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视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具有一般影视的通俗性、艺术性等特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较为丰富的思想教育性。将红色影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不仅能对传统的思政课堂进行改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内容,而且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进一步的导向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红色影视蕴含的思政元素和价值,重视红色影视进课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红色影视的类别和特征
红色影视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它主要以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等形式出现,类别极为丰富,按照时代特征和表现主题的不同,可以将红色影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我国革命年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主要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第二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所展现的反映现实的作品。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红色影视作品,都有着如下几个共同特征:
(一)鲜明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红色影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才能在新时代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才逐渐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发展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红色影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同新的时代精神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历经时代的考验,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系。
(二)典型的意识形态性
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不同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红色文化的作用就是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红色影视作品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刻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艺术的手段让人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红色影视的题材多为革命年代以来的真实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事迹,这些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共产党人百折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坚定崇高的政治理想,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引导作用。
(三)潜在的道德教育性
道德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道德来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人,让他人在内心深处认识到某一行为正确与否并加以区分,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指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红色影视的另一作用就是其具有深刻的道德教化功能,将红色影视运用在大学生的思政课堂当中,能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其道德理念和道德水准,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红色影片《焦裕禄》当中,焦裕禄在兰考县四百多个日夜,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他身上形成的焦裕禄精神指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奉献于我国的基层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乐于奉献、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要高度重视红色影视作品,不断挖掘其中的道德教育资源,注重发挥红色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功能,进一步培养出无私奉献、乐于助人、顽强拼搏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红色影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观看红色影视的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们较以往而言有着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获取各种信息的便利条件,国外文化经常以影视作品的形式进行输出,处于身心成长发育关键期的大学生们很容易受到不同文化和思潮的影响,不利于其统一思想观念的形成。同时,多元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不止于此,很多西方影视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都同我国的国情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很多西方影视中都带有娱乐化、偶像化、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内容,这种非理性的思想价值观念会冲击其已有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
(二)红色影视融入思政过程的有效途径不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常讲常新、因时而变的内容,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运用网络技术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将红色影片运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强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第一,部分高校缺乏对于红色影视作品的重视,并没有充分挖掘红色影视背后的思政价值,仅重视发挥了红色影片的娱乐作用,未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同时,部分高校教师在选取红色影片时也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往往会造成课堂内容和红色影片所蕴含的思想之间的脱节。第二,缺乏长效性发展。很多思政课堂都运用红色影片对学生们进行教育,但是这些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往往只是转瞬即逝,没能真正融入到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当中,效果欠佳。第三,学生观看红色影视效果不佳。在思政课堂上观看红色影视不仅受到课程时长限制,学生也往往容易带有一定的应付心理,没有很好地理解红色影视背后传达的教育意义。在课下又缺乏学习红色影视的氛围,不能很好地把红色影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三)红色影视挖掘深度不够
把红色影视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保留红色影视的艺术性,又放大红色影视的教育功能,使崇高的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身心之中。除了从红色影视本身入手以外,还要从红色影视外下手。首先,要把红色影视视作引子,以点带面地启发、引导学生挖掘本省、本地区,甚至身边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其次,要通过在校园内举办与红色影视相关的校园活动,从组织观影到组织理解,从组织宣讲到组织践行,积极创造有利于红色文化生根发芽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理解、认同、践行红色影视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做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自觉传播者、认同者、践行者。
三、将红色影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提高大学生的鉴别能力
红色影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其蕴含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于对大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我国的红色影视作品已经突破传统的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束缚,开始由宏观转向微观,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更加追求平民化视角,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出闪光点,进而激起大众的共鸣。如在红色影视作品《长津湖》中,更多的是以普通士兵的视角来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面对严酷的气候条件和优势武器装备敌人的情况下,仍然展示出斗志昂扬,不畏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革命精神。正是在这样坚定信念的指引下,中国志愿军才能获得整场战争的胜利。红色影视之所以能够对大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因为其向民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思维观念,促使大众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现阶段,受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国外错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会更倾向于片面追求宏大场面而忽视情节及教育意义的“快餐式”影视。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坚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影视作品,避免不良价值观的冲击。在对影视作品进行甄别、筛选的过程中,要多加思索,自觉摒弃娱乐性强而教育性不足的影视作品,要选择审美性、教育性并重的红色影视作品加以鉴赏,进而不断进行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在思政课堂中,也要通过相关课程的设置,引导大学生们筛选有价值的影视作品,进而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二)提高重视程度,发挥思政课堂实际作用
要想将红色影视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思政课堂中并取得实效,首先,高校就一定要提高相关重视程度,积极进行课堂模式创新,将红色影视作品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课堂当中,对学生们进行隐性的课堂教育,不断提高学生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其次,高校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红色影视内容元素,将红色影视内容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好备课工作,在课程进行到适当的时侯对红色影视作品的片段进行播放,还要再播放结束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于影视片段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刻地挖掘电影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强化对于电影内涵的解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领悟能力,推动红色影视作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化功能。
(三)优化红色影视作品质量
红色影视以其蕴含的道德教育性来同其他类型的商业电影作品相区别,因此红色影视不仅需要追求电影本身的艺术性,还需要更多地兼顾到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做到视觉体验与隐形教育并重。红色影视作品应当不断提高质量,从剧本、导演、编剧到演员,都要进行准确的筛选和培训,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艺术负责的精神,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加强创新,不断创造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红色影视作品。精选高品质的红色影视作品融入到传统的思政课堂中,不仅会一改传统的思政教育单调无味的面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的洗礼,激发共鸣,培养其独立健全的人格,增强大学生们自身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素质,最终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