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传达载体,除了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娱乐化诉求,也应该伴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儿童教育题材影片作为反映国家社会形状的具体化呈现,既承担着观影者释放情感的娱乐化重任,又需要从故事情节的冷静审视中完成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层性思考。
主题立意的客观化比较
中国电影和印度电影在关于主题立意具体的叙事模式上,二者则存在很明显的不同之处。
教育体系的缺失和漏洞。印度电影是从所谓的精英教育中讽刺现实社会,尤其是针对现有的体制教育,通过对当前不合理教育资源的揭露,从而引发社会成员的集体抨击,并对当下的教育政策进行实质性探究。例如影片《起跑线》讲述的就是有关城市中产阶级的教育故事,通过米图一家三口的教育环境升迁,探讨名校对普通学生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此外,《三傻大闹宝莱坞》虽讲述的是成年人的教学故事,同样反衬出教育体制的缺失和漏洞。影片将叙事环境设置在以培养精英分子为目标的高级院校,但所传递的教学理念却是绝对的服从和命令,而两位主人公从不同的层面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反抗。无论是《起跑线》还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都是从精英教育的角度对印度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反思。
中国当代儿童教育题材影片,虽然同样涉及到对教育资源的关注和思考,但主要是围绕着贫困阶层教育来展现当前教育体制的漏洞和缺失。例如由张艺谋导演的儿童教育题材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就将叙述视角放置在中国北方乡村,因为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里的儿童出现了很多的失学状况。在这部电影中,影片选取的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同时也是将生活的真实一隅原原本本的展示给观众。除此之外,无论是影片《孩子王》,亦或者是《水凤凰》,都和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样,将创作主题涉及到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体制的关注上。当前的中国儿童教育题材电影将教育体制的匮乏和缺失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形象表达,全方位展现贫穷地区当前所存在的教育体制问题,让观众从情绪感染当中去感悟贫困儿童的日常艰辛,从现实层面分析具有很好的社会意识表达。
社会问题的展示和呈现。阿米尔·汗作为印度电影领域的标志性人物,在他所参演的系列影片当中,尤其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冷静思考,在强调影片真实性的同时,致力于从中寻找永恒不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由阿米尔汗参与主演的众多影片当中,《三傻大闹宝莱坞》对现有的体制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神秘巨星》以及《摔跤吧!爸爸》给予女性身份和地位的尊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印度女性意识的崛起。阿米尔汗所参与指导的这类影片,都带有关于这个时代和社会的冷静思考,更是从底层人物的发展困境上升到对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道路的担忧和焦虑,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底层人物的生存窘境,都是对印度社会的真实写照和形象化表达。
中国的成人电影已经迈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却很少有导演将目光触及到儿童教育问题,甚至考虑到由此折射出来的边缘人物的生存困境。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有关中国的儿童教育题材影片虽然数目较少,但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例如《悲伤逆流成河》是从校园暴力的角度解析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求学困境;电影《留守孩子》是以留守儿童为影片的叙述主人公,通过展示人物的教育环境和所处的生存状态来反映当下的社会问题;2000年上映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学》,更是从儿童教育的层面上升到对传统孝道的审视和思考。影片采用平淡写实的叙事策略对农村地区儿童的教学环境和所面临的家庭生活窘境进行了全方位揭示,尤其是涉猎到边缘人物的一系列现实生存问题,电影中所传递出来的教化作用更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透过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思自身所处的家庭地位。
人物设定的差异化比较
长期以来,印度教育深受等级观念和性别差异的影响,女性始终被放置在相对次要的地位,由此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和服务工具。特别是对当下女性儿童来说,她们的出身,除了给男性场域增添麻烦之外,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价值。印度电影反其道行之,重点突出儿童在影片中的主体性地位,对现有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理念进行深入的思索,并指明普遍性的社会教育问题。电影《神秘巨星》从儿童主人公尹希娅的视角来看待母亲和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神秘巨星》在塑造尹希娅人物的过程中,也将视角触及到印度男女地位不平衡的社会现状,父母的家庭所属地位会对儿女的教育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男女地位差异化的角度对影片文本进行分析,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尽管中国的儿童教育题材影片并不缺少学生这一标志性主体,但却被当做一个统一的叙事符号,展现的是群体性的生活状态,人物的性格魅力始终得不到有效凸显。影片《凤凰琴》当中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虽然被赋予了基本的姓名和身份,却没有重点突出他们的个性化特征,只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以及渲染主题而展开的单纯意义上的描述;同时中国教育电影中所涉及到的众多儿童形象,大多都属于传统价值观念上的好学生,很少有涉及到那些被边缘化的受教育者,使得中国的儿童题材影片人物形象塑造较为单一,缺乏更为形象立体的圆形人物。
风格特征的个性化比较
印度商业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用的是“马沙拉式”的电影创作模式,但因为脱离现实的极端梦幻化色彩、叙事策略的随意化表达,在电影行业领域掀起了极大的质疑和抨击。阿米尔汗作为印度儿童教育电影的突出代表人物,创造出了“反马沙拉式”的电影创作形式,无论是故事情节的梳理,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表现出明显的普适性特征,赋予了影片严谨的逻辑体系,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并在独特的叙事策略中彰显影片风格特征。《起跑线》和《神秘巨星》同样是讲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整体叙事基调是轻松幽默的,描述的却是当下冷漠客观的社会现实,电影带有很明显的社会向意识,从影片的符号编码中拓宽想象的空间,探索人类的深层集体意识。
印度教育题材电影同样是深受国家政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却在众多类型影片中另辟蹊径,用轻松愉悦的叙事态度完成对影片哲理的展现与深思,这对于中国儿童教育电影创作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系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黄河科技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编号:kg2021sz11);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金课”建设的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02190010);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智库研究项目《新中国70年河南教育的政策演变及发展走向研究》(项目编号:2021-ZKYJ-09);黄河科技学院2021年度党建创新项目“河南民办学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3)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