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电影《长沙夜生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湖南省电影局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欧阳文风,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岚等参加会议。
仲呈祥、尹鸿、王一川、李舫、秦振贵、饶曙光、贾磊磊、丁亚平、张颐武、陈旭光、李春利、高小立、刘藩等十几位专家学者以及《长沙夜生活》编剧、导演张冀齐聚一堂。会议由《电影艺术》杂志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主持。
作为中国首部展现长沙城市风情和人文气质的文旅电影,《长沙夜生活》讲述了在长沙夜色中,几个不同命运的年轻人相遇与和解的故事,通过聚焦长沙普通市民家庭的悲欢离合,致敬每一个闪闪发光、满怀热忱的普通人。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长沙夜生活》是一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优秀影片,表现了长沙独特的地域文化,让人感受到当代长沙的烟火气,是“新时代电影+文旅模式”的一次有力探索。专家同时称赞,《长沙夜生活》的多线叙事体现了编剧的不俗功力,通过对多组人物相遇、和解并走出生活困境的细腻刻画,呈现出了鲜活的城市生活面貌。
“新时代电影+文旅电影+城市梦幻联动”的一次大胆探索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表示,《长沙夜生活》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为电影创作带来了诸多启示:第一,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要将镜头对准人民大众,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第二,要坚持顶层设计,策划先行,集中力量,创新创造,讴歌时代、讴歌人民。本片就是这种类型的集中反映。第三,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要坚持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在发行体制、税收政策、扶持政策等方面,需要更多向这类影片倾斜,只有做到真正向此类影片倾斜,才能完善整个电影生态。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欧阳文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潇影集团为代表的湖南电影企业深入挖掘湖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主流电影的市场化创作路径,拍摄出品了一系列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新时代发展成就和精神风貌的优质电影作品,其中《长沙夜生活》就是奉献给广大观众的最新成果。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表示,《长沙夜生活》是潇影集团进军电影市场首部主旋律商业电影,历经两年的调研取景,走访长沙各大名胜景点、街角、巷路,堪景200多处,深度采访了50多位湖潇代表,查阅相关文字书籍、古籍10余万字,拍摄收集图片近1000张、视频近100段。剧本修改完善后,去年张冀导演与项目组利用了疫情空档期,主动克服疫情风险、高温酷暑、昼夜颠倒等困难,确保影片圆满完成拍摄。《长沙夜生活》是“新时代电影+文旅电影+城市梦幻联动”的一次大胆探索与全新突破,是主旋律商业电影对城市品牌的一次全新建构与价值升维,在助力城市宣传、复苏城市文旅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当前潇影正在全面推进一系列影视项目,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全力打造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电影不断繁荣发展、突破创新,贡献潇影力量。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长沙夜生活》是一部表现长沙特色、反映长沙的味与魂的现实主义佳作,影片得到了诸多关注,反映了长沙这方热土上的人们火热的生活和精神的内核。希望关于这部影片的优质讨论,能促进今后更多电影精品的创作。祝愿湖南电影事业、潇影集团今后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电影给予更多的鼓与呼”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认为,《长沙夜生活》是一部实现了审美化、艺术化的作品,“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主旋律商业片,不如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在长沙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反映人生、人情、人性的一部有内涵、有文化高度和艺术价值的影片”。
仲呈祥称赞影片人物关系构思巧妙,“四组人物关系,带有一种哲思的意味”。他认为,《长沙夜生活》给长沙做出了一个文化符号、一种地标式艺术的命题,“本片凸显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只有人物的个性写透了,地域文化的共性才会彰显出来”。仲呈祥认为,《长沙夜生活》同时带给电影发行部门以思考,“我们既不能够顺应迁就、也不能无视观众的需求。中国观众的鉴赏、修养和审美情绪需要培养,需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在他看来,在调整电影文化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长沙夜生活》这样的影片自有它的价值,“人民需要这样的影片。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电影给予更多的鼓与呼。”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评价《长沙夜生活》“既是一个城市的交响,也是一个时代的交响”。尹鸿说,影片带有一定使命感,想通过长沙的夜生活来表现一个城市和一个时代的多样性,在题材选择上考虑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层面,有足够的丰富性。
