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7天,《奇迹·笨小孩》连续4天票房占比逆势上涨。这部虎年春节档新片的票房走势,正在用行动复刻片中的台词——“只要咱们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奇迹·笨小孩》(以下简称《奇迹》)是文牧野继《我不是药神》后,时隔三年再次推出的长片新作。电影大年初一上映,大年初二排片占比被压缩超30%,影片随即以口碑开启“逆袭”模式,至春节档结束,上映7天的《奇迹·笨小孩》,累计6.67亿的票房成绩,冲上了春节档第三名,影片官微发文:“即使没有圆满的起点,也能成就更大的奇迹。”截至目前,《奇迹》的“逆袭”仍在继续。
“奇迹”是什么?文牧野说,这个问题“从构思这个故事开始”,他便“无数次扪心自问”。
有人说,电影里易烊千玺饰演的景浩通过拼搏奋斗最终创业成功是奇迹,但文牧野却表示,“这个电影写的不是成功”,他坚定认为,“这个电影写的是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永远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追求到心中的幸福”。文牧野说,对每个人来说,这就是奇迹,而电影《奇迹》想聚焦的就是那些眼含希望、心怀真善的笑脸。
《奇迹》的故事发生在2013年的深圳,电影中的创业者景浩跟许多观众脑海中坐在写字楼进行商业谈判的创业者大相径庭。他修过手机、当过摩天大楼“蜘蛛人”,因为付不起房租被驱赶,也被讨债的找上门……“电影里呈现的创业真实而烈性的一面”,文牧野说,因为“真正的创业者经历的东西是无奇不有的,无论追逐打斗,大生大死都有”。
为了呈现出真实感,文牧野和团队做了大量田野调查,他透露,“片中每个角色的塑造都是主创人员走访深圳、从每位平凡人身上提炼的结果,他们既是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得到的人,又是努力打拼、创业的每一位普通人的缩影。”
文牧野感慨:“这个新时代孕育了太多才智和汗水铸就的传奇。”他希望,观众不仅在景浩身上看到“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更希望观众能感受到一种“只要去努力,我们就能够追求到幸福”的信念,因为,面对困难,永不放弃,就是在创造“奇迹”。而在中国这片神州热土之上,正是每一个平凡的个体共同组成了炽热流动的血液,促成了国家的昂扬向上,每个平凡人的奋斗都在创造奇迹。
电影片尾,一行字幕缓缓浮现、定格:致敬新时代里每一个拼搏奋斗的你,我们都是奇迹的创造者。
◎ 你要有一个永远追求幸福的想法
《中国电影报》:为什么把《奇迹》的故事发生地设置在了深圳?
文牧野:从改革开放开始,深圳这座城市就有这种“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的基因。这个城市没有固有印象,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只要肯努力,都能够去完成个体的奇迹。
由于这样的基因,在本地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极强的对于幸福追求的欲望和信念,他们每个人都在奔跑,你就能够看到这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如果说,正常一座城市的血管流速是六七十的话,深圳的血管流速可能就是九十,非常地快,极度有热量,这样的城市不产生奇迹是不可能的。而且从世界范围看,这座城市本身也是一座奇迹之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在40年间从一个渔村变成现在的深圳。
《中国电影报》:“奇迹”是什么?
文牧野:电影里的奇迹,就是面对困难的时候永远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追求到心中的幸福,其实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奇迹。
《中国电影报》:可不可以说,易烊千玺饰演的景浩所代表的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文牧野:当然。景浩本身自己是这样的,所以他能够感染旁边所有的人,虽然他在团体里是最小的。现实世界中,在深圳热土上,真正带动大家往前走的,往往就是年轻人。
《中国电影报》:这样的年轻人身上体现出来了一种时代的韧性,您觉得映射到当下的社会中,应当如何评价这样的一种精神?
文牧野:我觉得特别简单,就是你要有一个永远追求幸福的想法。
这个电影写的其实不是成功,这个电影写的是幸福,就是你的目标不一定是成功,但如果成功能带给你幸福,那就去追逐。
所以,这个电影里面能看到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没有一个人是在追求我们社会层面上的成功,这是不一样的。你要去追求,去争取你的幸福。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传递出来的信念就是:我们只要去努力,我们就能够追求到我们要的幸福。
《中国电影报》:那么,“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
文牧野:成功的标准就是幸福和快乐。比如,景浩成功的目标就是拯救妹妹,追求属于他们的幸福,传递出来的东西就叫做,你要有一个为爱付出的理由,同时要有一个接受爱的能力。
◎ 易烊千玺把景浩演成了一个“立体的圆”
《中国电影报》:怎么想到找易烊千玺出演景浩?
