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经由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郦苏元、胡克、丁亚平、李道新、石川等学者的筚路蓝缕和辛勤耕耘,中国电影理论史与批评史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薛峰的《中国电影批评的思路与方法》沿着前辈学者开创的学术方向,考察中国电影批评的思想深度和文艺价值,既推进了中国电影批评史研究,也为当下的电影批评实践提供了历史资源和理论视野。《中国电影批评的思路与方法》既有一种恢复历史原生态的学术价值,又有方法探索和理论深化的学术创新,是对中国电影批评的一项立体化研究。从史料考证到文化研究,再到美学比较和跨界探索,该书从不同角度挖掘中国电影批评的复杂面貌。尤其难得的是,作者提出的一些学术概念和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西方相关文艺批评。
19世纪末,中国人关于西洋影戏的观感就不时见诸报端,这些形形色色的早期电影散文具有怎样的思想史、文化史乃至艺术史价值?《中国电影批评的思路与方法》从几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路径、思想深度和文艺格调。作者立足原始史料,从追溯清末以来的电影杂感开始,探讨中国电影批评的公共空间。早期电影散文既将新潮的电影文化播撒给平民大众,又以鲜活的笔触深入实际问题。在作者看来,中国早期电影批评不乏蕴藏侠义的电影评论檄文,富含理趣的电影诗词雅韵,更有携带着诗意的印象散文。不同时期、各种面貌的电影批评,或隐或现地成为古典“抒情传统”在现代新兴文艺批评领域中的有效传承。作者提出“复线历史批评”、“日常文化批评”、“视觉审美批评”、“市井启蒙”、“性情美学”、“服装操演”、“诗意瞬间”、“改良现实主义”等概念、术语和命题,由此勾勒出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路径、现代特征乃至文艺格调的理论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电影批评的古典性、现代性和民族精神,依然能够牵引我们在电影批评的轨道上坚持人文传统和社会关怀。
(作者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