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8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由中宣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电影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电影机构改革决策部署,电影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电影事业产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呈现出积极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9年底,全国电影年度总票房从2017年的559.11亿元增长到642.66亿元,银幕数和放映场次分别从2017年的50776块、8934万场增长到67816块、11620.97万场。
2020年起,全球电影行业都受到疫情冲击,电影界把握方向导向、服务大局大势、应对大战大考,克服困难、团结奋进,使得电影行业在全球率先复工复产。到了2021年底,全国电影银幕总数达到82248块,电影总票房达到472.58亿元,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1.67亿,总票房和银幕总数均保持全球第一。中国电影的强势复苏体现了中国经济和中国电影的蓬勃生机,也为电影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复苏提供了动力和信心。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主管部门领导下和广大电影工作者的齐心努力下,电影界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疫情,稳市场、保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电影产业复苏发展;注重抓创作、出精品,用心用情打造电影佳作,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坚持用系统观念谋划推进工作,营造电影发展的良好环境。可以说中国电影依托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实现了大发展大跃升。
◎ 多项政策密集出台 为行业发展赋能添力
2018年3月,随着机构改革,中宣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陆续出台的《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 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营造了让中国电影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的环境。
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印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把加快建设电影院作为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电影院建设发展实现更大跨越。2019年5月,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开展点播影院、点播院线试点工作的通知》,对于点播院线和点播影院的试点工作做出部署。2020年8月,在疫情之后电影院刚刚重启之际,国家电影局出台了《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十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2021年11月,《“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颁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关于电影发展的专门规划。2022年3月1日,国家电影局出台《关于促进影视基地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打造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影视基地项目,带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关于影视基地的第一份专门性文件。
在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每年通过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村电影放映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来对优秀影片制作、影院建设、电影技术的研发、国产电影的宣发以及农村电影的放映、国产电影的海外推广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推动和支持。
在税收减免方面,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电影局等相关部门自2018年以来,出台了包括《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在内的多份文件,涵盖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和文化事业建设税等各个方面。
万达文化集团总裁、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对税费减免和财政支持感触颇深。他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相关政策优惠对电影行业的未来持续建设以及保持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无论是从内容制作方面,还是从影院经营方面,包括基地建设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产业政策,保证了电影企业的盈利能力,有了更好的盈利能力,电影企业也有能力去做持续投入。而持续投入又会对行业有更加持续的赋能,使得行业有更好的良性循环。”
◎ 大战大考炼真金 疫情检验行业抗压能力
2020年,疫情袭来。当年1月22日,春节之前,中国票仓第二大省份江苏省率先关停影院。1月23日7部春节档影片宣布撤档,全国影院陆续关停,一直到7月19日,长达180天中国电影市场全部关停。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高级编辑支菲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以来,国内观众第一次这么远地离开了电影,既没有影院观影,也没有露天观影,只能在手机或者电视上观看电影。”
疫情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冲击非常明显。2019年,全国超过1000万元票房的影院有1713家,票房2000万、3000万、4000万元以上票房的影院也非常多。2020年由于半年时间没有开业,所以全国只有99家影院票房超过1000万元,没有2000万元以上的。
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全国有31个省(区、市)出现过影院暂时关停,青海省、河南省等一度出现过全省影院关停,全国排名100位以内的城市有15座经历了关停。
到了2022年,疫情依然在对电影产业形成冲击。春节档过后,苏州率先关停部分影院,之后,上海、深圳、青岛、哈尔滨、沈阳、长春、南昌等地影院都出现了关停,尤其是上海和深圳,作为全国票房前四位中的两座票仓城市,影院关停对整个行业影响很大。
疫情出现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推出了8个方面90项政策,其中有多项措施和中国电影发展息息相关。支菲娜将政策归纳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减负,减免员工的‘五险一金’,减轻企业房租压力,去减轻电影院和电影公司经营上的困难;其次释放金融活力,通过一些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缓解贷款压力,来帮助电影公司渡过难关;第三是减免或缓缴税款,并且帮扶小微企业;第四是促进新兴业态的发展,引领新型消费。”
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很多政策,从财政资金补贴、减免税款、优化金融、稳岗稳企、促进电影消费等等各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电影行业也做了很多自救与互助的工作。
支菲娜表示,2020年复业以后,在政策倾斜和行业团结下,中国电影总体复苏情况好于预期、快于预期。2021年总票房恢复到2019年的73%以上,还有多项指标恢复到2018年至2019年的65%。影院建设和银幕增长步伐稳健,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82248块银幕,数量全球第一,电影银幕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和一些有条件的乡镇。到2021年为止,每1.72万位观众就有一块银幕。
“疫情是一个‘高压密闭试验舱’,它在突发事件中检验了行业的抗压能力,也逼迫行业去创新和发展。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影院再次遭受冲击,但各级政府部门更加有经验,封控更加精准,行业更加有信心,几次大的档期,影院售票大厅的情况几乎和疫情前一样热闹,甚至是排起长龙。观众再次证明了影院需求仍然是旺盛的,当优秀的电影进入影院的时候,观众依然渴望走进影院看电影。”支菲娜说。
◎ 聚焦当代中国感动故事 打造优质国产电影品牌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电影产量、票房产出等方面已稳居电影大国地位,稳步迈向电影强国新征程。2018年后,“我和我的”系列、“长津湖”系列、《红海行动》、《流浪地球》、《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奇迹·笨小孩》、《夺冠》、《金刚川》、《一点就到家》、《你好,李焕英》、《中国医生》、《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唱响“四个讴歌”,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成批量出现,其中《长津湖》超越《战狼2》登顶中国内地市场票房冠军,而“长津湖”系列累计票房已近98亿元,有望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首个票房破百亿的影片系列品牌。
“长津湖”系列总制片人、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进行经验总结时认为,不管是宏大叙事的“长津湖”系列,还是《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都没有局限于历史中的大人物,而是将镜头对准一些普通人,聚焦于小人物的英雄史诗和成长,以小切口折射大世界、以小人物呈现大时代、以小故事展现大图景。
“这些年美国电影在不停地拍续集,漫威科幻英雄、动漫英雄等等,它们塑造的美国文化是一种特殊能力。中国电影则努力用反映当代中国的感人故事、感动人物,其中很多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身边的人物。”于冬认为,青年观众在看多了美国电影后,更渴望看到的是身边的邻家女孩、邻家大哥,“所以这些年博纳在创作上也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方向,我们拍普通人,你会看到《红海行动》我们拍的是普通战士,他们片中的对话反映出‘90’后已经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你会看到《湄公河行动》的缉毒警察也有缺点,在危难面前才彰显出英雄气概,临危受命跟毒贩作斗争;你会看到《烈火英雄》里的很多消防战士,包括牺牲的消防战士,在牺牲那一幕用手机给自己家乡的爸爸妈妈留下一段话。这些普通的细节在电影院里感动了无数观众,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