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于10月12日开幕。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小身段、大格局,关注非西方影片,助推新导演成长”为宗旨,本届影展以“聚”为主题,号召电影工作者团结协作、互相促进,不但在“平遥创投”、“发展中电影计划”、“平遥一角”等单元为青年电影人提供展示的窗口和创作的支持,更邀请活跃在电影行业的一线工作者及各领域专家学者,开设多场兼具专业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学术活动。
立足专业化表达
从电影理论到剧集创新
结合当代电影发展趋势,平遥电影展从电影专业、电影与剧集融合等方面开设论坛。导演徐克作为“开讲嘉宾”以“徐克谈希区柯克”为主题,与贾樟柯导演展开学术对话,对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电话谋杀案》进行“拉片分析”,从希区柯克的个人风格和形式探索商业与艺术在电影中融合的可能性,从电影史、电影理论、剧作、视听语言、电影分镜、剪辑等角度,给新一代电影人的创作带来新的启发。在专业化的学术对话之余,徐克还不忘寄语年轻电影人,“要多吸收营养,坚持下去,机会总会来的。”
顺应电影与剧集在当下的融合趋势,本届电影展首设“平遥创投·剧集计划”,同时特别策划“从电影到超级剧集”学术活动,发掘华语剧集潜力,助力超级剧集发展。编剧、导演董润年,制片人黄星,导演、编剧姜伟,画家、电影剪辑师、平遥国际电影展艺术总监林旭东,导演李少红同场对话,为电影与剧集的融合发展提供来自各个领域的多样化思考。林旭东表示,当今世界“越来越把高品质剧集作为一种电影文化现象在探讨”。导演李少红将“从电影到超级剧集”看作是“由历史的经历演化过来的”,她相信,“电影和剧集的融合现在是一个大趋势,平遥国际电影展有这样的敏锐性,给予年轻人表现自己的机会,希望电影展能够成为今后剧集的发源地。”
融合多元视角
从新老传承到在地创作
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导演谢飞展开以“谢飞和他的同学们——我们的纯真年代”为主题的学术对话,与青年电影人分享他的创作经验和生活,更鼓励年轻导演跳出自我个性表达的局限,放眼历史与社会。本届影展特设“致敬”单元展映丁荫楠导演的《逆光》等五部经典影片。老一辈电影人用自己的作品与年轻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手把手向年轻人传授他们的宝贵经验,传承电影精神,启发当代青年电影人的艺术创作。
“新电影·新青年”主题对话则由青年评审团顾晓刚、黄尧、齐溪、王俊凯、周游展开对谈。作为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电影人,将如何展现中国“新青年”最真实的一面?又如何将属于这个时代“新青年”的思想和情感注入“新电影”?王俊凯表示:“我觉得‘新青年’就是在原有青年美好品质之外,拥有对社会的责任感。”以青年感知青年,五位年轻电影人围绕主题带来属于他们的思考,为电影创作和发展带来新视角。
主题对话“在山西生活、学习、创作”邀请拥有山西生活、学习或创作经历的电影工作者参与,他们包括导演宁浩,导演韩杰、袁媛、王晶、大飞,以及导演毕赣、李睿珺,现场与观众分享自己如何从在地经验中吸取创作养分,从山西出发,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以及如何立足自身经验,彰显山西元素,“让世界看见山西”。
鼓励跨界融合
放眼电影未来发展
本届电影展特别策划多个跨界学术论坛。“如何讲好法治故事”论坛是平遥国际电影展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与中央政法委综治信息中心联合主办。论坛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主任田水泉,中央政法委综治信息中心副主任王猛,爱奇艺影业总裁、《扫黑·决战》总制片人亚宁分别结合自身所处领域,从真实、专业与准确等维度共同探讨如何将法治精神融入电影创作与表达,为推出优质法治影视作品提供新思路。
学术活动“人居与影像”由来自建筑、文学、美术、电影等不同领域的嘉宾,共同探讨人居与影像的关系,关注其背后更加复杂的文化及生态议题。
当代艺术家徐冰及团队作品“人工智能无限电影(AI-IF)”于平遥影展进行全球首映。为此专门策划主题对话“徐冰及团队:人工智能无限电影”,探讨人工智能电影的可能性,挑战传统的电影理念、生产方式以及公众的观影体验,为未来的电影形态提供一种新的想象。
在电影行业多元性、专业性和创新性探索之上,第五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探讨法治与电影融合、人居与影像的关系,对电影的未来——人工智能电影的探索,均超越电影这一艺术媒介的界限,思考跨界融合的可能性,为年轻创作者的艺术探索寻找一种新类型、新样式、新表达。
据了解,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展映、产业板块多项荣誉的现金奖励总额达348.5万元,不仅为刚起步的年轻电影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丰富的学术活动更是成为创作者跨界、跨代交流的平台。(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