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电影节业已走过的29年岁月中,青年电影人始终是为电影节输送作品、输出观点的中流砥柱,也是连接电影学子、电影教育与电影行业、电影市场的重要枢纽。同样,大学生电影节也是青年电影人走向行业、崭露头角的平台,始终致力于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展示作品、交流观点、行业对接的友好环境。有别于国内其他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长期坚持“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在尊重市场选择、专注艺术探索的同时,也充分鼓励青年电影人风格突出、视角新颖的电影创作。特别是那些得到大学生观众喜爱和首肯的青年影人及其作品,往往是尚未被行业或市场注意到却具备无穷潜力的琢玉。29年来,从大学生电影节的舞台上走出了许多意气风发的年轻电影人,例如著名导演霍建起、宁浩,以及刚刚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获得编剧荣誉的陈宇等,都曾在大学生电影节获得首个全国主流电影节所颁授的荣誉,继而在电影行业中不断成长、大放异彩。可以说,大学生电影节不仅代表着中国大学生观众的观影选择,也是中国青年电影的创作风向标。
在电影行业正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寻求“破局”的当今,青年声音、青年力量显得更加弥足珍贵。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以“新生·新声”为主题,进一步担当起鼓励青年影人创作的平台责任,通过策划举办“新生·新声:青年影人访谈”、“青年电影人论坛:青春表达与时代精神”等系列活动,聚合光影青年最强音,助力中国电影新发展。
从“亮相”到“亮嗓”:对话青年电影人
作为鼓励青年电影创作的电影节平台,本届大学生电影节首先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亮相、发声的渠道,扩大青年电影创作者的声音,呼吁行业、学界以及广大影迷观众对于青年电影创作的关注。青年之声的扩散,不仅对于青年电影工作者本身有着激励和宣传作用,更是为电影行业提供新锐的创作理念、前沿的制作技术和青春的时代视野。因此,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策划一系列以青年创作者为主讲人、对谈人的重要活动,邀请青年影人围绕主题内容进行深度创作谈,让青年的身影不仅在电影节“亮相”,而且在电影节“亮嗓”。
2022年,本届大学生电影节首次邀请青年演员文淇作为大影节“青春同路人”,为青年电影创作发声。同时作为大学生和优秀年轻演员的文淇参与了包含青年影人对谈、大学生“青春之夜”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也同期带来了新的电影作品《妈妈!》,再次展现了她塑造不同类型角色的出色能力。同时,大影节邀请刚刚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斩获短片“金棕榈”的青年导演陈剑莹担任“原创影像推荐官”,以年轻创作者代表的身份参与电影节学生原创单元的诸多活动,推荐大学生影像创作,帮助学生创作者对接行业、走向专业。
为进一步提升青年电影人的声量、推介青年电影人的创作,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首次策划特色系列活动“新生·新声:青年影人对谈”系列,邀请代表性青年电影人深度交流探讨,展现新锐创作态度。与常见的媒体访谈及对谈活动不同的是,“新生·新声:青年影人对谈”每期邀请一位青年影人和一位中青年电影或媒介学者,以学术视角进入对话,深度挖掘青年影人的创作理念,也探讨青年影人所面对的行业环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现实性和建设性。举办期间,大学生电影节陆续以图文形式推出八期青年影人对谈,并动员媒体矩阵进行宣传,取得了较好效果。八期对谈所邀请的嘉宾包括文牧野(导演、编剧,代表作《奇迹·笨小孩》、《我不是药神》)、徐展雄(导演,代表作《革命者》)、辛云来(演员,代表作《暗恋·橘生淮南》《五个扑水的少年》)、邵艺辉(导演,代表作《爱情神话》)、藤井树(制片人,代表作《柳浪闻莺》)、余曦(编剧,代表作《1921》)、周圣崴(导演,代表作《女他》《艺术死了》)、文淇(演员,代表作《血观音》《妈妈!》),分别与中青年电影与媒介学者樊启鹏、田卉群、陈亦水、王赟姝、尹一伊、王昕、彭侃、王娅姝等展开对谈。对谈所邀嘉宾均为在各自领域有突出代表性的青年创作者,且都是在近期持续推出全新创作、活跃在行业一线的年轻电影人,涵盖了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和中青年电影学者等多个领域。学界嘉宾与青年影人就青年人的创作思路和最前沿的行业动态进行内容分享,话题涉及商业影片创作、主旋律电影创作、艺术及先锋电影创作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青年电影人的创作态度和现实环境,产生出许多真知灼见。
不满足于“亮相”,尽全力“亮嗓”,用思想和作品走进行业、走近观众、走向国际,这正是青年电影人的创作态度,也是青年电影人的勇敢担当。作为本届大影节原创特色活动之一,“新生·新声:青年影人对谈”既是电影行业和观众了解青年影人创作的入口,也成为青年影人对话行业、提出见解的出口。
青春表达与时代精神:青春创作与现实书写
2022年8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承办的青年电影人论坛“青春表达与时代精神”在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办。作为大学生电影节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青年电影人论坛”已连续举办第三年,持续邀请重要的青年创作者、电影人相聚一堂,聚焦青春新面孔、产业新动态及时代新思考。
本次论坛由资深电影主持人瑶淼进行主持,以“青春表达与时代精神”为主题,邀请青年电影人文牧野、姚婷婷(导演,代表作《匆匆那年》《我们的新生活》)、余曦、李亘(导演,代表作《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陈剑莹(导演,代表作《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及学界嘉宾杨乘虎、陈刚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在论坛中,当下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书写成为了讨论的核心话题,青年影人和学界专家围绕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社会问题表达等实践问题,以及新主流电影、温暖现实主义等学术概念提出了富有见地的观点。例如,文牧野、姚婷婷、余曦等创作者均提到田野调查、历史资料调查等创作“方法论”,分享了自己融合商业元素和现实题材表达的创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也展现了青年电影人们关注现实的创作初衷及脚踏实地的创作方法。对此,文牧野也提出,在现实题材的电影创作过程中,要找准电影的落点相对有一定难度,商业化、类型化与现实题材之间大多时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找平衡,也成为青年人电影创作的未来课题。作为现场最年轻的创作者,陈剑莹则将国际化的创作视野代入讨论,分享了自己追求艺术性、现实性和情感真挚性高度统一的探索历程。李亘则表示,希望未来在创作时能做一个诚实的人,作为观众,看自己想看的电影;作为创作者,诚实表达自己、拍自己想拍的故事。
在论坛上,青年电影人在表达拒绝浮躁、回到现实的创作趋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锐的创作理念和实践方法。对于行业而言,青年电影人的分享可说是尤为可贵的,他们既是推动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全球电影艺术创作领域里最前沿的学习者。在本届电影节的青年影人系列活动中,我们的确看到青年创作的多样化和创作思维的丰富性,也同样看到了年轻电影人渴望接近现实、表达现实的创作欲望。在未来发展中,大学生电影节也将继续致力于搭建青年电影人的发声平台,和所有青年创作者一同,从现实出发、以光影为媒,探索中国电影的多元表达,为中国电影发展发出青年之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