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举办题为“拉丁美洲电影与中国经验”的第46期影视大讲堂。本期大讲堂从当代哥伦比亚小说《回望》说起,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哈佛燕京学者魏然担任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秦喜清、孙萌,助理研究员刘斐进行了对谈,影视所全体研究人员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在读硕/博士生共60余人与会。大讲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卫防主持。
魏然通过对西语小说新作《回望》的讲解和分析。据他介绍,《回望》讲述了哥伦比亚艺术家福斯托·卡夫雷拉与塞尔希奥·卡夫雷拉的真实生活经验,其中包含了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为展示20世纪左翼文艺联动的全球史脉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也为思考拉丁美洲电影内部的中国经验提供了一种路径。
魏然认为,《回望》提供了一条补全历史全景的线索,可以从中勾勒出一条被忽视的中国与拉丁美洲左翼文艺实验相互嵌套的历史脉络。“在全球疫情和俄乌危机后,旧有霸权体系的危机充分展露,阿根廷与巴西等国领导人的来华访问均流露了一种呼唤新全球南方文化共同体的诉求。而审思携带中国经验的拉美电影与文学书写,将给构想一种和新的国际主义叙事带来启示。”他说。
在秦喜清看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推进,商业化发展成为中国电影的关键词,好莱坞受到更多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拉美电影渐渐被遗忘。目前中国年轻学者开始重新关注拉美,这是回到一个更均衡的、更全面的全球视野,走出以欧美电影为中心的世界电影图景。她认为魏然所提出的新全球南方文化共同体的愿景,为思考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大讲堂上,孙萌认为,中国电影界对拉美电影的经验吸收不够。她表示,拉美电影注重吸收和借鉴文学、诗歌以及绘画等本土艺术,注重在民族文化中寻找自己的根和创作的灵感源泉,在内容和主题表达上凸显追求自由的精神,在讲述个人经验故事的同时也包含了对整个集体经验的讲述,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她建议中国电影吸收拉美经验,通过有内在更新,获得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刘斐表示,魏然不仅梳理了大写的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电影人跨界或跨境交流的史实,其中穿透新自由主义兴起、延伸至当下的讨论突出了历史的不平等,有助于在被各种民粹主义、战争和人为灾难充斥的今天重新确立历史的坐标。
赵卫防也认为,在中国愈来愈深入世界的语境下,对拉丁美洲的关注还将引申出对新国际主义、全球文艺的跨文化性等深刻命题的思考。拉丁美洲的文学、戏剧与电影,是世界艺术的重要构成,而拉丁美洲艺术中的中国经验,也需要中国学者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涉及到拉丁美洲国家特别是哥伦比亚的文学、戏剧和电影的状况以及与中国的互动,会让我们回望这条被忽略的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左翼文艺实验相互嵌套的历史脉络,为构想一种新全球南方文化共同体和新的国际主义趋势带来启示。”
(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