对的险恶环境。影片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美军的炮火,英勇地冲锋,前仆后继,很多战士中弹后,鲜血喷涌而出的近景或者特写镜头,让观众为之一震。因为,在枪林弹雨中,血肉之躯是脆弱的,鲜活的生命瞬间倒地,当时的痛苦,难以言传。
但是,战场的血腥,很快地迫近了。为了掩护志愿军司令部急缺的电台和译电员尽快到达大榆洞,伍千里率领连队经过一个地图上的河流时,河流干枯,河滩里布满了尖锐的乱石。为了躲避敌机的空袭,无法隐藏的战士们只好伪装、乱卧在乱石滩上。伍万里卧倒的地方,还有一个腐烂的尸体。但是,美军飞行员为了打赌而疯狂扫射的时候,子弹在乱石上掀起了汩汩血雾烟尘。这让观众们第一次感到了惊悚和血腥。
再者,当伍千里、伍万里等人与美军近身扭打时,快速移动的镜头,血肉横飞的场景,伍万里面对与美军肉搏的伍千里,不敢拔刀相助,命悬一线的伍千里寻机刺死了美军。这场戏,让和平年代的观众,真的像无所适从的伍万里一样,感受到了伍千里的机智、勇敢与彪悍的格斗力。
如果说血肉之躯的惨状是中外战争电影中的常见刻画,那么,《长津湖》中的“冰雕连”更加令人惊叹,那些没有棉衣还要埋伏的战士们,在白雪皑皑的战场上,冻死却屹立不倒的身形,令美军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肃然起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志愿军也是人,久经沙场的志愿军深知战场的铁血无情,所以,梅生与伍千里在奔赴前线的军列上交谈时说:要打仗了,这是二次恐惧。可见,志愿军在战场上的以死相拼,是为了保家卫国以及捍卫军人的荣耀。
《长津湖》真实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狰狞,让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战火中的涂炭生灵、尸横遍野,更加感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豪迈。当影片结尾的字幕显示,抗美援朝中,有19万7000多军人牺牲的时候,观众的心中必然会隐约感受到了烈士们的痛楚与豪情。
三、作战的机警与战场的奇观
与“武装到了牙齿”的美军作战,尤其是与北极熊军团作战,常年战火淬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除了集群的冲锋陷阵之外,《长津湖》又着力刻画了伍千里、伍万里等军人作战的机敏。
初上战场的伍万里成了狙击手和投弹高手,还有些喜剧色彩。但是,也凸显了志愿军的机智过人。
伍千里等人掩护电台和译电员到大榆洞的路上,发现为了炸掉美军总部与长津湖部队联系的通信塔的兄弟部队,面临着美军的压制而即将溃败的时候,挺身而出,协助作战。伍千里利用美军平时在两个山坡之间的滑轮,发挥志愿军身处高位的优势,将一个炸药包捆在滑轮上,向对面山坡上的美军火力点滑动,当即将接近的瞬间,让有狙击手能力的伍万里,打响炸药包,空炸了一个美军的火力点。接着,指导员梅生驾驶美军的卡车,在敌军的坦克队伍中疾驰,同时伺机投掷手榴弹。而且,伍千里与余从戎,抢下一辆美军坦克之后,让曾经有过驾驶坦克经验的余从戎驾驶美军坦克,进行作战。
更让人惊叹的是,在进攻新兴里的美军北极熊作战军团的时候,从四面山坡冲锋下来的的大部队,面对美军密集炮火而不得不撤退时,炮兵排长雷睢生,一边说不着急,一边用大拇指,进行迫击炮的定位,最终一发炮弹消灭了阻挡志愿军冲锋的火力点。
这些都说明,志愿军作战在英勇的同时,更懂得机智。这种具有奇观色彩的情节,不是简单的嬉谈,而是基于志愿军本身就经历了多年战火的洗礼,在短兵作战方面,具有俾睨天下的战斗力;退一步讲,他们虽然没有正规院校传授的军事知识,但是有百炼成钢的高超的智慧。否则,仅凭信念、意志,是无法消灭趾高气傲的美军。因为,抗美援朝不久,1950年9月15日,美国第10军的先头部队在月尾岛北部的绿滩登岸,曾经在二战中名扬四方的麦克阿瑟将军,没有看得起装备落后、缺乏补给的中国军队,并妄言:美军可以在圣诞节前回家。
所以,《长津湖》中,伍千里等中国志愿军的高超的战斗力,即是本片基于历史真实的展示,更是电影奇观的需要。这让本片具有了历史真实与当代电影影像的完美糅合。
《长津湖》一改曾经的抗美援朝电影的历史叙述风格,全景再现了抗美援朝的宏伟,刻画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运筹帷幄,战场上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东线指挥宋时轮的谋无遗策与爱兵如子,更虚拟刻画了作战部队中伍千里等人的一线部队以及历史真实的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战斗英雄。全片形成了中央首长、战区部署、基层连队等的立体架构,不同层面形成了互为背景和前景的整体联动的巨擘谋划。
当然,这种历史表述,根植于志愿军的人之常情的细腻刻画,真实再现了战场上的残酷,并以此而根植其上的电影奇观。当以典型人物伍千里等人贯穿全片的时候,《长津湖》把历史全景逐渐推向了高峰。最后字幕显示:抗美援朝中有19万7000多烈士,血洒疆场,埋骨异国他乡。这种整体性的概括,让当今的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烈士们的热血,捍卫了新中国71年的和平。而且,杨根思的日记本写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中国志愿军以及那一代人的铁骨铮铮的缩影,灿烂至今。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