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科学如何进步,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永不停步。不管观念如何激荡、思想怎样交锋,马克思主义展现出的科学思想伟力始终绽放出夺目的真理光芒。影片《青年马克思》塑造了一个立体饱满的青年马克思形象,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着力塑造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这也使观众更直观、更准确地理解伟人的思想,从不同角度感受伟人的人格力量。
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路上矢志不渝
如果说时势造英雄是一种历史必然,那么马克思可以称得上是为时代和人民而生的人。当欧洲正处于经济萧条、饥荒肆虐的时代时,当资本主义和剥削阶级的狰狞面目令人愤怒之时,当劳动人民付出一切而生存窘迫之时,马克思坚定地选择站出来,为“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努力奋斗。1842年10月,青年马克思成为《莱茵报》的主编后,既没有对劳动人民的水深火热视而不见,也没有对封建反动势力趋炎附势,而是积极领导编辑部对普鲁士专制政府展开抨击。次年11月,马克思重获自由后带着妻儿流亡巴黎,随后参与创办了激进刊物《德法年鉴》,并发表了多篇文章批判唯心主义观点、阐明唯物主义观点,实现了自身唯物主义者的身份转变。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之作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也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备了科学指导。时至今日,这部经典之作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马克思的伟大体现在他永不过时的思想理论,体现在他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也体现在他追求真理的坚定与努力。无论是被专制势力压迫,还是被驱逐出境,无论是在思想流派的争辩中失去支持,还是面对困顿生活无力招架,都没有改变马克思追求真理的信心与决心。
勇担重任——追求真理的路上挺身而出
尽管我们由衷感慨马克思是为时代和人民而生的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世上没有先知先觉的圣人,有的只是将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扛在肩上的斗士。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他们接受的学校教育、所处的家庭环境、受到的社会影响,都有特定时代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印记。
马克思深入工人群体展开调查、公开批判空洞理论、大胆对抗唯心主义,只是为了探索科学真理、解放劳苦大众。毫无疑问,影片中呈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青年,他们敢于挑战世俗权威,勇于攀登思想高峰,成就了当代绝大多数青年不可能成就的伟大事业。实际上,马克思出身律师家庭,自己也拥有博士学位,完全可以凭借家庭和自身条件过上优越生活,但他却在充满荆棘的真理之路上坚定前行;恩格斯作为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本可以安稳地享受富贵生活,却坚持融入工人阶级、深入贫民窟调查,走上了与马克思同样的道路。我们时常感叹人在逆境中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回顾《青年马克思》却发现人在顺境中作出重大改变并为之倾尽所有才更为可贵。马克思和恩格斯本可选择富裕安逸的生活,却全力以赴扛起了时代重任,这种超脱常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令人为之折服。
志同道合——追求真理的路上携手并进
影片《青年马克思》着重讲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缔结伟大友谊,以及合作完成《共产党宣言》的整个历程。该影片走出了以往“神化”主人公的套路,转而在展现伟人思想伟力和人格魅力的同时,着力刻画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婚姻、家庭,以更接近普通人的视角展现青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热情与勇敢、理智与务实。《青年马克思》不仅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饱满的主角形象,而且为观众呈现了真理光芒绽放背后的故事,即伟大友谊和坚贞爱情在成就一代伟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拥有世界上最纯粹的友谊,这种友谊源于相同的理想信仰,成长于毫无私心的彼此成就,是世间少有的、真正发自内心愿意无私付出的友谊,也是令人深感钦佩和敬仰的友谊。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见面并不融洽,但并不影响他们达成思想共识并成为知己。在40年的革命友情中,恩格斯始终是马克思的坚实后盾,当马克思因为生活困顿而焦急不堪时,是恩格斯慷慨解囊助其维持生计,马克思从而得以专心从事思想研究;当马克思带着未竟事业与世长辞后,是恩格斯全力以赴推动《资本论》后续卷宗顺利出版。此外,马克思的伟大成就也离不开其妻子的全力支持。作为德国名门望族的贵族小姐,燕妮毫不介意马克思的出身和条件,甘愿与马克思组成家庭共同面对风雨,哪怕因此过上颠沛流离和贫穷困苦的生活,燕妮也竭尽所能,在精神上、工作上对马克思给予支持。恩格斯的妻子玛丽参与工人抗议活动、帮助恩格斯了解工人阶级情况、促成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正义者联盟领袖会谈、推进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玛丽所做的一切同样令人钦佩。因此,无论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还是马克思与燕妮、恩格斯与玛丽之间的爱情,都让我们看到了志同道合的青年们在追求真理之路上携手并进的伟大力量。
永不止步——追求真理的路上开拓创新
影片《青年马克思》在开始部分便呈现了马克思批评《莱茵报》的镜头,没有思想和纲领的世界革命理论,在青年马克思的眼中就是一派胡话。从影片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不仅痛恨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且对空洞的理论感到失望,他的追求是建立系统理论,建立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引导的科学纲领,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科学依据。在两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人类社会发生深刻改变,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新理论不断涌现,但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未被遗忘和抛弃,反而在社会实践的反复检验中闪烁着更耀眼的真理光芒。
今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无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开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探索成果,充分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保证前进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推动中国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要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要在世界秩序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寻求突破,也要在民族伟大复兴中行稳致远。也只有立足时代发展、开阔研究视野、汲取思想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科学结合,从而在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价值的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作者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中国机械政研会2022年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研究》(编号:SZ22B049);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基金项目《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编号:2022GZYBSZK3-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