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闻类改编电影立足现实并超越现实,其内容往往建立在值得学习或反思、且对于当今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重大新闻上,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在人物塑造上,这批影片超越了单一从歌颂英雄主义式的个人情操、或为歌颂而歌颂的拍摄方法,通过新的人物塑造方式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人物。这些有效的叙事策略与传播特点令原本的新闻事件产生了新的时代意义,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价值观影响。
一、事件叙述上的现实主义风格
在事件叙述上,新闻改编类电影通常采用现实主义影片的叙述模式,在厚重的现实基础上不断赋予这些新闻事件新的时代意义。在叙事文本的时间方面,大部分新闻改编类电影采用线性的历史时间配合正序事件的排列,在事件的长短、时序、频率方面遵循着现实主义电影的节奏。例如以小岗村村书记沈浩为原型人物拍摄的《第一书记》中,影片的叙事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末小岗村开始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由这一历史性的重大事件跳跃到2004年小岗村新一位党支部沈浩上任,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讲述了沈浩给死去的村民披麻戴孝,说服吴奶奶迁坟腾地;不顾自己受伤,也要和脾气暴躁的村民杨德福搞好关系;在工作之余尽量弥补家庭、为小岗村搭铁路桥争取到了京沪线火车双向停开四十五分钟等内容,以平实朴素的手法展现出了“第一书记”真正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骨肉相连的境界。同时,也有一些在整体范畴中采用线性时间叙事,但在关键情节上采用闪回手法的。例如在根据国内打击假药题材的真人真事改编的《我是植物人》中,从植物人状态中苏醒的俐俐与报社记者刘聪相恋,后来进入了药品生产巨头供职。两人在一起医疗事故的追查中发现公司使用的麻醉剂存在安全隐患。俐俐在协助刘聪调查,不断从公司获取资料的过程中也渐渐找到自己失落已久的身份。此时,导演采用了错时概念,将俐俐自己在成为植物人之前也是制假药的参与者这一事实插入电影,赋予故事以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现在叙事时间与插叙叙事时间之间制造了宽广的跨度。
在事件的排列方面,新闻改编类电影也采用了非戏剧化的现实主义手法,将原型人物与原型事件按照现实发生的方式和顺序娓娓道来。在表现青岛市的普通市民群像的《寻找微尘》中,编剧在叙事方式上以电台主持人通过报社记者寻找匿名好心人“微尘”为叙事线索,最后不仅找到了署名“微尘”资助女大学生念念继续学业的酒店老板,还找到了千千万万传递爱心的普通人“微尘”,令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微尘”聚小成多,共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力量。真实可亲的“小人物”群像将出租车司机、银行职员、超市出纳等各种普通的城市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整部影片都引人入胜。
二、人物塑造上的多面性策略
在超越了单一从歌颂英雄主义式的个人情操、或为歌颂而歌颂的拍摄方法之后,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代之以多面性、立体化的描写策略。无论是新时代中立于改革潮头的榜样人物,抑或和谐社会下的那些勤勤恳恳的普通人,都显得真实可信,容易引起观众的信赖与共情。根据养路工人郭明义的先进事例改编的影片《郭明义》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当代雷锋”、“最美奋斗者”郭明义的故事。影片从郭明义从一个普通养路工的部队时期开始,讲述了他在地方、工厂、家庭中图奉献,不求索取,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做雷锋的故事。尽管郭明义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与理想化的道德目标,但影片并没有过于将其拔高为无瑕疵的道德偶像,而是将他作为一个真实的、活在观众身边的新世纪的“活雷锋”来塑造。这位优秀模范在生活中偶尔喜欢跟同事斗嘴骂俏,在面对他人以为他“穷酸”时也只是报以憨厚的一笑。影片将郭明义这种不失天真可爱的普通一面很好地表达了出来,让广大观众看到了雷锋精神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对模范形象与正面力量的弘扬之外,新闻改编类电影在对普通人、配角与负面情绪的刻画上也突破了旧有的局限,显示出新的艺术活力。在根据汶川芭蕾女孩李月真实经历改编的《炫舞天鹅》中,小女孩晶晶从地震的废墟中重新站起,不懈地追求梦想。其中的关键配角——晶晶的父亲李良用一种缄默又隐忍的方式诠释了伟大的父爱。在地震夺走了爱妻与女儿的部分身体之后,李良用一种近乎残酷无情的方式对热爱舞蹈的晶晶下了禁令:“你什么都可以学,就是不可以学舞蹈。”影片展示了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人们的真实反映,在呈现勇敢与坚强、善良与乐观的精神之余,也不忘记关怀那些角落中默默无闻的悲伤。尽管这些悲伤总要被跨越,但影片对它们的短暂关注却令影片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光辉与真实的力量。
三、新闻改编作品的传播方式
新闻改编类电影在媒介属性上是以电影的视听语言“写作”的作品,但其内容又因现实性与社会性具有较大的舆论影响。因此,新闻改编类电影在传播上既要坚持社会责任感,忠于新闻事实,弘扬社会正能量;又要注意将视听手段与新闻事件结合起来,必要时还可以借鉴商业类型片的拍摄方法,获得社会影响与可看性的双重效益。以高群书导演的警匪片《西风烈》为例。影片取材于《南方周刊》的一篇纪实新闻,这篇新闻报道了中国警察一支专门追捕逃犯的小队,他们在六年间抓捕了上千名逃犯,人称“四大名捕”。四人小队由头脑冷静、判断能力极强的队长,百步穿杨的神枪手,能驾驭各种车辆的超级车手与擅长近身搏斗的大力士组成。这一极具戏剧性的组合令“四大名捕”一直都是国内媒体的关注焦点,也是警匪片导演高群书最感兴趣的素材。他从现实中找到了具有戏剧感与上镜头性的西南地区拍摄,还原了这一传奇故事。
蔡尚君导演的《人山人海》则走了另一条偏向小空间、小事件的路线,在风格上与《落叶归根》、《三峡好人》等影片更为相像。这部影片将曾经发生过在贵州山区里的一个“五兄弟追凶”奇案进行了再创作。导演放弃了现实素材中诸如五兄弟配合行动、先抑后扬、与凶手狭路相逢等叙事影片中吸引力的来源,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还原到了真实的场景当中,赋予了影片一种至真至纯的质朴与未经琢磨的粗粝质感。导演放弃了利用画外音阐述剧情发展的方式,反而大量运用了广角镜头和近景跳接来推进影片的叙事,广角镜的变形大大加强了全景式的现实主义感觉;人物近景镜头的连续剪辑则呈现一种纪录片般的风格。许多场景中的镜头甚至不会去跟进故事,而是以一种旁观视角“冷眼旁观”。这样风格化的拍摄方式在众多新闻改编类电影中独树一帜,在观众群体中也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观众都将本片誉为现实题材的艺术佳作。
(作者系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在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