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是百年奋斗历程中战胜强敌的精神密码。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反映共产党人的战斗精神,既是通过文艺作品弘扬和赓续人民军队红色基因的有效举措,也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重温光辉历史,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的关键途径。在历史形式异常严峻、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新时期,应当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处境不进则退、非进不可。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因此,有必要从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重新强调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战斗精神,以的坚定革命政治立场、不甘屈辱、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以战斗精神充实时代精神的内涵。
一、革命历史事件影片中的战斗精神
革命历史事件影片主要指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题材,以宏大叙事形式表现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党史故事的故事片。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百年党史与革命史中伴随着新中国一路走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储存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是的重要资源。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通过广泛的革命事件连接起广阔的历史,构筑丰富的现实,从而承载不同历史时期丰富的战斗精神。这些电影中承载的战斗精神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赓续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昌起义》、《风雪大别山》、《暴风中的雄鹰》、《永不消逝的电波》、《大渡河》、《万水千山》等影片显示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红军战士在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上让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反法西斯革命时期,《火的洗礼》、《血溅宝山城》、《血战台儿庄》等影片中,中国军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书写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大决战》、《重庆谈判》、《决战之后》等影片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千军,为解放穷苦人民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用铁的信仰凝聚起了撼人心魄、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抗美援朝战场上,《英雄儿女》、《奇袭》、《较量》、《上甘岭》等影片志愿军战士以舍身报国的战斗信念、团结协作的战斗品格、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打败了美军为首的“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喊出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世代最强音,让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与表现精神的电影一同被载入了中国电影的史册。
革命事件影片以宣传革命思想的功能为本质特点,以战斗开展的启程转合为叙事结构,在创作中以现实的军事事件为动作创作的源泉和依据,发挥了主观的能动性和活跃的新思维,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年代里,对革命战争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为革命的胜利寄语了精神上的共鸣。对革命事件的凸显深刻表现了革命主题、充分传达了共产党人的战斗精神、积极渲染了战斗中的丰富情感。
二、革命历史人物影片中的战斗精神
革命历史人物影片主要指描写在党和国家机关中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人、干部及其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者的生平业绩的传记片与故事片。革命历史人物影片的主题内容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与歌颂,宣传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新思想,赞美正义善良的革命历史人物。在“十七年电影”时期,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等受到党和国家表彰、造成广泛社会影响的英雄模范人物成为革命历史人物影片展现的重要对象。《刘胡兰》呈现了刘胡兰对抗日工作所作的贡献:在党的领导下,她一边组织群众反“扫荡”,一边坚持生产,在被捕后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展现了“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刘胡兰精神。这一时期的革命历史人物电影中,也不乏个性充沛、情感饱满的虚构角色,但这些虚构角色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人物,但同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战斗精神。例如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平原游击队》中革命英雄主义的化身——神枪手李向阳,影片叙事完全围绕李向阳这一形象展开叙述,展现了一系列牵制驻守华北的日军、炸毁日军弹药列车、帮助群众向安全区转移、保住秘密存储的粮食的经典故事。
改革开放后,更多以普通人视角看待历史、参与革命的作品逐渐增加,这些电影一方面拓宽了看待“历史”的视野,认可了个人记忆在历史表述中的作用,开始刻画重大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小人物;另一方面也将个人记忆作为连接起广阔历史与丰富现实的桥梁,贴近历史真实,由此塑造出了许多和蔼可亲、有血有肉、真实立体的人物。以新世纪拍摄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部曲为例,这三部电影描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国、建党、建军三次事件,却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中开拓了普通人嬉笑怒骂的空间,也将领导人与革命英雄还原为会犯错误、有个人爱好的“平凡人”,在个人记忆与历史叙述间达到了新的平衡。例如,《建军大业》的结尾部分,1927年底,南昌起义军在广东作战失利,部队损失惨重。一名十九岁的少年战士向朱德敬了个军礼,说自己将来一定要打到南京去;这位不怕苦、不怕死的少年树牢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战、为党和人民而战的理想信念,在1949年1月,作为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亲自指挥渡江战役,在解放南京的战役中留下了“粟裕”的名字。这些电影不仅展现了真实人物与重要历史形象,还细致地刻画了各自阵营里的普通士兵,真正全景式地展现了共产党历史中的阶级因素、历史动力因素、人民因素等更为深刻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这些共产党人的战斗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需要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现在我们更需要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出力流汗、做出贡献的英雄。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战斗精神培育,要求为我军加强新时代战斗精神培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我国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各种挑战前所未有,必须继承和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为战胜强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王鹏系海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助教;黄训达系海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