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雄狮少年》如期开画。开画5天、超7万人打分的《雄狮少年》豆瓣评分依旧稳定在8.3分,这一成绩与中国电影市场国漫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仅相差了0.1分。售票平台猫眼和淘票票的观众评分也分别达到9.5分和9.3分。
张苗说,赞扬的声音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三无”电影的困难超出预期
《雄狮少年》是张苗创业后投拍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他监制的首部动画项目。这之前,他是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经他手的项目有《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等各类“爆款”。
2019年,张苗跟导演孙海鹏、联合制片人程海明定下约定,拍部现实题材的原创国漫,要有少年、要热血、要燃。
张苗记得,两年前他们几个人聊起少年时代,发现了许多成长的共鸣。而当把这些成长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的时候,又大范围引起了共鸣。
“举个例子”,张苗兴致勃勃地说,“这片子里有个下下铺的情节设定,对很多人来说下下铺的记忆非常深刻。”他回忆起,上大学春节回家的火车上,拥挤的车厢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48小时站着回家的经历历历在目,“如果硬座下面有个位置,能钻进去躺着,那都是幸福的,虽然那是下下铺。”张苗说。
事实上,《雄狮少年》中许多关于成长的表达都是基于调查采风和主创的生活有感而发,张苗相信,就算只是一部原创动画,观众也能在电影中获得一丝共鸣,受到一点触动。
但即使引起再多共鸣,张苗清楚地知道,《雄狮少年》终究是部无卡司、无IP、无流量的“三无产品”。当他提出要启动项目时,身边所有人都提了反对意见,大家劝他,“苗总,你是最懂电影规律的,怎么还要做‘三无’电影?”
力排众议,坚持上马。张苗笑言,当时他已经为“过程将非常艰难”做了充分准备。然而,不久后,他发现,困难远远超过了他的预判:“根本不知道明天还会蹦出一个什么事儿,我根本就解决不了。”
设计中国化人物形象
争议始于第一支预告片发布。
张苗并不避讳网络上针对影片人物形象的舆论风波,“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同意了这样的形象?我说,我觉得这样挺好。”张苗耸了耸肩。
风波出现后,张苗曾仔细复盘。他记得,确定人物形象的过程没那么复杂,导演修改了几版形象,拿给他,他觉得对,就过了。
张苗实在觉得,网友误会了影片的创作初衷,他不过是希望作为现实主义动画,《雄狮少年》的人物,能够更贴近现实。
“现实题材动画,形象设计第一要考虑的就是,现实和卡通之间放到哪个度是合适的?”张苗说,当初为了让人物在场景和故事里不违和,他对人物设计确定了“去滤镜化、去网红化”和“避免美漫、日漫审美”的两个标准。“如果《雄狮少年》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电影中,出现一个花仙子一样大眼睛的形象,那肯定不是广东的阿珍。”他希望,创作团队能够设计出中国化的人物形象。
面对网友的批评,张苗表示“能够理解”,毕竟美漫和日漫的成熟和强大,很大程度上教育了一部分国内观众,影响了中国观众对动画形象的审美。但他觉得,这也恰恰说明中国原创动画在审美方面的探索还太少,大银幕上还没有形成属于我们国漫的形象。
那么,国漫到底是什么?张苗坦言,现在还不好说,如果模糊地表达一下,他心中的国漫审美标准,应该是“基于传统的审美,融合当下的时代特征”。而这与时下在年轻人中盛行的“国潮”不谋而合。
曾“刷脸”请人看电影
进入宣发期,《雄狮少年》的困难变得更加棘手。“我们连个抓手都找不到。”张苗感慨道。
以前张苗做项目,让明星挥挥手,电影的热度就起来了。但到了《雄狮少年》,张苗请人看片,都没人愿意来。他自嘲,“人家一听说电影叫《雄狮少年》,还是个动画片,就问我,你这片子是森林大帝吗?你怎么弄了个动画片?你真不容易。”
为了提升《雄狮少年》的知晓度,他“刷脸”请业内人士一场场看片。映前半个月,《雄狮少年》开启了全国点映,每场点映,张苗和孙海鹏都尽量到场,跟观众交流、沟通。
张苗说,《雄狮少年》的营销、宣发用了洪荒之力,不亚于当初做《流浪地球》。
到12月14日,《雄狮少年》映前3天,影片预售及点映票房达1751.9万,豆瓣开分8.3分。留守少年阿娟和好友阿猫、阿狗和退役狮王咸鱼强的故事,已经在影迷圈里获得了极高的口碑评价。更有“大V”下场,自发在新媒体平台上为影片“吆喝”。《雄狮少年》在业内有了“爆发”之势。
12月17日,《雄狮少年》与《误杀2》同日起片。“少年”获得了超过25%的排场,票房800万;上映五天,票房接近7000万;这一数字与业内对它的市场预期尚存差距。
不过,市场这件事,张苗想得明白,“如果2019年的时候,这个片有这样的口碑,我相信它会势如破竹,因为当时市场的观影愿望,一点就燃。现在会难一些。”张苗说,但无论如何“赞扬的声音,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