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8日全国第七次文代会开幕当天,上海市文联各协会代表在北京饭店为孙道临举行八十寿辰祝贺活动
孙道临老师,1921年12月18日出生于北京,今年是这位中国电影大师百年诞辰。当他八十高龄之际导演拍摄完成电影《詹天佑》时,有一段含泪的肺腑之言,可以说是他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我们必须歌颂詹天佑这样的人,他们一心报国,总希望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做点事情,做点有志气的事情,詹天佑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电影人有责任去歌颂这样的人物,把我们的一生贡献出来。”这是他一生为中国电影追求奋斗的目标,这也永远是中国电影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还在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孙道临这个名字,他主演的电影《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扮演的李连长、李侠早已成为我崇拜的英雄。后来我又看过他主演的多部电影,听过他为译制影片《王子复仇记》、《白痴》等多部影片的配音,我对道临老师更加敬佩和崇拜,他在我心中是一位了不起的电影艺术家。
1960年,我有幸考上“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为表演系的一名学生。我带着一个铺盖卷、一只旧皮箱从杭州来到上海。在校的第二年,学校邀请到孙道临老师来校为我们表演系的学生讲课,那堂课令我终生难忘。他讲述的是拍摄《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体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道临老师说:“做一个演员必须永远不离开火热的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塑造一个英雄必须要学习英雄们的精神和高贵品德。”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更让人欣喜的是,1963年大学毕业后,我居然被分配到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工作,和道临老师成为同事。从那以后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得到他的指导和关怀,直到2007年12月28日他离开了我们,整整48个年头,他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位严师,是一位慈祥的长辈,是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 “艺术要追求美感与真实”
1963年,我到上影演员剧团工作不久,有幸参加当年春节去部队慰问演出活动。由道临老师负责为我们几个年轻演员排两个反映部队生活的独幕话剧。我在《出发之前》剧中扮演班长,孙栋光扮演小战士。这个戏我们在学校去部队慰问演出过。道临老师为我们在舞台调度上作了些修改,很快就排完了。重点放在排新独幕剧《一百个放心》。这个是轻喜剧。史久峰饰演我的爷爷,我饰演刚入伍不久的新兵阿毛。从这祖孙两个人物身上展示军民关系,表达孙子阿毛在部队的培养教育下迅速成长。道临老师认真地和我们一起分析剧本人物性格,并让我们在语言上带些上海方言,富有地方色彩。有一天上午,道临老师去海燕厂参加一个重点会议,我和史久峰就自己在剧团走走戏。杨华老师正好来剧团,这位满身都是喜剧细胞的老演员对我们排戏挺有兴趣,不断地给我们出点子,增加喜剧元素,使我们很开心。
下午道临老师来看我们排练,称赞我们有进步。可有一处他让我们再演演,阿毛正在缝补袜子,听到外面有人喊:“阿毛,有人找你!”顺手就把袜子放在凳子上出房间去迎接客人。原来是爷爷来部队看望他。阿毛高高兴兴地陪爷爷进宿舍,忙着为爷爷倒水,嘴里还不停地让爷爷坐,爷爷高兴地环视这个干干净净的宿舍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突然大叫一声跳起来,原来是屁股被针扎了一下!道临老师叫:“停!”这个很出彩、很有喜剧效果的动作。我奇怪干嘛叫停,道临老师却连连摇头:“这样不好,怎么能让爷爷扎屁股呢?”这个点子是上午杨华老师支的招,我和史久峰都觉得挺好,有喜剧效果,没想到被孙道临老师给否定了。道临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舞台上我们的任何行为都要展示出艺术的美感。这个扎屁股的动作生活中也可能发生,但用在这里就有损人物形象,显得趣味比较低级。”所以我一直牢记道临老师的教导:艺术一定要追求美。
