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将与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一样,需要重新观察电影产业的现状,认真总结与高质量要求不符的发展问题,正是当前制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第一要务。
现在首先将认识集中和提升到反省远不够高质量的产业行业问题上来。国家站在怎样的高度和经过了怎样的讨论研究才看到了不是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其危害,而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样有着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能说当前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与我们无关。
我们就从文章立意的角度来思考产业和行业应该怎样看待自身的发展质量,每一年影片立项和档期上映的影片确实不少,但是,高质量的影片很多吗?如果不能如此要求艺术创作,那么高质量影片究竟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这个问题带出了什么是电影生产的高质量,如何衡量与评价创作与发行、上映的高质量?我们曾经是有过标准的,那就是“三性”统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这个标准没有过时。
应该说“三性”统一是很中肯的要求,唯一无法回答的是,怎样做到创作上大面积地产生“三性”统一的电影,而不应当认为即使是要求“三性”统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深入一步的探索是,思想性的标准是什么?我相信当代中国电影的价值观一定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艺术创作的思想提炼是口号不能解决的,电影创作在思想上的标准确立,也会是一个漫长、反复的过程。我们的底线应当是真善美,是捍卫人类的共同美德,而这一切我相信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中。
思想性的标准探讨有赖于持续的探索,这当中只要是真诚的探讨就不要“戴帽子”、“打棍子”,要能够在生产与评论、理论领域不断地启发民主的探索与批评,要建立起真正的电影批评空间,有严肃的电影美学创造,尤其重要的是建设中国电影美学的突出高地。
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大方面,中国电影美学的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不同流派的倡导迫在眉睫,因为有百家争鸣和众多流派的出现,思想性的创新——思想性同样需要创新——才能成为电影美学的崭新的灵魂。
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的提升,还是电影美学的建立,产业行业都要提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真理的求索。因此高质量的创作还要对准国际标准,即依然需要积极地在世界优秀电影节上不断斩获——
既融汇世界优秀的文化与文艺创作精神,从中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电影的文明风范、创作水平,也要为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通过中国电影学派和流派的作品做出我们的贡献,一如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和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一样,在人类电影史的发展长河当中做出我们中国人当代的贡献。
这有着绝大的可能。因为中国文明曾经独立地昂首于地球的东方,今天也在给奋力前行的世界提供中国经验。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出现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贡献的确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正是从这个角度考察,我认为丰富的中国电影流派是我们文化贡献的坚实基础。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往往是自然而然的,艺术性有所偏重的影片,在解决思想性问题上如何能够既比较宽容,也真的符合思想性的高度要求,今天在解决高质量发展的课题时也应当展开讨论。
在提到思想性有底线的时候我们应当承认艺术性也是有底线的,突破了底线的影片究竟指的是怎样的影片,标准何在,这些都需要研究和给出答案。
不久前我受委托参与了一些地方新创作影片的讨论,我直言不讳地对它们的艺术质量提出了批评意见。尽管我不是审查人员,也没有权利否定一部影片的通过,但是我给出的评分很低,因为理解一部影片投资的不容易和摄制的不容易,和坚守艺术标准是两码事。
在那些层次较高的影片当中,艺术性的上乘一般可以相信思想性与其对等,因为缺乏思想的人是很难保证享有高级的艺术趣味和功力。而在艺术层次较低的影片中,我很容易就看出了它们的思想性同样很低。
如此我们可以在不用去讨论思想性的情形下,必须表示对于艺术质量过低的影片,产业应该把关,批评应该把关,行政同样应该把关。因为,“电影”两个字是神圣的,电影观众是神圣的,电影的市场及其产业价值是神圣的。
创作者可以在象牙塔当中高谈阔论艺术,但是我们在高质量发展话题上注意到当下中国电影的生产其实艺术问题非常严峻时,就不会太轻松——
我在那次写下我的看片意见时不得不严肃地表示我的态度,艺术是电影生命,而不是市场。所以要高质量地发展电影产业,在艺术上坚决清除低质量影片很有必要,这是一种对于产业能否捍卫的立场问题。
犹如农民选择良种还是劣质种子一样,如果这片土地种植的是一些劣质的稻种,你会期盼一百天之后能有丰收吗?你还能够期盼市场接受你生产的粮食吗?如此我们就顺理成章进入到了市场问题上,即“三性”统一中的欣赏性上。
理论上我们承认欣赏性是市场性的近义词,因为电影已经是产业,这是尊重电影的资本属性和工业属性。正因为如此,欣赏性就相对地要对产业的回报承担市场的压力。
欣赏性在观众层面上代表着购票,代表着对于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欢迎。“三性”统一在欣赏性方面已经关上了低级庸俗的大门,然而我们也知道艺术性不代表着欣赏性,而思想性更代替不了欣赏性。否则谈何“三性”统一呢。
正是这一点赋予了欣赏性的某种独立意义。这也是很多影片会在欣赏性上突破“三性”统一的原则的原因。真心希望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我们需要在思想和艺术两大角度上裨益于欣赏性。
这是值得探究和创新的。同时,电影本身是综合的艺术,它的编导演摄音乐固然是艺术,而今天也有了流量的观念,流量、IP、话题性、技术创新等等,都是可欣赏性的建设性角度。
尤其是在今天,观众是在众多传媒介质当中选择是否欣赏电影的,因此思想和艺术之外的欣赏元素就无法忽略。恰恰相反,当下的影片创作,不仅在思想和艺术性上佳作不多,而且在欣赏性的手段上也值得焦虑。
一句话,真正做到高质量的“三性”统一,就要真正在“统一”上下功夫,而不是将“三性”分而治之。每一部电影都应该是统一的“三性”,电影人都要在统一的“三性”上锤炼自己的本领。
如果三者不能俱佳,前两者要首先保证,而欣赏性则争取在比较多的及格创作中力求加强——至少目前我看不到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行的电影会有很高的欣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