尹鸿认为,影片还有非常浓厚的城市文化特点。体现了城市的生活气质,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这也是中国电影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同时称赞影片艺术讲究,“整部影片看起来没有特别多的大场面,但实际上都是大场面。本片从美术到摄影的各个工种环节,从色彩、色调层面把这个城市的斑驳、热烈体现得非常好。”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表示,《长沙夜生活》以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引人注意。作为一部以走出新冠疫情为背景的当代都市现实题材影片,其精心设计的多线交叉结构、个体生存困窘的真实再现、长沙都市地缘风貌展示以及个体生存困窘的化解之道,都引人注目。四线交叉叙述结构的设置,让影片的表达题旨变得既丰富而又明确。此外,影片扑面而来浓郁的长沙地缘文化特征,透过长沙方言和知名地缘景观,集中展示了长沙的古今地缘与人文风貌,让人感受到当代长沙的烟火气。他赞赏影片对于长沙地缘文化景观的刻画,认为这种刻画是要服务于更高的表达意图,即“让个体生存困窘融入地缘文化环境中”,这种表达,既彰显出个体生存困窘的地缘特征,又隐秘地预设了地缘化解之道。影片最终给出了个体生存困窘化解之道,“是一种富于长沙地缘文化特征的中国式古典心性智慧的当代运用”。
王一川说,长沙乃至湖南地缘文化传统中,有着深厚的儒家心性论传统渊源,特别是以岳麓书院为集中标志、以曾国藩等为代表的儒学传统的近代推演。本片一再证明,面对无论怎样的个体生存困窘,地缘文化传统及其蕴含的仁义和容让精神都蕴藏着化解之道。
“有情怀、有表达、有风格、有温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表示,《长沙夜生活》表达了很多重要的情怀,比如人物成长的矛盾以及城市生长的矛盾。在她看来,长沙既保持传统,又有很多时尚元素。本片充满大量传统和时尚的元素,多重矛盾、多元化的表达是本片的第一个特色。而“烟火气和国际范儿的共存”则是影片的另一特色。李舫说,“长沙因为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文化符号,反而更具有国际表达,导演在影片中找到了这一点”。
李舫评价,《长沙夜生活》是一次现实主义电影的探索,给现实主义电影做出榜样:“今天的现实主义更应该是一种多元的、包容的、辽阔的现实主义,只要是基于当下合理的表达和观众合理的需求,对今天的日常有更高提升的现实主义表达,都应该囊括其中。《长沙夜生活》给当今的现实主义电影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中宣部剧本中心副主任秦振贵认为,《长沙夜生活》作为编剧转型导演的作品,达到了不俗的水准,尤其剧作的人物设计、多线叙事比较突出,在呈现地域文化的厚重性之下,比较完整清晰地完成了叙事。他表示,佩服导演的勇气,“本片的拍摄难度很大,尤其是夜景的拍摄,在三十多天的时间内完成摄制更加不易。”我们一定要坚信现实主义创作、坚持中小成本创作,相信中小成本创作一定会为电影强国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为中国电影培养更多的观众。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称赞《长沙夜生活》是一部“有情怀、有表达、有风格、有温度的电影”。他说,影片反映了电影美学的关键问题,即电影创作生产与观众的接收、对话、互动、共情的问题。在饶曙光看来,理想的电影观众与实际的电影观众之间总是存在差距,如何去与观众展开对话,用故事的强度、视听的品质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与观众产生共情,是大多数电影都必须面临的课题。只有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需求,与最大层面的观众达成最大限度的共情,电影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电影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而以《长沙夜生活》为代表的一系列地域美学的探索打开了思路,不断地丰富着中国电影的地域性文化符号的开掘。“简而言之,在绝对正确的地域美学层面上,要有一种绝对正确的共同体美学,这也是本片带来的重要启发。”饶曙光说。
重新定义“主旋律商业电影”内涵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贾磊磊认为,《长沙夜生活》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定义了“主旋律商业电影”的内涵,“它并没有直接讲述社会与政治的主题,而是切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长沙夜生活》关注了在新时代生活情景下,我们怎么向过去告别、怎么走入新生,即向善与向上的人生主题,这是支撑本片的核心内容之一。”
贾磊磊认为,《长沙夜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展示了长沙独特的宽容品格,即不纠结过往,以一种宽容的态度面对人生,从而得到成长。影片在地缘文化的呈现上取得了一定成功,如果有续集进一步更鲜明、更独特地展现长沙独有的影像会更好。他总结道,“潇湘电影集团为主旋律商业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其文化意义、人文气象比票房更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部长、《艺术传播研究》主编丁亚平认为,《长沙夜生活》讲述城市的切入点,“这是一个很精巧的选择,某种意义上,与城市白天的快节奏相比,夜生活才更能体现出人作为个体直接真实的自我和情感。与城市时间相对应的就是城市的空间,即城市横向的坐标。”他说,长沙夜生活是由长沙的空间滋养而成,本片以深夜大排档为核心空间,同时辐射了书店、文和友、脱口秀剧场、长沙之眼等城市空间,在时空的排列组合之下,长沙的纵横坐标、电影与现实的关系得以建立或再造,普通人日常行动充满流动性的时空得到展开。
