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影局、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文化产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第2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圆满落幕。
本届民族电影展于6月29日开幕,五天时间内,共集中展映了《天上的菊美》、《又是一年三月三》、《红色之子·单刀赴会》、《歌声的翅膀》、《喀什古丽》等来自9个省区的10部优秀民族题材影片,并举办了以“新时代民族电影如何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圆桌座谈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电影海报展、广西十二世居民族华服展、民族非遗文化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电影发展的新成就,向观众展示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在光影中的传承与发展。
“三月三”民族电影展自创办以来,以民族电影为纽带,让更多人参与到欣赏民族电影的文化活动中来,增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传承弘扬了民族文化,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繁荣。
开幕式:
融汇光影魅力,凸显民族特色
6月29日上午,“第2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在广西南宁精彩开幕。本届影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光影表达,旨在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故事,寻求民族电影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力量,探讨民族电影在新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和创新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自治区电影局局长崔佐钧在致辞中表示,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画廊的瑰宝,承载着书写各民族多元文化特点的使命,在彰显和构建中华民族作为“一体多元”共同体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广西的民族电影创作具有优良传统,葆有旺盛活力,推出了《碧罗雪山》、《夜莺》、《阿佤山》、《天琴》、《又是一年三月三》等优秀影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广西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崔佐钧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进院线、走向市场、走进家庭,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人在产业发展大潮中开拓进取,奋力前行,创作出众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多样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观众,并且在国内外的各大电影节上有所斩获。
饶曙光表示,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仅能反映出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新面貌,传递各民族文化风俗,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履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使命,更能肩负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的光荣使命。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广电总局原副局长张丕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思玮,内蒙古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涵,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厂长赵春明,天山电影制片厂导演、演员阿不都克利木·阿不力孜,本届影展开幕片《天上的菊美》导演苗月,国家一级演员、广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曹禺奖金奖获得者、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获得者杨建伟,国家一级演员、瑶族女高音歌唱家、广西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陈道宁,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声乐团副团长、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青年女高音歌唱家于添琪,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杨学明,壮族田径名将韦永丽等嘉宾通过VCR对影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中国民族题材电影的传承与发展表达了祝福与期许。
融汇光影魅力,凸显民族特色。开幕式将电影与民族元素充分结合,在场嘉宾在光影中感悟民族文化魅力。今年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开幕式上,来自苗瑶侗三个自治县的演员身着民族服饰,以淳朴、自然的原生态方式表演《只有山歌敬亲人》、《五朵金花》、《侗族大歌》等民族特色电影主题曲节目,以“电影+民族歌曲”的形式,既彰显了对壮族传统文化节日的尊重,也向影展观众展示苗瑶侗三个自治县成立70周年的丰硕成果。
开幕式现场还设立了“民族非遗文化展区”,现场还原壮族姑娘织布劳作的情景,展示织布机与独特纺织手法;“广西十二世居民族华服展”描绘出一幅广西民族色彩斑斓的画卷,与八方来客一起领略广西民族风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电影海报展中展出56幅中国56个民族的经典电影海报,让观众穿越时空,领略民族电影海报艺术的独特魅力。
圆桌论坛:
为实现民族影视创作的传承与创新建言献策
6月29日,第2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圆桌座谈会如期举行。座谈会以“新时代民族电影如何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特邀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广西影视艺术家协会主席黄著诚,广西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凡一平,国家一级编剧、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胡红一,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民族影视委员会副理事长、广西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启军等嘉宾进行交流、对话与互动,共同探讨民族题材电影在新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给予实践性的总结和理论上的梳理,为实现民族影视创作超越与研究创新建言献策。
黄著诚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民族电影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不小的成就,既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极大展现了不同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更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胡红一在当大学老师之前,先后做过记者和编导,笔下写出了很多民族题材的作品,他表示:“在民族地区采访时,我走遍了广西所有的县区,采集来的新闻、特写等大都是民族地区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故事集中体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民族团结的大发展。”
