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有着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从尧舜禹开始到新中国建立,我国一直是以农业农耕发展为主的国家。从国土面积上看,我国乡村面积约88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92%,当今的中国乡村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较长时间以来,中国乡村题材的电影往往因商业性不足、融资困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难以走入普通观众的视野,乡村题材电影的投资回报渠道少,难以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乡村题材电影的创作与发展陷入困境。但中国的乡村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受到了全世界关注,1937年由美国拍摄的电影《大地》改编自赛珍珠的同名小说,这部影片影响力非常广泛,并且获得第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主演路易丝·莱娜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时该片也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中国的最早一部乡村题材电影是1950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山东莱阳西陶漳村取景拍摄的《农家乐》。影片讲述退伍军人张国宝带头用科学的方法整治害虫,最后使全村从落后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的故事,展现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莱阳的秀美风光和当地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景象,通过视听语言的形式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部电影的上映,也正式开启了中国乡村题材电影创作的序幕。
至今乡村题材电影已经走过了73个年头,中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题材电影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如今快速发展中的新农村展现给观众,同时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反映乡村的生活同时探索文化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乡村振兴和电影产业的交汇互融。
乡村振兴为乡村题材电影创作提供新思路
在以往的乡村题材电影中,创作主题往往局限于脱贫致富、领导楷模、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方面,为服务于叙事与奠定影片基调,电影中呈现的乡村通常是萧瑟、环境差、生活单调的景象,为影片蒙上一层苍凉的底色。选题范围狭窄、探讨的问题广度缺失、叙事节奏慢等问题令乡村电影题材同质化严重,使得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此类影片越来越难以受到市场的青睐。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乡村发展带来质的飞跃,改变了乡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其中也不乏存在着产业转型带来的阵痛、新旧思想的对抗与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现实问题。这为新时期下的乡村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素材与新思路,并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乡村题材电影不仅要关注乡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贴近基层并深度挖掘独特人物性格,展现出乡村人们群体真实的情感需求与乡村独特的情感价值。与现实贴近,就是与真理接近,凡能取得共鸣的乡村电影,都是真正来自泥土芬芳。优秀的电影作品要走进生活,像一根针一样扎在了时代的痛点上,才能够触摸到观众的内心。
在未来创作过程中应聚焦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拓展叙事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人文关怀,从多重维度剖析时代变革,深入探讨乡村发展的机遇与问题,塑造出鲜活多面的乡村人物形象,表现乡村群众乐观、坚韧、勤劳等优秀精神品格,传承并弘扬独具一格的乡土文化,令影片更具时代气息与烙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展现中国乡村的新风貌与独特魅力。
用电影带动乡村文旅产业
现代生活方式中,青山绿水的乡村是生活在熙熙攘攘、鳞次栉比城市的人们的避难所,缕缕花香的大自然是挣扎在摩肩接踵、喧嚣世界的人们的伊甸园。不知何时回归乡村悄悄地成为了人们定期度假的生活方式。乡村依然保留着最正宗的文化和生活传统,也被可视为现代人类的精神家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紧锣密鼓地在全国开展,电影及电视剧拍摄取景地也随着乡村环境的变化而走入小镇和村寨。如2023年春节档热播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让取景地云南大理市下关镇凤阳邑村的地域风格、独特风景、地方美食、村落建筑、服装造型、传统文化以 及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瞬间走入观众视野,影片展现了都市青年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重新发掘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过程,勾勒了一幅当下年轻人扎根基层、建设乡村的动人画卷。作品在细腻描摹田园风光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的主题表达开创了新的创作方法论。该部作品直接刺激了当地文旅产业,给当地带来新变化、新活力、新气象。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 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春节云南文旅市场创历史新高,全省旅游人次共计4514.61万次, 旅游总收入达384.35亿元,同比增长249.4%,排名全国第一。《去有风的地方》成为了立足当下时代主题,打造影视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成功的新标杆。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这部作品产生了“一部剧带动一座城”的现象级效应,成为了文艺作品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探索。
电影和文化旅游的融合能够让乡村中的人文形象得到更为全面和立体的展现,真正实现了乡村文化体验与游客情感融合的共鸣。我们要通过不断优化的影视产业格局和拓展电影类型,挖掘电影故事新方向,让乡村产业振兴未来拥有更多发展方向。
一部优秀的乡村题材电影,对当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电影传播媒介速度及其大众接受度,可以把处于僻静的乡村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让优雅别致的氛围、多姿多彩的景色、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与“都市森林”接壤并融合,让人们走进大自然赋予的村落,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去体验,感受青山绿水,感受风土人情,感受乡村赋予人类的活力与动力,乡村生活先天赋予人类弥足珍贵的自由与独一无二的魅力。
借助电影的传播渠道
为农产品寻找新出路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方向与成果通过电影能够更加具象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现新时代生产力驱动农业产业朝着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能够让乡村的优质的、创新的农副产品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的电影观众,关注天然的、健康的、有机的农副产品。通过电影传播的有效途径刺激乡村土特产销售,让村民对于农产品销售更具有信心和动力,对未来的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电影《一点就到家》为例,拍摄取景地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导致产品销售滞后, 通过电影的取景拍摄及全国大规模院线放映,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关注到普洱咖啡的魅力,对普洱咖啡产生购买兴趣。电影《一点就到家》取得了十分优异的票房表现,同时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普洱咖啡”的词条搜索量激增,拉动了当地普洱咖啡的销售,销量成倍增长,“云南咖啡”的品牌形象价值也随之迅速提升。影视作品不但要展现时代精神价值的魅力的同时还要激发产业融合发展的活力,在兼具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基础之上,更好讲述中国故事、描绘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力量,成为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得益彰的影视作品。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市意味着先进,意味着文明。如今,乡村越来越成为“香饽饽”,城里人对乡村心生向往,对乡村惬意自在的 生活艳羡不已, 回归田园生活的“慢综艺”受到热捧。乡村题材电影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创作,让大众在大银幕上触摸到秀美乡村所带来的原生态,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期盼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回归乡村。在乡村中不但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的舒适,又能够体验到乡民宁静、质朴的郊野生活,还能与自然最大限度地融合,身心都得到休闲、放松、颐养。每一位电影观众回归乡村,都是一个消费个体,通过乡村的本、真、美刺激当地农业产品销售,让没有人工合成喂养的走地鸡,让原始湖泊里的野生鱼,让田园中葱葱郁郁的蔬菜,让漫山遍野的果树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味觉的需求,促进乡村助农产业发展。
在电影中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进行软植入,将产品与创作有机融合,不仅不会引发观众的反感,还会激发观众对产品的购买欲望, 从而实现电影为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的目的,同时也为这部电影本身打造了传播亮点,在电影营销和商务推广两方面实现共赢。
对于中国乡村振兴而言,吸引电影产业的融入不但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还能促进农村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精神文明水平与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实现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丰收。电影产业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传播手段,不但传播中国价值,展现大好山河,讲述中国故事,还能在提升中国形象层面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要让“输血”最终变成“造血”,谋求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电影,作为响应国家政策的重点电影题材之一,应该摒弃传统影像中的老、旧、差的乡村形象,真实展现乡村的真、善、美。在电影产业中除了展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成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也是衡量乡村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而, 如何在满足观众娱乐、审美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 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并肩前行, 通过电影这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有效载体, 如何给乡村振兴战略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也是未来电影创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