上世纪80年代我参加《大都会擒魔》电视剧的拍摄。道临老师是总导演,冯笑担任导演,我当副导演。有一天道临老师来拍摄现场检查道具后很不高兴。原来前一天他曾对道具员说过:“这堂景布置的要陈旧些,床上用的蚊帐要做旧、要有补丁。”现场的蚊帐的确已经做旧了,补丁也打上了,一掀开蚊帐,靠墙那一面正中就有个大补丁。道临老师指着蚊帐正中的补丁说:“这靠墙正中来个大补丁很不真实,这完全是做给观众看的。补丁要打在经常挂帐钩的地方才真实,因为这里经常磨损才会破。”于是他亲自动手拆下中间那块大补丁,并和道具员一起在挂帐钩处缀上两个补丁。这虽是件小事,但让我永远记住了:艺术一定要追求真实。
◎ “我爱配音,更爱拍电影”
道临老师的声音很美、语言表现力又特别强,他为电影《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配音,已成为中国配音艺术的经典之作,就目前来说尚无人能超越他。1971年,我从奉贤“五七”干校借调到上海电影译制厂参加配音。当时译制厂“内参片”配音任务很忙,几乎经常加班加点。由于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所以不久,厂里就把道临老师、黄佐临先生、张骏祥先生都调来了。上影演员剧团也借调了一批演员参加配音,高博、康泰、达式常、仲星火、温锡莹、仲叔火、吴文伦、吴鲁生、张瑞芳、林彬、朱莎等。他们的到来,使译制厂人丁兴旺。那个阶段道临老师忙极了,又翻译剧本,又当译制导演,又参加配音,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在译制配音工作中,道临老师外文好,中文底子厚,又懂戏,翻译剧本的台词已经很到位了,但他还是认真听取演员们的意见,请大家一块儿寻找最合适的中文台词。他当导演时,总是尽量让演员了解影片的背景、主题、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之间的各种矛盾,提醒配音演员注意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实录棚里,他的提示总是言简意赅、轻声细语,非常注意保护演员的创作情绪。凡是有疑惑的字音,必须查字典、正音,做到精益求精。演员们和他在一起工作十分愉快。
他自己配音时,要求更加严格,凡是不满意、情绪不到位的坚决要求重录,有时大家觉得戏挺好的,只是口型差一点点,剪辑师可以通准的,他也坚决重录。所以现在重看他配音的影片,你会感到这绝对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道临老师很快回到上海电影厂,参加拍摄工作去了。从那以后,译制厂老厂长陈叙一把我留下来了,培养我担任译制导演工作。我很感谢老厂长对我的培养,先后带着我搞了十几部影片,让我受益匪浅。从那以后我一直干到2000年正式退休。我在译制厂完成了300多部外国影片的导演工作,还担任了300多部国产影片的配音导演工作。1984年、1990年、1997年,我先后执导的三部译制片法国《国家利益》、法国《随心所欲》、美国《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荣获优秀译制片政府奖、华表奖。每次获奖后,道临老师都会打电话给我,表示祝贺,给我鼓励。记得当我执导了英国影片《野鹅敢死队》,他在北京看完影片后当天晚上特地打电话给我:“渝烽,我刚看完《野鹅敢死队》,这部片子搞得不错,台词很精彩,充分展示了这帮雇佣兵的性格特点。译制片还原主要在语言上、在台词上下功夫,望你继续努力!”道临老师就是这样处处关心我的成长。
好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吃饭,我问道临老师:“你英语好,语言、声音条件又好,中文功底又那么浑厚,搞译制你可以说是个全才,干嘛离开译制厂?”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渝烽,说心里话,我很爱配音,但我更爱拍电影。译制片有局限性,只能还原,在别人创作的天地里发挥你的语言声音特色,在塑造人物上不能脱离原片演员的创造。可是拍电影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一个全新的创作过程。演员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声音,还能运用你的肢体语言、丰富多采的表情、眼神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创作天地更宽广。特别是电影导演,他的创作天地就更加宽广了,可以涉猎各种题材、创作力度,影响力度就更扩大了。我们国家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电影人去歌颂他们啊!”