凡一平认为,民族电影是传递少数民族自强自立等美德的重要途径之一。他的关注点在人才培养上,表示振兴民族题材电影需要培养人才,人才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资源和生产力,不然会陷入创作过程中人才比较匮乏、无人可用的情况。
李启军从“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三个问题对民族电影的发展进行剖析。在他看来,每个民族繁衍发展的过程,都有着自身的特色与魅力,让人容易辨别,也对观众形成吸引力。
“看影片可以看出来这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的电影,比如广西刘三姐电影、黎族电影、藏族电影等等,内容都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辨识度。”李启军还认为,不同民族的电影发展有着各自的传统,在发展、变化和融合中还可能和其他民族有关系与勾连,这也要求电影创作者在进行民族电影创作时想清楚“我是谁”。
饶曙光在论坛上表达了对当下民族电影创作的期待。他表示,电影创作尤其是民族电影创作要尊重艺术规律、电影规律,“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民族电影是民族题材电影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希望看到更多高质量的民族题材电影,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作出贡献。”
在具体方法上,饶曙光建议在铸牢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创新展现变化。他认为,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在不断变化,现在的电影更多依赖于民俗文物,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精神的内涵。
民族电影展:
为南宁市民奉献一场文化盛宴
为了给广大观众奉献丰盛的民族电影大餐,第2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活动策划团队历时半年,从邀约影片到审片荐片,最终从300多部影片中精心挑选出了《天上的菊美》、《又是一年三月三》、《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天边加油站》、《刘三姐》、《随风飘散》、《母亲的飞机场》、《万物有灵》、《歌声的翅膀》、《喀什古丽》等10部经典民族影片参加展映,集中展现了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故事,多角度向观众展示绚丽多彩的民族电影文化和中华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时代风貌。
上述影片于6月29日-7月3日在南宁广影国际影城星光店、新梦店、仙葫店、友爱店每天展映2-3部,南宁民族影城作为分会场同步展映,为广大南宁市民奉献一场文化盛宴。
本次影展展映的十部影片中,既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经典作品,也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创作的全新力作。由苗月执导,阿旺仁青、江疏影、陈瑾、巴登联合主演的《天上的菊美》以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蓝本创作,展现出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真实的生活状态,影片风格既质朴又充满了诗意的美感。该片曾获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奖、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音乐提名奖、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等荣誉。
1961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经典电影《刘三姐》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巧妙地以唱山歌的形式进行,充满了机智、诙谐、娱乐的元素,以及广西民族歌舞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美。该片曾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美术奖等多项大奖,并于2022年5月入选中国艺术研究院“百部文艺作品榜单”。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由王路沙导演,李肖宁、李春明、白那日苏、塔娜花日等主演,选材自1945年10月乌兰夫“单刀赴会”解散伪内蒙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真实历史事件。影片真实再现内蒙古的风土人情,生动再现了蒙古族人民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发展尽心竭力,有勇有谋地破解危局的爱国史诗传奇。
《又是一年三月三》围绕“爱与牺牲”的主题,展现了中国波澜起伏的大时代风姿和壮美广西隐于尘世的独特魅力;《天边加油站》弘扬了石油人的爱国之志和民族情怀,激励了百万石油人在“我为祖国献石油”实践中拼搏奉献;《随风飘散》将藏族风格与女性题材相结合,将目光聚焦于女性面临的生存困境、情感困境、信仰困境;《母亲的飞机场》具备蒙古族原生态的特点,清恬温润之余表现出了人性与自然的原始美;《万物有灵》以布朗族人对大自然敬畏与守护为精神内涵,展示出布朗族人民世代的精神坚守;《歌声的翅膀》在展现新疆多彩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同时,诠释出新时代青年人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的豪迈激情;《喀什古丽》聚焦深圳企业家梁鹏与袁雪的恋情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大美新疆,魅力喀什。
展映活动让广大观众在光影中感悟民族文化魅力、传承非遗文化,通过讲好广西故事、讲好民族故事,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电影文化力量。
观众心声
自6月29日开幕以来,第2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吸引了众多影迷前来观影,“感谢”和“感动”成为了现场采访中观众提到的高频词。
《万物有灵》放映结束后,有观众表示,《万物有灵》使当代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对增进民族团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有观众谈到,“《万物有灵》充满人性和对生命的敬畏,能让我们看到布朗族的民族文化,也让我们对云南少数民族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天窗,非常感谢活动主办方及广影国际影城提供的这次观影机会。”
《刘三姐》映后,观众毫不掩饰对于此次影展的赞赏。“从小看到大,刘三姐和阿牛哥的故事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壮族人民的内心,非常感谢本次影展为喜欢电影的广大观众播放各个民族的影片。”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凤立村原驻村第一书记费强在观看本届影展开幕片《天上的菊美》后表示,此次影展令他忆及在基层驻村时的经历:“从去村里到回村里,驻村第一书记要把心住在村里,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园来建设。以文化唤醒传承、唤醒记忆,以文化促脱贫,是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凤立村原驻村队员程昊鹏在观看本届影展开幕片《天上的菊美》后表示,影片唤醒了他参与扶贫攻坚工作时的记忆,令他回忆起从城市逐渐融入农村、进而顺利开展工作的难忘历程。“这部影片让我很感动,让我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019年凤立村完成了‘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60户240人。我会一直行动下去。”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昭平县马圣村原驻村第一书记谭华玮在观看本届影展开幕片《天上的菊美》后表示:“影片在藏族基层干部菊美多吉工作的内容、情节和细节的表述上突出了写实,作为一名曾经驻村的工作者,影片中很多情节我们都能感同身受,感到似曾相识。影片用平实的镜头展现了菊美短暂而闪亮的一生,很接地气,真实感人。我觉得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学习菊美一心为民、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要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