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春节档影片《熊出没·重返地球》举办线上专家研讨会。影片出品人尚琳琳,导演林汇达,制作总监、制片人王强等主创与众多业界专家一道,就电影的正能量主题传达、制作水准提升、动漫品牌塑造等进行探讨交流。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据介绍,从2014年第一部大电影开始,“熊出没”系列已经推出了八部,并期望每一部都有所进步。《熊出没·重返地球》立足于“熊二”这一不完美的角色,通过其对自我舒适圈的突破,完成到超级英雄的蜕变,传递“熊孩子也能成为英雄”的观念,本次影片中首度融入科幻元素,通过史前文明的假设与构建,2000多个镜头的打造,传递一贯的环保主题,同时还结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启发孩子们对孩子们的兴趣。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熊出没”系列电影已经连续推出了八部,此前累计票房超过32亿元,累计观影人次接近1亿人,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也是春节档合家欢观影的重要选择。而通过多年的积累,“熊出没”系列也在美学塑造、形象力释放、品牌拓展等方面有了新的递进与升级换代,包括对科幻元素和史前文明的加入,在春节档这个需要多类型,多样化影片供给的特殊时期,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也对国产动画,甚至是国产电影的系列化塑造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文联电影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称赞《熊出没·重返地球》是一部“情感充沛,视效华丽的国产动画佳作”,影片的故事创意新颖,剧情安排合理,“科幻+喜剧”的结合,始终都能吸引孩子,更利于孩子接受;主题导向正确,价值观念正面,从儿童视角出发,将爱与勇气,对不完美的宽容等完美内传递出来;细节制作用心,视觉制作饱满,展示了创作团队对匠心的追求,和技术水准的提升;幽默喜感十足,人文关怀在胸,在喜剧性表达的背后,贯穿亲情、友情、人与自然等大爱的反思。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荣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章柏青认为,系列片的创作一直以来面临两种困境,一是不断的重复原有模式,缺乏创新和变化;二是没有连续性,偏离了系列片的初衷。而“熊出没”系列,始终保持了“环保”理念的表达,保持了亲情与友情的凸显,而每一部影片的创作与设定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审美的变化等,有新的表达、新的融入。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表示,动漫的本体,除了美术和技术类的创作,还应贯彻以幻想为核心的美学策略,营造奇幻、科幻、魔幻的效果,从而达到现实题材无法呈现的效果与精神传达。《熊出没·重返地球》充分依托了这一本体,对太空船、南极等场景的塑造,也充分发挥了动漫元素的幻想,在喜剧细节的处理之外,让 “熊二的成长”、“莱尔特史前文明的失落和回归”等主题的表达充满可信度,从而成为真正同时满足儿童与家长的需求合家欢影。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认为,作为国产原创动画,“熊出没”系列塑造了近年来最成功的动画角色,也取得了极佳的反馈。《熊出没·重返地球》在创作上,将“熊二”这一角色进行了更饱满的刻画,在制作上,其精细程度也体现了中国动画制作的高水平,通过童话类的拟人化表达,锁定并满足青少年儿童需求,并能最大限度拓展至其他人群。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称赞,作为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国产原创系列,《熊出没·重返地球》首次将视角转为外太空,秉承“科幻元素+环保理念”的主旨,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表示,《熊出没·重返地球》不惧熊二“拖油瓶”的以往形象,是整个系列中唯一一部以其为核心人物的影片,但正是这种冒险的策略,使“熊二”这一角色成长的弧度更加完美和饱满。最终熊二能够变身守护亲人、守护朋友、守护家园的英雄,重要的不是完全改变自己,而是要正视自己,更加强调了人的自知、自律、自省,完成了对孩子们极有分寸感的教育传递。
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最后总结道,《熊出没:重返地球》重点表现了“小人物大英雄”,并突出勇气和专注的魔力,真正实现了合家欢电影寓教于乐的特质。其次,这部电影堪称动画版的“变形金刚”,在制作上再度升级,让人们对国产合家欢动画电影的制作刮目相看。最后,作为“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的第八部,影片在人物塑造、故事叙事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拓展和成长,希望在今年春节可以继续赢得观众的喜爱,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