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举行的2021青岛影视博览会影视金融大会上,来自国内影视企业和投资机构人士共聚一堂,论道“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投融资的现状及未来。有投资机构负责人提醒资方,不要抱着投机心理进行电影投资,当下市场好项目不缺钱,缺钱的多是市场前景不明的项目。
今年国庆档,《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两部影片吸走了档期超九成票房,独霸国庆档。事实上,今年以来,头部影片无论对市场资源的占有率还是对票房的“吸金效应”越发明显。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影投资应该何去何从?投资方应该去“挤”着跟投头部影片?还是另辟蹊径,寻找“黑马”项目?
北京聚合影联总裁讲武生认为,任何领域的投资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以地产为例,投资的规律在于地段,对电影而言,投资的关键在于故事。“大家可以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中国人对国产片的要求就是剧情,剧情的本质就是故事”,建议普通投资人不如避开众人追逐的“头部影片”,去寻找“黑马”项目,原因在于“白马影片投资成本高,风险也高,没有行业经验和资源的投资人容易失败,不如去寻找你认为有投资价值的影片。”
开心麻花CEO刘洪涛提醒投资方,不要抱着投机心态进入电影行业,当下电影行业的情况是,“好项目不缺钱,缺钱的是商业前景不那么乐观的项目”。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性投资?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挺伟直接给出了一个“投资公式”——成本可以控制、风险可以管理、收益可以预期,满足这三点且和电影工业化匹配的话,投资就是理性的行为。
聚焦项目之外,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蔡敏认为,投资人的角色、地位同样重要。作为电影投资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蔡敏呼吁业内增加对投资人的尊重与呵护,“电影投资除了情怀还要盈利,要有稳定的回收,我们才能埋下健康的种子并且形成良性循环。”
作为内容产品,电影内容始终是投资衡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电影的发展首先是需要工业化,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撑。但即使资金得到保证,也不意味着电影的质量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需要每一个主创人员能在实现艺术想象力的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华夏电影发行责任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仍有巨大潜力,但要涌现更多精品,我们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黄群飞说,电影工业化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我国一些电影硬件条件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软件方面仍有差距。他认为行业应更加重视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人才和企业集中,行业自律等问题的解决。
今年是党中央提出2035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内涵的重要一年。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在此背景下,影视文化事业和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产业各方持续的探讨,以增强金融、资本和电影领域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合作,搭建互通互联的新平台,共同把握新时代文化大发展的新机遇,探索合作的新模式。
本次大会由2021青岛影视博览会联合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融创文化集团、青岛海发文化(集团)、聚影汇(北京)等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