文牧野:我觉得易烊千玺的能量很不一样,他有一个特别少年的外表,少年的灵魂,但却很成熟的精气神。那里面,有一种成熟的脆弱,散发着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他给我的感受就是,既有很天真浪漫的一面,又有背负和坚持的一面,这两个东西加在一起就能形成了我想要的景浩。
《中国电影报》:所以,景浩其实是少年和成熟的结合体?
文牧野:景浩这个角色本身是一个孩子,但是他又不能只当一个孩子,他又要当哥哥,又要当爹当妈,还要当厂长。他身上有特别多的侧面。我在易烊千玺身上能看到这种侧面的可能性。
《中国电影报》:在您看来,易烊千玺的表演最终将这些侧面呈现的如何?
文牧野:让我很惊喜。他把这些侧面打饱满了,同时他里面还能给我更多的侧面,他已经从一个我认为的几边形,接近于现在变成一个圆形。
《中国电影报》:《我不是药神》里的一些演员阵容也延续到了《奇迹》中,您对他们这次的表演风格有怎样的预设?
文牧野:预设就是真实,他们只要演出我们剧本中的人物就可以了。这次,他们不仅做到了,每一个角色都有惊喜。比如,对比王传君和章宇在《我不是药神》里的样子,《奇迹》里的他们是颠覆性的。比如许君聪、王宁这样的喜剧演员,在《奇迹》里增加更多的现实质感,又不会完全没有喜剧元素,他们承载的东西更多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齐溪、公磊在这里面也给了我非常多的惊喜。
《中国电影报》:拍《我不是药神》的时候,大家给您起了个“文保保”名字,同一场戏要求拍摄多次“再保一条”。《奇迹》也是这样拍的吗?
文牧野:对,肯定是有保一次的。这种拍法能抓到演员更多不同的侧面,同时也能从我的角度更好的激励演员去探索、踏出自己的安全区域,把他逼到一个尝试新东西的区域。但是保一条这个东西,基本上你喊完保一条,可能就不能再喊了,所以基本上这次就再来一次。最后觉得,已经要到了的时候,可以再保一次。
◎ 有追逐打斗,也有大生大死
《中国电影报》:《奇迹》讲述的是一个励志的创业故事,但片中也有很多的追逐戏、打戏等等,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设计?
文牧野:首先是为了真实。我们想到的创业,很多时候可能是在坐在办公室里或者进行商业谈判这种,但其实,真正的创业者经历的东西是无奇不有的,无论追逐打斗、大生大死都有,这个电影里呈现了相对比较真实的最烈性的、有动作感的一部分东西。
《中国电影报》:这些戏里面,最具挑战性的是哪场?
文牧野:应该是“蜘蛛人”擦摩天大楼的戏。我们都知道,“蜘蛛人”要在50层的地方风吹日晒、浇水,还要用大风机去吹,那个拍摄情况下,难度很大,演员要控制自己的身体,要学怎么挂到外壁上去擦玻璃,真的是很大的挑战。
《中国电影报》:最后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难题的?
文牧野:做很多调查、拍很多角度,然后是特效、动作指导也下了很多功夫,尽量让这场戏看起来跟现实吻合。
《中国电影报》:您反复提到“真实”。电影中,除了创业故事的真实,我们还看到,置景、音乐、影像风格等都透着一种真实,比如华强北、城中村、高空蜘蛛人、网吧大神等等。为了做出这种真实感,前期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文牧野:我们找了很多当年的照片,当年的影像资料,然后还去特意去找了一些当时拍打工者以及深圳的生态的一些社会摄影师。去他们的家里去看他的影集,去搜索这些能够支撑我们美术风格的资料,甚至不止是美术风格,影像风格、音乐风格都是从这种当年的这些照片去产生的。
我们也去当地做了很多采访,很大量的采访。比如三和人才市场、华强北。也去很多工厂采访,做田野调查,积累下来的资料来支撑我们的人物创作。这些采访也让我们更有自信来确立我们的美术、影像、音乐等等跟当年有相符的风格。它只是一个还原的层面,还要有一定的创作。
《中国电影报》:去华强北采访,有什么感受?
文牧野:我去深圳的时候,就想找华强北,但华强北其实已经几乎没有了。华强北原来是一个卖手机、电脑,卖电子产品的地方,就是全中国的“中关村”,我们到了华强北,发现那里已经改成卖美妆的了。从2013年华强北开始转型,到现在,基本上它已经把一个集中化的电子城分散到了深圳的各地了。我的感受就是,发展飞快的深圳,我们想找2013年的东西,已经找不到了。
《中国电影报》:请您用一句话向观众推荐一下《奇迹》。
文牧野:大家能在《奇迹》这部电影里找到跟自己有关的事情,跟自己有关的人,以及跟自己有关的爱。所以,我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