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1日,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在京举办专家观摩研讨会。研讨会现场,影片总策划张和平,编剧、监制刘恒,导演王强等主创,与电影业界和学界、评论界的代表一道,围绕影片的内容呈现、创作手法和主题表达等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认为,《你是我的一束光》诗一般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在选题、手法和角度等方面都比较新颖,中后段的人物塑造直击人心,让观众为扶贫前线的党员工作者所感动,为新时代青年人生追求提供了一种引导和参考,期待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影片。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志刚表示,作为2020年国家电影局电影精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你是我的一束光》是云南省重点打造的精品力作,讲述了新时代云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奔小康的故事。“期待这部既有纯真爱情又有生死考验、既有奋斗拼搏又有奉献精神、既有时代高度又有时代厚度的精神力作能被更多人知晓、被更多人关注,能够激发更多观众的爱国爱党情怀。”
真挚真实,多视角打造电影精品
《你是我的一束光》总策划,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回顾了影片的创作历程和各方的支持,并用“进对门、选对人”概括了影片在题材选定、剧本打造和主创配置等方面的安排,“整个主创团队一直秉承不忘初心的使命和情怀,做好每一件事,拍好每一部影片。”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用“主流文艺片”概括对影片的整体观感,表示影片主题鲜明温暖、故事剑走偏锋、人物渐入佳境、民族色彩浓厚、山水景色优美、泪点笑点频出,以男女主人公穆随心和彭彭相互靠近的历程为主线,通过外来者、父母、妻子、孩子的视角,侧面层层剖开并解读扶贫干部及其家庭的感人故事,展示普通人物所蕴含的强大心灵力量,完成了情感的冲击与传递,实现了与观众的共情。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称赞《你是我的一束光》是一部有品位、有内涵、有温度的影片,完成了扶贫题材的创新表达,塑造了可信、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和动情点,与最大层面的观众达成了更大限度的结合。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表示,《你是我的一束光》没有正面表现脱贫致富的过程,而是从“金花”们的自我困境中展开叙事,通过悲喜交集的整体基调,配合如诗如画的云南风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音乐,演绎了和谐而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展示了乐观、积极、阳光的心态与精神。
有情有力,一束光照亮前行之路
在与会专家看来,《你是我的一束光》充满真情实感,在致敬扶贫英雄的同时,挖掘并放大了背后的情感张力,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与精神的传承。
影片编剧、监制,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主席刘恒表示,在创作过程中走访了云南各族村寨,被淳朴的现实和纯净的感情所感动,也被众多牺牲在扶贫前线的干部所震撼。在他看来,扶贫故事背后的爱和善良才是影片真正的内核。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认为,《你是我的一束光》通过捕捉生活细节,完成对生活质感的记录,逐步挖掘和揭露人物深处最浓厚的情感,最后女主彭彭在漫山遍野的紫色马尾草中敞开心扉,痛哭揭示与丈夫的最后通话充满了震撼力,令人动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王一川称赞影片“化理为情,化情为理”,从人性深处的颤动出发,将“彪炳千古的人间奇迹”化为普通观众、扶贫干部家属的情感颤动。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周星认为,影片“通透于当下时代和生活深处,充满人性光彩”。男主穆随心假扮父亲角色、“新五朵金花”炫耀丈夫而引发的女主情绪爆发等情节,都通透地把握了人物的塑造和人情世故的呈现,“通于人心,透于时代”。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从自己的情感体验,深度解读了自己对“你是我的一束光”的理解,表示从社会生活关系上,影片中所暗含的教师与学生、医生与村民等,都丰富和延伸了“一束光”的内涵。
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总监、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表示,影片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让光影艺术回归大众,在叙事上,反向行之,由甜忆苦,反差的叙事节奏和手法更具有冲击力,更加凸显了影片要表达的主题。
创新手法,独辟蹊径讲述扶贫故事
作为一部特定题材影片,《你是我的一束光》根植云南又独辟蹊径,创新的视角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获得与会专家肯定。
影片导演王强表示,《你是我的一束光》并不想做成一部简单的扶贫电影,而是期待更有厚度和分量,更能阐述乡村与人、苦难与生命、爱与牺牲的主题,更能呈现出诚恳、质朴又情感浓烈、温润温暖又有力量、抒情坦荡又充满希望的气质。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荣誉会长章柏青结合自己观影过程中的具体感受,赞赏影片先后完成了从明亮鲜活的主旋律影片,到充满少数民族色彩与风光的爱情片,再到使人心灵激荡的情感大片的巧妙转化。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认为,影片的一个重要突破,在于把当下特定主题简单刻板的创作理念进行了艺术化的改造,在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之后,隐藏了复杂的况味,值得同类题材借鉴。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同样认为,该片为扶贫主题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五朵金花”经典IP进行了全新的嫁接,为经典IP 赋予了现代性。《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从电影的文学性、艺术性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在她看来,影片实现了主题创作与云南特色、与艺术片的融合。通过种种创新,真正触及扶贫干部家属在情感上的付出,让观众对这些平凡英雄,抱有更崇高的敬意。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表示,影片开始之初男主失意的境遇与最后的选择,反映影片在艺术上的追求,让观众感受到了影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期待这样一部在主题、艺术、表现手法上充满亮点的影片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共同主办,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办。(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