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化的文明古国,坐拥历史悠久的、博大精深的审美艺术文化,而其中又以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性最为显著。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区域性、原生态、多样化的特点,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地点、不同领域的各种特色,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传承,也因此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电影是文化传播和推广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而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音乐的辅助作用和引导效果都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象征着我国优秀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而言,将其运用至电影的创作、发展和宣传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深厚的民族文化精髓为电影音乐的制作和选择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支撑,这也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电影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运用形式
一般而言,电影音乐中对于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可以分为三大种类:第一是传统民歌。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广大人民群众借助一定的曲调、语句、旋律等方式将自己的生产劳作和思想情感反映出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传唱程度和普及程度都很高。纵观我国民间歌曲的发展历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1940年,我国曾经拍摄了一部反映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电影作品《塞上风云》,其中,著名音乐家盛家伦就深入西康民歌,在此基础上改编制作了一首《思乡曲》,给予观众以一种身在草原的独特体验,同时清晰地表现出了蒙族同胞们独有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追求,展示着各个民族不尽相同的生活特色。
第二是民族器乐。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于电影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深入,单一的民歌传唱已经不能满足制作电影的需要,于是民族器乐也开始逐步走上艺术舞台。我国的民族器乐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吹奏、弹拨、拉弦等等,不同的民族器乐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如唢呐的声音高昂、明亮,给人以热情、奔放的感觉,将其运用至电影音乐中就能够丰富故事情节、增强情感表现力。如电影《红高粱》之中就多次使用了唢呐,将余占鳌和九儿两人向往自由、追求爱情的浓烈感情衬托得淋漓极致。但在具体的电影音乐创作中,制作人们有时候也会在原有民族器乐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二次创作来完善民族器乐的艺术内核。如电影《孔雀公主》中,制作人就使用了奏鸣曲的形式改变了原本的演奏原则,将简单的山歌旋律进行了创新化处理,让其更贴合电影的主体,也更能够激发观众们的情感共鸣。
第三是民族戏曲。与传统民歌和民族器乐相比较而言,民族戏曲的综合性更强,常见的戏曲品种包括京剧、秦腔、梆子、评剧等,其中结合了歌曲、器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大都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对我国电影音乐的创新和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制作古装题材的电影时,对于电影音乐的选择也大都倾向于民族戏曲,这样可以让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背景音乐更好地融为一体,从整体上提升电影质量,丰富观众们的观影体验。如知名导演陈凯歌所拍摄的电影《霸王别姬》中就使用了大量的京剧元素,在京剧旋律的烘托下不断向观众暗示电影剧情的走向和其中所埋藏的伏笔,合理、科学地表现出了主角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情感经历,为整部电影奠定了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色彩。
二、运用方法
我国影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制作精良的电影作品,电影在音乐制作的过程中对于民族音乐元素的作用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有直接运用和改编两种,在一部电影,往往是两种方法并用,或者是根据电影需求而改编者居多。比如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中就大量使用了经典的民族音乐元素,为整部电影增添了丰厚的文艺气息。其中,我国著名音乐家谭盾将该部电影主题曲中的主要乐器大提琴的演奏方式进行了深入创新,改成了蒙古族的传统乐器马头琴,通过哀怨、凄美的情感旋律缓缓进入剧情。经过这样的改编后,观众们就能够在这悠扬绵长的马头琴声中感受到丰厚的东方传统色彩,极富韵味的音调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卧虎藏龙》中的音乐在制作过程中还大量融入了少数民族的葫芦丝和各种弹拨乐器,各种民族乐器的组合演奏让这部作品的审美文化意蕴更加深刻,也能够更好地带动观众及时进入剧情。电影插曲《夜斗》中就巧妙地使用了葫芦丝这一乐器完成演奏,通过葫芦丝旋律静谧、婉转的特点,在刻画出一个完整的安静月夜和荒凉大漠场景的同时,加入一定的打击乐器揭开电影中经典打斗场景的序幕,从而使剧情的转换和衔接更加自然,更能够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与此同时,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中也体现了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创新运用。《十面埋伏》是我国著名的琵琶乐曲,其中真实再现了大约公元前20年的楚汉决战时,汉军刘邦采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的历史故事,整部曲子气势恢宏,荡气回肠。但在后期制作电影音乐的过程中,张艺谋没有使用我国的音乐家进行演绎,而是邀请了日本的知名作曲家梅茂林来作出创新。梅茂林虽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但能够跳出其中纵观全局,紧紧抓住中华文化的艺术精髓,将所有的目光聚焦于古典民族音乐元素之中,给予电影音乐最真实、最深刻的试听体验。电影中所使用的的乐器琵琶是我国著名的民族乐器,从隋唐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一直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这部电影中,对于琵琶这一乐器的演奏采用了中西混奏的诠释方式,并且一直跟随剧情的起伏而不断转变演绎手法、技巧和节奏,音乐和情节发展之间配合默契,琵琶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也表现得游刃有余。
电影市场已经日渐表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电影也在制作手法、技术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但与国际电影市场相比而言,我们更加需要从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出发,探索我国所独有的人物形象、风格种类、地域文明等民族特色来吸引全世界观众的注意力,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民族音乐和电影音乐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的有机融合不仅给了民族音乐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还能够在电影作品中渗透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总而言之,只有深深根植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基石,充分利用我们深刻的文化底蕴,将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元素加入到电影音乐的制作之中,不盲目从众、不随大流,才能够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发展之路。将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科学、合理、大胆地融入其中,不但体现了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严谨态度,还能够让电影作品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而不断拓宽我国电影行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