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二战之后,影评人才开始对一个小众但蓬勃发展的市场——进口影片的票房产生可衡量的影响。海外进入美国的奇特新片如潮水般涌来,主角是不值一提的演员和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等待的观众需要知识渊博的引座员被引导到艺术影院的座位上。“主要票仓城市,是进口影片市场的关键所在,”《综艺》在1946年的报道中所称,预示着影评人对进口电影的近乎“独裁”的影响力。得到了有影响力的影评人的好评和宣传——比如《纽约时报》的博斯利·克劳瑟(Bosley Crowther)——就得到了售票窗口排起长队的保证,不仅在曼哈顿,而且是在整个美国的艺术影院门口。“《罗生门》是一部罕见的艺术影片。”克劳瑟在他对黑泽明这部杰作的评论中曾写道。
另一种“外国引进”也成倍扩大了影评人的力量。在1950年代的巴黎,一群影评人和未来的电影人为电影杂志《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撰稿,他们想出了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策略,他们称之为“作者电影”。“作者电影理论”以惊人的速度横穿大西洋,改变了美国影评人和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看法。此后,从好莱坞流水线上滚下的协作创作将主要归功于一人,即导演。1967年,具有阶级意识的记者汤姆·沃尔夫(Tom Wolfe)推测,电影评论家之所以接受作者电影理论,“因为它似乎赋予了他们专业知识,因此获得了使他们有别于文学和戏剧评论家的地位。”
确实,要谈论作者电影理论,影评人需要拥有电影技术的基础和电影史的坚实基础。前几代的影评人经常是偶然充当了这个角色,很多是从体育报道部门或文案部门招募来的。新一代的影评人是敬业的影迷。有些人甚至拥有电影专业的本科学位。
诚然,崇高的作者电影理论的兜售导致了很多自负,但它也孕育了美国电影批评的第一个也许是最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过程在格里·皮里(Gerry Peary)的纪录片《对于电影的热爱:美国电影评论往事》(For the Love of Movies: The Story of American Film Criticism,2007年)中被记录了下来。那个时代的评论品牌继续塑造着电影观众的看法:安德鲁·萨里斯(Andrew Sarris)于1968年出版的《美国电影:导演和方向1929-1968》(The American Cinema: Directors and Directions 1929-1968)成为导演圣经;波琳·凯尔(Pauline Kael)是《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中知名的才华横溢的快枪手;而且,不容忽视的是,电视明星吉恩·西斯克尔(Gene Siskel)和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首先在PBS上,然后在多个媒体中,对1977年至1991年的每周美国上映的新片做出二元判断。当他们给迈克·尼科尔斯(Mike Nichols)改编尼尔·西蒙(Neil Simon)的《天才大兵》(Biloxi Blues,1988年)比出了一个专横的“拇指向下”时,那时还没有社交媒体,电影制片人雷·斯塔克(Ray Stark)发了一封愤怒的信,称这对搭档是“评论界的劳雷尔和哈代”。
近二十年来,美国的影评人在电影观众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无法制作或破坏一部电影——这永远是正确的——但他们可以为欣赏的导演提供支持,并为小众影片提供顺风车发行。目标明确的批评攻击也可能具有毁灭性的效果。罗伯·加弗(Rob Garver)的传记片类纪录片《她之言:宝琳·凯尔的艺术》(What She Said: The Art of Pauline Kael,2018年)中有一个不同寻常的例子。导演大卫·里恩(David Lean)——他是《桂河大桥》(The Bridge Over the River Kwai)、《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日瓦戈医生》(Dr. Zhivago)等影片的导演——在纽约影评人协会(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的一次聚会上被凯尔的口头抨击所震撼,以至于他停止了电影制作。重复:大卫·里恩停止了拍电影。
1996年,当一个名叫哈利·诺尔斯(Harry Knowles)的鲜为人知的影迷推出了一个名为Ain't It Cool News的网站时,基于印刷出版和视频的影评等级制度被颠覆了。诺尔斯表明,一个有抱负的影评人需要做的就是在网络上放出自己的观点并吸引流量。其余的大家都知道了:一个由网站、博客、YouTube自媒体频道、Substacks和推特组成了免费的影评矩阵,影评人开始不受印刷出版的束缚,不需要任何凭据就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最大的优点在于:评论中能有多种观点的碰撞,包括电影制片人自己的反击,就像《不要抬头》的制片人一样。不足之处:并非所有的声音都有电影专业背景。
事实上,影评人选择的绝对数量现在可以与他们引导我们通过的流媒体选择的数量相媲美。1954年,《综艺》估计有350名影评人在美国各地的报纸上发表过影评。今天,烂番茄网统计了大约3000名新近获得认证的影评人来提供其“新鲜度”指标,但其中没有那么多人可以用写影评的收入来覆盖生活开支。(热衷于自由计件工作的影评人有权对“精英”这个词感到愤怒。)
也许一个用番茄或爆米花桶图标旁边的百分位数对个别影评人进行评分的元网站可以为他们的影评质量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与此同时,大家总是可以通过他们与自己的观点相合的频率来判断一个影评人的洞察力和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