◎ “我还有电影没拍完呢”
在道临老师临终前两年期间,也就是2006年至2007年,我和他接触最多。2006年他患带状疱疹,这对他身心折磨很大。出院后身体状况日渐不佳,就这样他还念念不忘拍电影,心愿一点不减。他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花了三年心血改写的20集电视剧《闯荡西班牙》未拍。还有《香格里拉》、《大世界》……其中一个最大的心愿是拍摄完成电影《詹天佑》以后,他心中一直酝酿着的要把中国1.4万多名华工建设美国中央铁路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搬上银幕。这件事一直藏在他的心头,他先后多次对我说一定要把这件事干成,还让我认真看看这方面的资料,将来参加他的拍摄工作。
可是这期间,他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衰退了。可就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却还念念不忘拍电影。2007年4月一个上午,他居然一个人打车,从武康大楼到淮海中路去看望张瑞芳老师,他要把心里憋了很久的话向“政委”倾诉一番。瑞芳老师是上影演员剧团的老团长,被大家誉为剧团的“政委”,当年赵丹、高博、康泰、仲星火、冯笑等一大批演员有事都找“政委”倾诉,瑞芳老师的严厉批评或是劝说,让他们化解心中的矛盾。
道临老师诉说自己心中的苦闷:“我还有电影没拍完,为什么不让我拍电影,为什么没人来管我们,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干完呢?”瑞芳老师还是那么直率:“因为你老了,你身体不行了,所以不叫你拍戏了。一个摄制组千军万马你指挥得了吗?再说你想拍电影,领导让不让拍又是一回事。别想那么多,咱们都老了,把身体养养好,身体好了,有精神了可以帮着看看剧本,说说自己的想法或是意见供年青人参考,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也挺好的吗!别瞎想了,我们老了,有些事情得让年青人去干了,这点你怎么还想不明白!”
瑞芳老师让政协小宋开车把道临老师送回家,道临老师在车上对小宋说:“我今天打了一个大败仗!”瑞芳老师知道后,明白他说这话的意思,是想得到她的支持,没想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当天夜里,特意又打电话去安慰道临老师。第二天她又打电话给我,让我好好劝他。
后来的日子,我总是抽时间去看望他。有一年春节过后我和梁波罗陪同他们一家人,前往嘉善参加“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开馆仪式。艺术馆建得很好,他也满意,所以回来后他多次提到:“我有愧啊,我应该做更多的事情报答家乡亲人对我的厚爱,可是我什么也干不了了。”
12月28日8时58分,道临老师心脏病突发逝世,临死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这部戏要拍的,请通知剧组马上开会……”
◎ 永恒的思念
道临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可对他的怀念之情一直不断。他逝世一周年、两周年,以及他90岁诞辰纪念日和逝世十周年,我参与了组织怀念他的所有活动。我们在上海图书馆、在上海大剧院,以及他的故乡——嘉善举办朗诵活动,通过孙道临微电影比赛活动来怀念他。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这些同行一次次怀念他为人从艺的高尚品德,也让广大观众深深为他献身中国电影事业那种无私精神所感动。
2018年8月,央视四套《中国文艺》栏目邀请我做一期向“经典致敬”的节目,致敬人物是孙道临,以表彰他对中国电影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欣然接受邀请,让我又一次深情地怀念道临老师为中国电影所作的贡献。这期节目由我讲述道临老师的事迹,并邀请了梁波罗、奚美娟两位担任节目嘉宾。当节目主持小孟让我在签名本上为道临老师写下一句话时,我脑中立刻蹦出一句藏在心中的话:“一个为电影而生的人。”节目进行得很顺利,我们畅谈了道临老师拍摄的《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及《早春二月》三部电影,他那充满激情的创作态度,以及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我还聆听了袁霞老师讲述和道临老师拍摄《永不消逝的电波》时很多动人的细节。
我为能参加这次活动而高兴,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传承活动。我们这些曾和道临老师共同工作过的人在一起诉说我们对他的敬重,将为历史留下一份印记。能让我们的后辈永远牢记这个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中国电影事业的电影人——孙道临。
孙道临生于1921年,与中国共产党同龄。今年,讲述道临老师一生的连环画《影坛巨星孙道临》不久前面世,该书为“嘉兴名人”故事系列连画(第三辑)中的一本,连环画家程国英绘图,作家禾塘撰文,国画家奚文渊绘制封面,由嘉兴广播电视报社、嘉兴市广电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制作。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全国广泛开展了“四史”宣传教育活动,我有幸到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进行了多次宣讲活动,讲述我心中的共产党员孙道临、张瑞芳、秦怡。他们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广大听众。每次宣讲活动对我来讲都是一次次深深的怀念,都是一次次的鼓励和教育,使人更深深地热爱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深深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道临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深藏在我心中,我庆幸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能遇见这样一位好师长,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榜样,成为我做人从艺的标杆。尽管我离师长的差距很大很大,望尘莫及,但我还是庆幸在他的关怀下、鼓励下能为社会、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当我进入耄耋之年,回首往事能感到问心无愧,所有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师长孙道临老师!
(作者为上海电影译制厂著名译制导演、影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