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北京市电影局、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电影《狙击手》作品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王杰群,北京市委宣传部影视处处长韩培,光线传媒董事长、《狙击手》出品人王长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狙击手》编剧陈宇及文艺界、电影界等多位专家参加研讨。
研讨会上,专家们称赞《狙击手》故事与影像相互成就,呈现出了青春气息的战斗美学,节奏张弛有度,着墨于宏大战争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对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刻画,由他们的行为渐渐升华,最终汇聚成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阐明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
王长田在谈及影片创作初衷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抗美援朝的背景来创作一部反映人、反映中国军人的勇敢和智慧、团结和牺牲精神的电影,“它不是全景式的战争片,而是在一个很具体的场景之下展现中国军人精神风貌的一部影片,非常令人感动和震撼,情感非常浓烈,在创作上有很多突破,也突破了张艺谋以往电影创作的风格。”
陈宇在谈及影片创作时表示,张艺谋导演在和他沟通剧本时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要跟《长津湖》不一样,避免宏大叙事。第二句话是我们要战争的切片,由小见大。第三句话是全程紧张,无尿点,就是这三个要求,当然肯定还是跟抗美援朝相关的。这个片子有三个1月10号,今天是1月10号,往回倒一个1月10号在吉林长白山开的机,然后再往回倒一个1月10号是张艺谋给我打电话说合作一个片子,也就是说两年前的今天开始做这件事,一直做到今天。”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提到了观影后的感受:选材细小而精深,小中见大,透过《狙击手》这样一个相当于隐蔽战线的故事,见出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他们胜利原因,发掘出了一个狙击班的事迹,然后往深里挖,见出了特殊的意义。而且,精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志愿军战士与强大的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则对片中人物的设定印象深刻。他表示,以往讲述抗美援朝故事的电影,美国人都是在镜头下吓得不行,而这部影片中美国狙击手的设定极其狡猾、经验极其丰富,把美军的狙击手表现得十分强悍,战胜他才能证明我军的厉害。所以这次没有用敌强我弱、敌小我大、完全丑化敌人的方法反映出了战争的残酷,这在抗美援朝题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也认为,《狙击手》短小精悍,叙事重点是人,是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对美军的塑造也不惜笔墨,这种焦点更集中、更细腻的故事叙事,包括“五班永远在”的精神内核绝不亚于战争大片的艺术感染力和对观众内心的冲击力。
她还表示,《狙击手》这样的影片是无法通过特效大制作来营造热血宏大战争场面来增强视听效果的,但是这部影片全雪景实地拍摄的氛围营造,尤其对于狙击手作战时对生理和心理的准确把握和镜头语言的运用非常到位。“张艺谋的这部影片完全颠覆了他以往的美学追求,回归了纪实朴素的美学,不再追求夸张的色彩和光影的形式感,我觉得这是他拍得最朴素的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认为,《狙击手》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事素质,这个军事素质其实我们在过往这样的题材电影中很少看到,大家更多的还是讲精神、讲团队、讲正确的领导。当然这些在一个大的战争中是重要的,但是我想,具体到每一个个体,他能够战胜对手、成就自己的精神实际上需要个体的精神。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这种个体的塑造,这种狙击手能力带给这部影片主题的升华,是个非常重要、让人信服的元素。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卫防对片中英雄的成长和传承印象深刻,“比如从头到尾表现爱哭的战士,尽管体量很有限,就是一场战争,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始终把镜头对准这个爱哭的战士。包括这个影片的名字,可能一般人都以为是班长,但实际上最后突变到大永身上,就是这个爱哭的战士。这体现出了《狙击手》对主流价值观表现的特殊性。”
赵卫防认为,通过爱哭的战士可以看到一个经历忧伤的真正英雄主义、一个民族精神的成长,“从短短一场战争,从这样一个人物,我们仍然能够捕捉到一个民族的英雄成长的过程。所以这是这部影片对主流价值观深入和多元的书写,既具有中国式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一般性,又具有通过特殊的人物来表现影射整个民族精神成长的特殊性。”
《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盛赞了片中演员的表演,他认为章宇在片中的造型和整个氛围非常贴合,是融入其中的一个战士。其他的选角完全是新人,整个表演非常到位,群像设计非常成功,主角丰满立体,配角也非常鲜活感人。“唯一能感觉到叙事者跳出来的就是音乐强烈煽情的时候,因为整个影片借助的完全是朴实自然冷静的叙事,这时候音乐成为主创借重的手段,好几段都靠非常激昂的音乐铺垫渲染情绪。所以整个影片是朴实冷静的英雄传奇的叙事,是当下我们抗美援朝非常重要的影像序列的一个补充。”
王杰群对所有到场的专家表示了由衷感谢:“没有聚焦重大的战役,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宏大战争中的一个片段的刻画。通过对于人物本身的表现,体现了人的本性和中国性;通过对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刻画,由他们的行为渐渐升华,最终汇聚成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阐明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通过这几个人物展现一场战争确实非常不容易。整部电影把人的心理也都挖掘得非常深刻,而且情节的方方面面都非常合理,从而带我们身临其境,带我们走进每个角色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