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熊出没·重返地球》斩获5.68亿元票房,截至目前,该片票房已超8亿。
2014年,华强方特与乐视影业联手推出《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以2.47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当年国产动画内地票房榜第一。这是“熊出没”系列电影第一次进军寒假档,三年后“熊出没”系列电影就在春节档生根发芽,迄今为止8部“熊出没”系列电影累计收获票房已破40亿元。为何“熊出没”系列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春节档中站稳脚跟?低幼动画的成功秘诀又在哪里呢?
合家欢电影
快乐是核心要素
低幼动画电影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利用“一带二”或者“一带多”的模式让不同年龄段的观影人群聚集在一起,享受合家欢电影带来的春节浓厚氛围。
导演林汇达表示,“熊出没”系列已经推出八部院线电影,每一部主创团队都力争有所进步,有所突破,在保持创新性的同时,欢乐是创作团队一直注重的核心要素。
《熊出没·重返地球》将故事的背景从狗熊岭大森林挪到了浩瀚无垠的宇宙,除了保留以往的喜剧角色“熊强铁三角”以外,还新加入了“外星喵”、牛氏夫妇。化身梦露的婀娜熊二、反派团体的搞怪舞蹈、熟悉的东北方言等喜剧片段让影片充满了欢乐的氛围,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电影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认为,影片笑点密集,夸张搞笑的桥段让整部电影充满童趣,通过“熊二”的成长与转变,让观众在欢笑之余有所反思。
情节升级
踏时代之浪潮
为了让《熊出没·重返地球》能够精准地踩在了观众的观影节奏上,林汇达坦言先是从中国人心中最强烈的春节仪式感入手,“春节时期,回家、团聚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骨子里的情感就尤其强烈,影片在大年初一上映,也正是希望大家一起回家共享欢乐。”
其次是林汇达在延续上一部影片的基础上“浅尝了一下科幻方向,这一次,我们全情投入硬核科幻中来”,又增添了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回望与憧憬。2021年被誉为中国的航天元年,从“天问一号”、“祝融号”探索火星,到卫星“羲和号”开启“探日”时代,从“银河画卷”一期巡天项目,到“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中国还有了自己的载人空间站“天宫”。林汇达说,“为了表达无尽的自豪与向祖国的航天发展致敬,我们特别把故事与航天、太空直接关联起来,也希望通过影片,激发出小朋友们对太空对科学的探索欲。”
最后,在“超级英雄”大片盛行的时代,让“熊二”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超级英雄”,传递出“熊孩子也能成为英雄”的理念,林汇达认为“可以给很多观众鼓舞和治愈的力量”。创作者让熊二突破舒适圈,打开了如同超级英雄般的冒险旅程,在这个过程中熊二从胆怯、自我怀疑,到理解周围人对自己的爱,最终为了保护家人、朋友,变得勇敢,挺身而出,完成了 “超级英雄”式的蜕变。
特效精良
技术探索与研发
据林汇达介绍,《熊出没·重返地球》的制作体量非常大,全片近2000个镜头,特效镜头数达到了1500个,角色和场景的数量也分别达到了300个以上。在技术上突破了许多难点,比如阿布的和熊二的变身,最后莱尔特族遗迹大战的爆炸烟火粒子特效等都非常繁琐。
为了能够让影片的视觉质感更加逼真,林汇达强调,“制作团队在超大型场景中采用了Clarisse作为搭建以及渲染平台;角色毛发方面引入了新的Draw My Guids和Come my Grooms毛发塑形工具;在毛发解算方面,采用了Houdini流程解算系统;特效制作则使用了ACES色彩空间的运用等”。这些技术运用,使得镜头、特效、视觉呈现上都实现了技术的浪漫效果,满足了观众对于视觉特效的要求。
而我们看到的这些视觉呈现,是制作团队耗费大量心血才得以呈现的。以一场戏为例,阿布回忆猫族起源的片段仅有十几个镜头,包含了莱尔特族城市、垃圾山、龙卷风、海啸、岩浆喷发地球毁灭、士兵飞船大战等,“光是垃圾城市的场景,粒子数量就有290亿个,制作了73亿个模型,多边形面数达125610亿面,单帧渲染时长20个小时一帧,不论全片,光是这十几个镜头前后就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制作”。
正是这些努力,才能够获得观众口中“视觉上再次升级,好到让人惊讶”的评价。《熊出没·重返地球》在春节档这个需要多类型,多样化影片供给的特殊时期,完全可以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通过内容和技术的不断升级,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系列化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