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重大部署。作为60多年来深耕民族文化沃土的国有电影制片单位,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干部职工深学细悟报告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不断推出优秀民族题材影视作品,构筑中国民族电影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中国电影对外传播中凝聚强大力量。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成果,这是我国文艺的瑰宝,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云南26个民族所构筑的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资源,不仅是云南文艺创作者的创作源泉,也是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文艺创作者所向往的宝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鲜活清新、昂扬向上的创新姿态,真诚书写火热现实,热忱描绘时代风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云岭大地电影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生动故事题材的切实行动。
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是云南电影的开拓者、记录者和传播者,其前身为云南电影制片厂,1985年胡耀邦同志视察云南时为云影厂亲笔题词“发扬云南民族电影之光”,之后更名为“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建厂64年来,云影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边疆民族地区的村村寨寨,深挖民族文化沃土,创作出了300多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影厂从呈现新时代民族精神风貌主题出发,启动了“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完成了傣族电影《叶妲》,藏族电影《雪域丹青》,布朗族电影《万物有灵》、《布朗山的儿女》,纳西族电影《红麦》,独龙族纪录片《高德荣》,多民族纪录片《基石》等多部影视作品。近年来,结合重大历史节点,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见证初心使命主题,推出了讲述聂耳和国歌故事的《为国而歌》;讲述叶剑英元帅青年时期追求革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叶剑英》;讲述贺龙元帅率领红二、六军团巧渡金沙江的《金江1936》;讲述扎西会议历史背景的《绝地重生》等多部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立体、深刻地呈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高扬爱国主义精神,点亮理想信念之光,聚焦思想伟力和奋斗精神,创新重大主题的表达方式,生动描绘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人格,深情歌颂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价值涵养和精神动力。
记录时代气象,讴歌时代精神,聚焦脱贫攻坚时代主题,云影厂与相关影视机构共同合作,推出了新时代的“五朵金花”——《你是我的一束光》、《一点就到家》及《布朗山的儿女》等电影作品,生动讲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故事,塑造了众多基层党员干部形象,立体展现了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的精神风貌,用光影艺术展现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从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获取灵感、汲取养分,将传统之美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召唤下,云影厂正以饱满的干劲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着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挖着动情的生活故事。以两个人只有两条腿、一只手,却凭借坚强的精神力量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温暖全社会的道德模范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为原型的电影《大地之上》正在拍摄当中;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澜湄流域六国合拍电影《东方大河》,以及讲述聂耳少年时期坚定理想信念的电影《四耳的理想》等正在紧张创作当中。
二、立足云岭大地,在电影产业链体系建设中凝心聚力
地处祖国最南端的云南,生活着26个世居民族、16个跨境民族和15个特有少数民族。奇山秀水的自然景观、蓝天白云的充足日照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民族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滋养,也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影视剧组取景拍摄提供了丰富资源。云南被誉为“天然摄影棚”,是许多外来影视剧组青睐的地方。云南还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4800万各族同胞在这里和谐共处、世代相袭,民族风情绚丽多姿,被誉为音乐歌舞的海洋。云南还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毗邻五个澜湄流域国家,拥有19个国家级口岸,跨境民族和谐共荣的边境生活题材极为丰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云南创作的一大批反映边疆各族人民生活的优秀电影作品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五朵金花》、《神秘的旅伴》、《芦笙恋歌》等一大批少数民族电影作品风靡一时,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云影厂出品的《彝海结盟》、《相约在凤尾竹下》、《洱海情波》、《黑面人》、《姑娘寨》、《太阳鸟》等一大批电影作品再度掀起了少数民族电影的繁荣时代。这些影片带着云南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蜚声国内和国际影坛。谢晋、张艺谋、陈凯歌、成龙、姜文、徐峥、章家瑞等国内外一大批著名影视人纷纷汇聚云南拍片,七彩云南成为了省内外影视人、影视剧组炙手可热的地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发展突飞猛进,但面临市场化转向和产业化转型的云南民族电影却陷入了发展困境,以民族题材为代表的云南电影难有作为,立足本土的云南电影制作机构近些年来少有成果,作品影响力匮乏,相关产业无所适从。究其因在于云南的电影策划、创作、制片、宣发、专业服务、人才培养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没有跟上,本土电影院线无故流失、省级农村电影院线至今空白,真正的电影制片基地和电影产业园区未能创建,为各地剧组服务的专业资源和技术能力极为欠缺,电影产业链服务格局体系至今没有形成。
作为拥有60多年光荣历史的云南本土国有电影骨干企业,云影厂有义务担当起云南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的坚强领导下,放眼全国优秀的电影机构和全省的影视资源,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大刀阔斧整合资源、携手合作,积极推动云影厂产业链体系建设,为云南电影重塑辉煌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云影厂眠山制片基地一期改建已经完成,通过二期建设将形成影视项目策划创作、制片协拍服务、影视片场服务、外景和人才数据库服务、新媒体宣发及版权服务的一体化产业格局。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聚合专业影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匮乏一直是云南电影发展的短板。云南电影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出彩的专业人才队伍。近些年来,由于云影厂产业链体系不完整,再加上地方吸引人才的落地政策不突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流失,多年前云影厂曾经选送到北京电影学院深造的10位专业技术人员,因看不到云南电影产业发展的前景,没有能够保障其发挥才能的平台,毕业后没有一个回到云南。同时,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待遇跟不上,专业技术人员纷纷离去,或提前退休,或“北漂”创业。
作为一个专业的电影制片单位,要想在电影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中有所作为,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上必须要有招贤若渴的心态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在人才引进方式、人才管理机制、成果业绩激励等多方面拿出新的举措和办法,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通过面向全国引进优秀电影人才,在项目研创、剧本开发、拍摄制作、宣传发行、制片服务等各个环节采取师傅传帮带的方式切实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目前,云影厂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云影厂将通过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努力建设成为云南电影人才聚集地,为影视产业发展的传承创新提供新思路、打开新生面,为云南电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发挥国际地缘优势,搭建中国电影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之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是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西南要冲,更是中、柬、老、缅、泰、越六国山水相连的重要门户,无论是从历史与现实交融,还是从中华民族融合以及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视角来看,云南都应该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中心。这既是历史的延续,又符合现实的需要。对于推动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实现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辐射中心有着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影产业是最具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的文化业态,身处欧亚大陆架连接处和南亚、东南亚国家桥头堡的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民族人文资源和国际地缘优势,其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毗邻五国的同宗同族文化互融基础,为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进南亚东南亚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云影厂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澜湄流域六国电影相关机构创建了澜湄国际电影周活动,至今已经持续举办四届,在周边国家和全国电影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17年,云影厂在云南省文联和云南省电影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又创办了南亚东南亚电影展映汇活动,至今已举办两届,为推动云南影视产业的发展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实现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辐射中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缔结与周边国家间的文化交融,传播中华文明奠定了良好的人文交流基础。未来,云影厂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胸怀“国之大者”,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作出云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