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主办的电影《浴血誓言》首映式暨专家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曹锐等出席活动并致辞。
明振江表示,《浴血誓言》用电影艺术形象弘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向建党百年献礼的一部精品力作,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的深情缅怀,必将对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产生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曹锐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致敬。她表示,“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将士,你们了解自身的局限,正视失败的可能。但你们仍然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践行自己用生命换取黎明的梦想!”
电影《浴血誓言》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梨园口战役为背景,表现了河西地区裕固族、藏族、汉民族人民善良朴实、大仁大义的民族气节。影片以小人物、大背景、大事件、大情怀为框架,谱写了一曲中共工农红军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的壮丽史诗。今年恰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电影《浴血誓言》的推出,既是牢记、学习、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对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的一次全新探索。
影片由曾创作《大决战-辽沈战役》、《冲出亚马逊》、《八月一日》等众多优秀电影的宋业明执导,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曹锐任总编剧、总制片人,曾打造《斗·鼓》、《爱在归途》等影片的牛修全担任出品人、总制片人;宋禹、赵秦、任帅、徐永革、阳知、王新军、徐雷智、高欣生等优秀演员联袂出演。
据导演宋业明介绍,影片摄制组通过查访大量史实和人物资料,真实再现了红西路军坚守梨园口阵地,与敌血战到底的战斗历史,讴歌了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主旋律、正能量的红色革命题材故事片。
首映式结束后,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著名军史专家肖裕声,《解放军报》文化部原副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陈先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影股份原董事长喇培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创联部主任赵卫国等电影界、军事界专家学者就影片的主题立意、创作手法、现实意义等展开讨论。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创联部主任赵卫国主持。
与会专家认为,影片对新主旋律电影进行了类型化的探索,通过一些典型的人物事迹,艺术地再现了西路军那段恢弘悲壮的历史。这部影片既有守正又有创新,既有传承又有探索,是一部充满着人性光辉的,感动人心的作品。
影片把握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脉搏
著名军史专家肖裕声:
电影《浴血誓言》把西路军恢宏悲壮的历史,通过一些典型的人物事件有机结合起来,把西路军的历史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告诉观众。在表现历史的过程中,影片不仅仅讲历史、讲人物,更重要的是把他们的内在精神展现出来。西路军的精神与我们党的精神谱系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精神谱系是我们党进一步领导人民群众继续奋斗的旗帜和力量。从这个角度说,这部影片把握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脉搏。
看电影是对一段历史的熏陶和再学习,写电影剧本也好,拍摄影片也好,都要考虑历史的全貌,这样影片的细节和情节才能放在一定的历史高度,从而产生社会教育功能。因此,我认为这部影片还是非常成功的。
西路军官兵的血性与革命精神
《解放军报》文化部原副主任、著名文艺评论家陈先义:
这部电影非常大胆、真实地讲述了西路军的故事,这让我非常感动。它展现了一个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所体现出的团结与民族凝聚力,写出了我们这个民族不惧压力、勇于牺牲的精神。
影片聚焦一个营剩下的几位战士,写了一个“小分队”,以小见大,把握得非常好,体现了西路军官兵的血性与革命精神。
创造了西路军题材电影的新形态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
西路军的历史给了我们强烈的启示与教育意义,告诉我们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同时也揭示了人民军队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影片展现了西路军在天寒地冻、孤立无援、弹尽粮绝这样绝境当中仍然在顽强的浴血奋战,可以说书写了一曲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同时,影片也创造了西路军题材电影的一种新形态,融入了当下创新的元素,类型化的创作方式,采用了真实历史基础上具有原创性质的故事。
战争片的作者气质和个性追求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
这部影片让我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有一种共鸣感。影片不仅要对西路军浴血奋战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进行讴歌和缅怀,更重要的是表达立足当代、历史、未来,对生命的讴歌。影片中不断出现逆光中的夕阳和迷蒙的天空,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片的一种作者气质和个性追求。
宋业明导演的一系列战争电影,不仅仅表现了主流电影的规模,一种激情,一种宏阔的视野和属于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而且开始形成中国战争电影、中国主流电影的个性风格,这一点也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探索“西路军电影的美学”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
《祁连山的回声》、《生死腾格里》、《惊沙》等一系列西路军题材影片具有独特的电影美学,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战士的生命在如血的残阳中壮烈牺牲,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这是一种悲剧美学。影片导演团队把握了西路军战争题材电影的悲剧美学,展现了红军不屈的革命精神。
西路军和红军始终在马匪军的威胁之下,从叙事动力学说,观众看这样的战争片有一种希望红军活下来的愿望。红军是大爱的,红军是要拯救弱者,观众就与红军合为一体,把自己投射到红军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这时候红军受到马匪军威胁的时候,观众始终在为红军提心吊胆,始终在为西路军揪心裂肺。这种战争片的动力学紧紧地吸引着观众的审美注意力。
对当下观众有鼓舞和激励作用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影股份原董事长喇培康:
影片充分表现出了红军基层战士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大无畏英雄主义的气概。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对于当下的观众,对于正在致力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年轻人来说,仍然具有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对于我们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振战胜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勇气和信心,这部影片应该说是有很好的作用。
影片对当下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历史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材。影片编剧非常成功,把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悲壮的历史浓缩在几场战斗当中。演员的表演实属上乘,没有启用所谓的流量明星,而且用的都是实力派,货真价实的演员,表演都非常到位。
赤胆忠心,志向崇高,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
看完《浴血誓言》确实很感动,赤胆忠心,志向崇高,悲壮美贯穿始终,是党史学习教育非常罕见的教材。这部影片可以说是西路军题材影视作品的重大突破与成就,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整体构思,整体表现方式非常巧妙。
影片很震撼,动作戏很出彩,看着热泪盈眶。影片所展现的西路军的故事之悲壮、之惨烈,最检验红军指战员的初心、作风、纪律以及战斗力。特别是西路军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分散在各地,坚定信念要回到延安,体现出了绝境中的崇高精神,非常了不起。
形神兼备,意境深远
托物言志,寓情于理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
这部影片是新时代西路军题材文艺创作一部带有标志性的作品。标志性的意义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艺术智慧处理好、表现好这个题材的作品。什么是审美创造?就是艺术家主动为自己设计一个障碍,并且用艺术方式翻越这个障碍,将艺术创作的难点转化为主题呈现的亮点,这就是审美创造。
文艺作品不能只注重科技手段带来的视听感官强烈的刺激,反而冲淡了思想深度和精神力度。《浴血誓言》通过讲好一个小分队的故事,围绕一个新生儿的故事,表现西路军的崇高精神注重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讲究托物言志,寓情于理。
坚持悲剧类型,体现人性光辉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
影片艺术逻辑最核心的部分是坚持了悲剧类型。生活就是悲剧、战争就是悲剧。首先是悲壮,把西路军的惨烈战争和红军索要坚守的信仰与初心,与国民党的统治形成对立矛盾,把这种美好粉碎给观众看,悲壮是悲剧非常重要的情绪。第二是悲情。影片画面的艺术表达是深沉的、辽阔的、粗壮的、冷峻的,残酷的、破败的、紧张的,这种抒情非常贴合主题。第三是悲悯。比如红军战士和普通群众之间的关系,悲悯之心是人性光辉的体现。
(按照发言顺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