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电影都开始于一道光,空白的幕布被照亮,就变成了流光溢彩的画卷。过去在观影时,我们的目光总是被银幕里的内容所吸引,沉浸在光影绘制的幻梦中。而《追光万里》是打破这种经验的,它带观众望向那束照亮故事的光——电影背后的工作者。
本片的主角,是年近百岁的著名演员卢燕,她被白先勇称为“演员中的演员”,追随着她的足迹,一部电影人的电影徐徐展开。从立下演艺事业声望的好莱坞,回到崭露头角的香港,再到年幼学戏的上海,最后来到祖籍所在地广东,这是卢燕一生与电影结缘的四个地标,而她所到的每一处,都有电影前辈的身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以崇高的艺德、团结互助的品格、深沉的家国情怀,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完成了一次形象的转身,熠熠闪光,照亮来路。
要如何讲述一位年近百岁的著名演员,一生辗转多地,投身于电影艺术的经历?该怎样展现那些在银幕背后默默耕耘与付出的电影人?毕竟,他们留下的经典作品不可计数,所带来的影响亦无法估量。
导演功力深厚,落笔轻盈,非常巧妙地从卢燕的人生历程切入,以四个主要城市作为叙述时空,点出那些直接或间接对她产生着影响的前辈,由此将散落在影史上的珍珠拾起,串联成一幅相辉交映的图谱。结合历史影像、采访、经典电影、人物传记、报刊等形式丰富的素材,沿着视听结构与意义层次两重线索表达影片主题。
《追光万里》的视听结构,是倒叙式回溯著名演员卢燕的一生。从洛杉矶到香港,从香港到上海,从上海到广东,卢燕返回故土之旅是一次回望,与影响她艺术生命的前辈重逢。在洛杉矶的中国大戏院门口,立有“好莱坞银铸四淑女眺望台”雕塑人像,其中之一就是首位闯荡好莱坞的华人影星黄柳霜。走过香港银幕街,这地名是为了纪念香港第一间电影公司,创办者是有中国“纪录片之父”美称的导演黎民伟。来到上海电影博物馆,这里曾是联华影业的地址,该公司同样由黎民伟创办,还制作发行了导演蔡楚生的多部电影。回到广东品赏粤剧,曾经活跃在粤剧舞台上的著名丑生李海潮,培育了著名影星李小龙,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
在整个故事中,主角卢燕的人生故事是串联内容、表达主题的关键,却像水一样融入其中,化为结构。随着卢燕这一趟重返故土的旅程,电影前辈的身影一个一个浮现,他们是追光路上的一个个脚印。追随前人足迹,他们的故事,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意义深度。
从黄柳霜到李小龙,他们完成了世界电影史上华人形象的一次转身。二十世纪初,在黄柳霜闯荡好莱坞时期,美国观众无法接受由中国人在电影中扮演主要角色,不论演技如何出色,甚至讲述的是一个中国故事,华裔演员都只能在其中扮演狡猾多段、丑态百出的配角。为了与种族歧视做斗争,黄柳霜拒演了那些尽管会带来名利却充满了歧视意义的角色,并带着摄影师重访中国,用影像展示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二十世纪中后期,李小龙成为好莱坞功夫片的开创者,用中国武功的魅力影响了全世界,留下了一个个自信自强、坚毅勇敢、正气凛然的强者形象,不仅电影受了到全球观众的追捧,武术动作还被不同国家的影迷争相模仿。从黄柳霜对种族歧视的抗争,到李小龙带动的功夫潮流,两位电影人,实现了电影史上华人形象的根本性改变,他们内心怀有对中华民族热忱的爱,让全世界观众认识中华文明。1994年,卢燕成为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的首位华人,这一成就离不开黄柳霜、李小龙等前辈们曾经踏出的路、照亮的光。
从黎民伟到蔡楚生,为中国电影应当肩负社会责任奠定了基础。黎民伟在投身于电影事业之初,就认为“电影是文化教育的伟大武器”,他拍摄三十余部革命纪录片以及十多部电影,题材大多关于战争与社会问题,纪录了许多战场上日军侵犯的暴行,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蔡楚生一生创作了多部经典作品,从中国首部获得国际奖项的《渔光曲》;到战乱与流亡的民众一起逃难,接受了“血的教育”后所创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珠影厂工作,拍摄的《南海潮》。蔡楚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创作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深刻揭露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其故事曲折生动,描写细腻而准确,因此雅俗共赏,兼具艺术性与社会影响力,如今在大银幕上再次观看这些经典电影的片段,仍然会被其中的内容打动。
