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幕式现场
近年来,民族电影连添佳作:源自“三千孤儿入内蒙”真实历史事件的《海的尽头是草原》,通过悲欢离合的故事,成就一段民族团结佳话;根据时代楷模黄文秀扶贫事迹改编而成的《秀美人生》,以朴实真挚的影像再现黄文秀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的感人事迹;表达了当代乡愁的《父母的城市生活》,则聚焦中国式家庭生活的当代性表达,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下的文化凝聚力。
在6月29日的首届湖南民族电影展闭幕式上,《西兰姑娘》《布德之路》《泡菜》《红巴山》《侗族大歌》5部电影获得首届湖南民族电影展展映影片表彰,《随风飘散》《秀美人生》《海林都》《第一次的离别》《红花绿叶》《回西藏》《十八洞村》《巴林塔娜》《海的尽头是草原》《父母的城市生活》《万物有灵》《远去的牧歌》12部电影获优秀影片表彰。
由湖南省电影局主办,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中共隆回县委、隆回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湖南民族电影展于6月27日起在湖南长沙及隆回虎形山举办。期间展映17部民族电影,还举办了民族电影创作采风、花瑶民俗文化体验、民族电影创作高质量发展论坛、民族电影发展经验交流座谈会和开闭幕式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各民族文化提供了展示窗口,也为民族电影人搭建了交流平台。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任晓山在闭幕式上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繁荣民族题材电影事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广大电影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湖南省电影局将用好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为民族电影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民族电影创作,推出民族电影精品,培育民族电影人才。”
优化行业生态 深耕内容创作
共同推动民族电影迈上新台阶
为梳理总结经验,助力民族电影常拍常新,佳作迭出,更好地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局,在民族电影发展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多位业内专家、电影单位代表、民族电影主创代表围绕民族电影发展中的现状和难点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民族电影的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次湖南民族电影展意义非凡。”在民族电影发展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表示:“在创作方向上民族电影应遵循‘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的原则;在发行方式上,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坚持用正能量内容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主动拥抱新兴媒介传播渠道。面对外界的种种变化,中国电影人一定要有信心,信心堪比黄金,相信有了这份信念,湖南电影、中国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
此次座谈会围绕近年来民族电影的发展成果、困境挑战、机遇创新等问题展开,旨在探寻民族电影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子和新篇章,探讨民族电影在新时代如何抓住机遇再上台阶,实现以光影艺术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厚植共同体理念,系牢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座谈会上,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谭仲池建议:“民族电影在内容创作上,切勿盲目跟风,要强化题材意识,拼内容、拼创意、拼故事;在主创班底搭建上,对于导演、编剧及主要演员的选择方面,要与之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强关系,而非弱联系;在宣传发行上,不仅需要政府扶持,更需要全行业凝聚共识,合力搭建一个互帮互助、合作交流的平台。”
任晓山也从六个方面对民族电影的发展提出建议:第一,民族电影的主题要始终围绕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团结奋斗,这是长远的、根本的生存发展之道;第二,各民族历史文化是宝贵的富矿,影视作品要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第三,民族电影要把促进文旅作为重要目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第四,民族电影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要通过民族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第五,民族电影要重视宣传发行,争取用小成本撬动大收获;第六,民族电影要抱团取暖,握指成拳、互帮互助才能共同推动民族电影迈上新台阶。
中影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焦宏奋在发言中表示,民族电影创作者要充分利用8万块银幕和多类型优质内容等物质基础,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打通电影创作端到消费者之间的渠道,让跟多观众能够接触到、喜欢上民族电影。
来自湖南、山东、山西、重庆、云南、内蒙古、广西等全国各地的电影主管部门和制片单位代表以及民族电影主创代表也参加了座谈。大家纷纷表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电影是我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画廊的一块美丽瑰宝,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载体,未来彼此之间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积极开展内容共创,打通发行壁垒,共享各类资源,以电影为媒,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示独特性 体现多元化
专家建言民族电影高质量发展
“站在砥砺奋进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关注、研究和拍摄民族电影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去探讨民族电影如何发展,如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欧阳文风如是说。在民族电影创作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民族电影发展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表示,电影创作应当时刻观照身处时代发展大潮中普通人的命运,始终将人民的冷暖幸福、喜怒哀乐作为创作的出发和遵循。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勇于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贾磊磊认为,要正确认识中国电影民族主体性建构的总体背景与历史语境,“中国电影以及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民族主体性道路,并不是一种生发在电影界的单独的艺术理论活动,而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主体性建构的组成部分。”在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看来,民族电影是民族地区文化的具体呈现。它的独特性在于民族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地理性、民族地区同胞对于社会变迁的独特呈现,不仅体现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对于推广国家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马维干认为,民族电影与商业电影相比,有着独特的风格样式和艺术呈现,以及独特的价值,这种独特性,聚集在一起,又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多样性。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犀禾表示,中国电影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意义重大,中国电影需要民族性、本土性、地方性,也需要现代性,让其能够在世界电影中聚焦大家的目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岳凯华建议,创作者要把镜头聚焦到三湘四水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实题材,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新生活、新风貌,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呈现中国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景象。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袁星洁表示,少数民族电影作为反映中华民族不同族群文化的重要媒介,其蕴含的民族深层文化价值观,能够消除偏见、增进理解、凝聚认同,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他建议,加快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体系。潇湘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湖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欧阳翀表示,电影从业者要考虑到新一代年轻受众的喜好,为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探索新路径。导演韩万峰也认为以电影的形式记载少数民族当下的生活史很有意义,无论是它的人类学价值,还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达,不仅提供了具有当下性的影像文本,还能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和研究起到划时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