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表明态度,豆瓣上的评分我是觉得偏低了,从电影的质感——特技的精细度、总体的完成度,《外太空的莫扎特》(以下简称《莫扎特》)至少在及格线以上,片中一些段落如云中书梯、弦上的北京城、音符奏响的“人类七大奇迹”,既浪漫又富有想象力,都是加分项。当然,作电影分析、研究尤其是商业类型片的研究,不能抛开观众的反应进入自我闭环,个人认为《莫扎特》出现一些负评其实不是影片的问题,根本问题出在这个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中的制片因素之间的不适配。
影片议题与投资的不适配
资料显示,《莫扎特》投资额在2.5亿,从影片的电脑特技完成来看,确实是花了钱,这个投资考虑回收成本必须覆盖到一个普遍的大众群众群,但《莫扎特》开放的是一个很小众的议题,它实际上讲的是一个亲子教育的问题,说实话,这个议题天然屏蔽了一大批单身观众,因为亲子教育是一个亲身关联度非常高的议题,就我个人体验而言,我是在当妈之后才发现身边居然有这么多小孩的,在未婚未育的长久时光里,我的眼里小孩这个群体根本就不存在,就更别提去关心亲子教育的问题了。即使是在已婚已育的人群中,真正愿意去看一部亲子教育主题的电影的家长数也不可测。
那迪士尼尤其是皮克斯其实也有许多亲子教育议题的片子(《超人特工队》《飞屋环球》《寻梦环游记》等等),为什么就能卖大钱?在IMDB上去翻这些片子,它们的首要标签不是Familly(家庭),是Adventure(历险),历险当然能卖钱了,千万不要误解,它们的主题不是亲子,是历险,亲子只是一个概念(Idea),不是真正的议题(Theme)。概念与议题的区别在片子里的具体体现就是,概念只能呈现于人物关系或一两句关键的台词里,而不是真正体现在影片的主要矛盾与主要情节中。
“亲子概念+历险议题=大众观众”,而“亲子议题=分众受众”,从创作的自由来说,《莫扎特》当然可以只处理分众的亲子议题,但从市场行为来说,这个议题就与它的投资量级不适配了,如果一定做亲子议题,那么前期应该考虑到市场回收的风险,适度调低投资量级,个人认为以这个议题对标在1亿左右的投资量级是比较合理的投资考量。
影片故事与演员的不适配
观测影史所有的“儿童+科幻”的影片,儿童演员的年龄段基本控制在10岁以下,徐娇拍《长江七号》时9岁,德鲁·巴里摩尔拍《ET外星人》时6岁,只有爱德华·福隆拍《终结者2》时超过了10岁,当年他13岁,但他在片中扮演的约翰·康纳处理的根本不是儿童议题,而完全是成人残酷议题。所以说,一旦要做儿童这个概念,就一定要真正呈现儿童完全有别于成人的幼态。
我是很喜欢荣梓杉这个演员的,但他显然与《莫扎特》这个项目不适配,不管他实际年龄多大,他看起来已经完全褪去了孩子的幼态,而且观众对他在犯罪悬疑影视作品《隐秘的角落》、《神秘访客》中的表现印象很深刻,在悬疑片里他已经作为一个临界准成年人在处理成人级的暗黑议题,再让他退回到《莫扎特》里的孩童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观众的接受壁垒。
剧本与演员之间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不适配,是需要提前做出调适的,如果确定要用这个演员,那么剧本就必须根据演员的具体情况做出修改,不能让一群比成人还要高的半大孩子还像七八岁的小孩子一样去解决问题,以我亲身观察来看,孩子长大到十三四岁,还像片中黄渤饰演的爸爸那样指使号令几乎是不管用的,半大孩子们的对抗性与破坏力要比影片中强大得多。
以现在剧本解决矛盾的方式,应该换一班年龄更小,最好十岁以下的演员来完成,观感会好一些。
影片类型与主要矛盾及解决方式的不适配
矛盾是戏剧的生命线,在商业类型片中,矛盾解决方式决定了影片的类型属性,歌舞片需要来一场华丽的汇演,西部片需要来一场拔枪对决,而科幻片需要让善恶对决飞到天上去。
前文说到了,《莫扎特》的主要议题是亲子教育,所以它的主要矛盾是荣梓杉扮演的儿子与黄渤扮演的爸爸之间的矛盾,他们矛盾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争吵,而矛盾最终的解决是儿子答应爸爸参加钢琴比赛,而爸爸答应儿子追逐自己的太空梦,这种父子互相理解与妥协的矛盾解决方式适配于一部现实主义生活片,而不是一部有科幻元素的银幕大片。
首先矛盾方不对头,科幻大片即使是儿童科幻片里也得有善恶大对决,不是说儿童片里善恶就不冲突了,事实上儿童片里的善恶对峙甚至需要更激烈,猫和老鼠够儿童了吧?可是仔细回味一下猫和鼠的对决不激烈吗?招招致敌死命的那种,只是因为它屏蔽了疼痛,所以阻断你的思考,但其矛盾本身是非常激烈的对抗。《卑鄙的我》、《超人特工队》那都是正反方从头打到尾。父子矛盾只能作为副矛盾,主要矛盾还必须是善恶对决,《莫扎特》中主矛盾一直放在父子,善恶对决直到最后时刻才建立起来,而且不管是父子矛盾还是善恶矛盾都处理得不够激烈。《长江七号》里父子矛盾是以父亲的死亡,及父亲的再生而解决的,人生除死无大事,周星驰把矛盾做得多绝!作为商业类型片,处理的议题必须是关涉面大、严重性强,并以极致的方式来解决,科幻元素的影片解决还必须是科幻式的,以一种脑洞大开的方式将不可解决的矛盾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才是这种类型允诺给观众的类型奇观,观众没有等到预期的类型解决,难免失望,语出怨怼。
《莫扎特》就像一座豪华的高射炮,它的装备、量级、精工都让人对它期许更高,看见它在打着漫天飘忽的泡泡,就觉得还挺意外挺失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