丁亚平称赞,影片剧作扎实,从众多细节可以看出编导的巧思,叙事非常见功力,其中爱情线处理的方式体现了编导对当下年轻人的敏锐观察。此外,影片对吃在长沙有多个具体表现,尤其与“嗦粉”有关的段落令人印象深刻。长沙人的一天从一碗粉开始,再到一碗粉结束,勾勒了长沙的城市情感,“观众看到的是排挡和里面嗦粉的人,在银幕之外感受到的是生活问题,是以情感为内驱力的救赎,是一种自我再生产的世俗人间情。”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长沙夜生活》有浓郁的文艺气质,其名字很有意味,一是长沙都市氛围里面的夜生活,有景观、有生活的形态、有都市的氛围,带出城市地标。二是人物在长沙夜里的生活,人物之间有勾连。《长沙夜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心结、创伤,最终在长沙的夜生活中,人物心里面的创伤得以解决。父子之间、陌生的男女之间的角色都在不断地变换,体现出长沙在中国城市中独特的一股狠劲,对这种性格抓得很准。他还表示,《长沙夜生活》把长沙的活色生香正面化,把城市文化文艺化。影片感伤与浪漫的写实在中国电影中有广阔的前景,聚焦细分市场的小成本文艺制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表示,《长沙夜生活》在形式上、尤其是编剧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它适应了短视频时代,并非紧凑的线性故事,而是多个故事的串连。而影片在中国电影以地域和城市为标志的空间美学的生产中做出了自己的空间,在中国电影空间生产的格局中,凸显出了以长沙为地标的、充满烟火气的空间生产,非常大胆。最后,《长沙夜生活》的叙事高度浓缩,充满创意策划设计感。
陈旭光认可本片在城市符号化的文化层面的贡献,认为影片对于电影产业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价值,希望将《长沙夜生活》发展为系列电影,将夜生活的拍摄模式扩展到其他城市。
“浓缩了长沙人民的善良与热切”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李春利表示,《长沙夜生活》把生涩的城市地理概念变成了乡愁的诗,将一些小人物塑形为长沙的代言人,为美食美景赋予了故事和情歌。她说,《长沙夜生活》具有平凡生活中的哲思。透着人间烟火气,来自平凡生活的哲理在影片中比比皆是,聚散别离人间冷暖,长沙具化成了一碗粉,具化成长沙人的乡愁和心灵家园。其次,《长沙夜生活》具有洋溢在困顿生活中的浪漫。最后,本片采用了轻喜剧的方式,有举重若轻的感觉,将代际冲击、夫妻裂痕、情侣关系共冶一炉。李春利评价说,“《长沙夜生活》不仅是夜晚卸下白天的疲惫之后的生活,更是贴近人内心的那份生活。”
《文艺报》编审、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小立表示,《长沙夜生活》虽然采用了多线叙事的结构,但没有使用大事件作为连接群像塑造的内在叙事支撑,而是用充满烟火气的长沙夜生活底色作为勾勒都市平凡人物性格命运的调色板,将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内心情感融入湘江倒影下的万家灯火,描摹他们如何将生活的伤熬成满锅的香,在温暖的生活流情感叙事中,将治愈和励志以最接地气的影像表达绽放出摩天轮般璀璨的烟花。
在高小立看来,“治愈”作为当下影视创作的一个热词,在影片《长沙夜生活》中并未以逃离、救赎或单向输出的方式来展现,而是以这些凡人之间相互的情感慰藉,在自我超越的情感治愈中实现与自我、与过往、与社会的和解。她赞赏影片对普通都市真实情感的细腻刻画,“这让它跳脱了影视剧创作的城市化套路,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电影。”长沙的夜生活正是由每个普通人点亮的,就如片中绽放的烟花,让观众在共情片中人物情感命运的同时,多维度感受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脉动。
《电影艺术》杂志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表示,影片有几点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叙事视点设置有巧思,采用平民和底层的视点呈现普通人的故事,这种叙事容易引起观众的普遍共鸣。第二,本片可被视为一篇关于心灵疏解的散文,每个角色在开篇都有心理创伤、心理失衡,随着叙事的进程不断通过语言进行疏解,之后达到和谐,在欣赏的过程中观众也达到了心理的共鸣与疏解。第三,影片的编剧功力值得称赞,也是最出彩的部分。全片基本都通过台词推进叙事,能在寻常对话中传递一些思考,传递对生活的深刻认知,整体比较到位。第四,长沙因本片而成为电影城市、影像城市,体现了湖南文娱事业、文旅产业发展到不错的高度;影片的主创基本都是湖南人,以一省之力组成的一线创作人员班底,非常难得,这也是湖南文旅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电影产业研究专家刘藩认为,《长沙夜生活》有四个亮点:第一是多线叙事的设计,前半段乍看之下松散的多条叙事线最后通过亲缘的设计结合在一起,在设计上有巧思。第二是影片整体的调子温暖治愈,既能完成呈现城市风情的任务,也能符合一部分观众对文艺片的需求。第三是人物弧线的设计。多个角色的戏,难点在人物弧度的完成,在多条叙事线中,父子线尤为突出,通过一个晚上的故事将父子关系从不和谐走到和解的设计可圈可点。第四是长沙风情、长沙特色。通过本片呈现出长沙的四大亮点:温暖治愈之城、爱情重生之城、美食治愈纠结、欢乐消化烦恼。
《长沙夜生活》编剧、导演张冀回忆创作缘起并分享道:在《长沙夜生活》中我们没有采取相对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选择了将长沙作为叙事主体和精神主体去进行创作,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次创作尝试,也是中国电影的一次创新试验,未来希望继续探索更多电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