从艺术作品到文化自信,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是支撑电影事业发展的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追光万里》中电影人,是中华文明的具体表达。黄柳霜因美籍华裔的身份而处于中美两方的夹缝之中,面对种族歧视,她带着摄影师回访祖国,向西方展示真实的中华民族,面对国人的质疑,她不厌其烦地解释,在战争时为祖国募捐钱款。卢燕二十岁远渡重洋,至今仍然活跃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事业,两人都以切实行动,践行着“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蔡楚生,以电影反映社会问题,拍摄贴合人民群众生活与观赏喜好的经典作品,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价值观的代表。黎民伟作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社会动荡时期辗转香港、上海等地创办电影公司,拍摄纪实作品,具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李小龙的截拳道,强调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
作为纪录片,《追光万里》超越了形式之限,呈现了银幕的魅力。在电影中,梅兰芳、梅葆玖、黄柳霜、黎民伟、郑正秋、蔡楚生、阮玲玉、胡蝶等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自然牵带出《董夫人》、《山路》、《大地》、《八百壮士》、《渔光曲》、《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勋业千秋》、《猛龙过江》、《精武门》等经典电影及其修复片段,可大饱眼福。细心的你还会发现许多隐藏的彩蛋:林青霞、胡歌、赖声川、白先勇、李安、何冀平、曾小敏……这些仍然活跃的电影人在故事中倏忽闪过,他们也是追光之旅的同路人,不断创造着优秀的艺术作品,绽放着各自的光芒。重回故土,北京的老旧胡同里,卢燕出生的那处四合院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上海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斑驳墙面记录着侵略者的暴行;广州骑楼屋檐下,悠悠传来粤剧音韵;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星光大道记录着华语电影的辉煌成就;贵州深山的逃亡,是蔡楚生的一次心灵洗礼;宁波海岸边,捕鱼网传了一代又一代;佛山拳馆里,还留着练功用的木人桩……跟随着卢燕的足迹,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也悉数展现。
影片中有多个片段令人潸然泪下。最真情流露的,莫过于卢燕在黄浦江畔,回忆数十年前与葆玖等人在这儿告别的情形;最扼腕叹息的,或许是阮玲玉因人言可畏而选择轻生;最哀伤婉转的,要数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曲响起时,坐在新光明大戏院里的卢燕依然能跟着曲调吟唱。最苦涩难言的,一定是黄柳霜与种族歧视作斗争的辛酸历史,作为首位闯荡好莱坞的华人影响,她独自一人承担着西方主义偏见,一辈子都在不屈不挠地与之抗争,告诉全世界的观众,中国人的善良美好,中华文明的广博包容,她始终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
作为一个讲述粤籍电影人的故事,《追光万里》突破了地域之限,致敬所有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贡献的从业者。他们在中国电影发展之初,不畏困难、敢为人先,以电影表达民族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因此超越了种族、文化、历史的区隔,历经多年依然能够引发观者共鸣,激励我辈前行。不难读懂,《追光万里》对电影人的致敬,无异于是对先贤的礼赞,在中华民族前进之路上,一辈又一辈的抱薪者、开路人灿若星河,他们留下了深邃的智慧、高贵的精神、自由的灵魂,汇聚如漆黑夜空中的第一道光,瞬间照亮万里山河。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影片公映选择中秋佳节,或许也是制作团队的一种思念,一次邀约,一个期许。思慕那些为电影事业付出心血,作出贡献的前辈,斯人虽去,艺术常青。邀请所有爱好电影、关注电影事业发展以及投身其中的同路人,一起在中秋佳节之际观赏此片,感悟前辈精神。期许我辈在事业和生活中,树立崇高信念,提升艺术修为,创作优秀作品,在追光的路途中,同样成为其中一束光。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滋养,汇聚了伟大作品与杰出前辈的《追光万里》更是一次精神盛宴,让电影之光,照亮人生长路。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电影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