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广西电影集团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译制棚外,一群来自都庞岭大桶山麓的瑶胞顺利完成了电影节目的瑶语译制配音,兴高采烈地跳起了瑶家非遗文化遗产节目《羊角长鼓舞》,表达对广西电影集团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技术人员悉心指导节目译制的衷心感谢。
这是贺州市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电影节目民语译制的实践激发全市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缩影。
贺州市以民语节目译制为龙头,以公益电影放映为纽带,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为载体,带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带旺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建设,带红乡村振兴的文化生活,带热少数民族非遗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业发展。
贺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市,境内居住有汉、壮、瑶、苗等42个民族,1个瑶族自治县,5个瑶族乡,212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其中瑶族占比最大。贺州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影局的全力支持下,把民语电影译制工作列入市、县党委宣传部年度工作计划。组建民语译制组,深入调研民语的地域分布和特点,制定译制年度计划,确定译制节目,确保译制计划顺利推进,切实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看好看懂电影的强烈愿望。
在市、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桂东院线公司、县融媒体中心、属地乡镇党委、属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合力统建,签订“共建协议”,把联手译制瑶语电影节目作为文明实践共建重要项目制度化。
采用以寨为营,亦农亦译的办法,把译制组建立在传承弘扬家乡民语的基础上,瑶胞们白天劳作、晚上上课,经过半年的培训和实践能够完成瑶语节目译制的工作。在本地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在广西电影集团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专家的帮助下,他们对译制内容和技巧反复揣摩、推敲,直至译制节目最后顺利杀青。这支亦农亦艺的放映队伍为当地提升民语电影服务事业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贺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一个亮点。
贺州市因地制宜,化难为易,充分挖掘深山藏非遗的地域优势,让民语节目的译制优势凸显;同时利用桂东院线公司完整的放映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加大民语节目覆盖面,提高了影响力。
位于大桂山腹地的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是世界仅剩6000余人的土瑶集聚村,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赵转桂表示,瑶胞深居大山,能成功脱贫,瑶语电影节目功不可没;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沙坪村扎排头教学点负责人赵庆念说,当听说就地组建译制组时,村民们立即报名参加。群众的热烈响应和对民语节目的热爱,激活了电影公共服务推进的热情,提高了公益电影放映的质量和水平。
贺州市以民语电影译制放映为载体,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短短的两年间,由民语节目译制试水过渡到熟练生产,由个别村寨试放到批量放映,由译制临时过渡到制度化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译制5个民语节目,放映民语节目400多场,普及少数民族村寨120个,惠及全市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贺州市民语电影译制、放映、体验、展示的新业态道路将会越走越广。
(稿件来源:桂东院线公司、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