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2023年暑期中国电影大事件,电影《八角笼中》的热映和热议是绕不开的话题。在笔者看来,《八角笼中》之所以取得“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故事层面采用了底层叙事视角,制作层面合乎了体育片类型标准,美学层面融合了两种现实主义手法。
张力十足的底层叙事
从故事角度看《八角笼中》的情节建构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格斗赛场的失意者向腾辉凭一己之力改变一群山区贫困少年命运的故事,励志性很强但也有窠臼之嫌。然而该片确乎充分挖掘电影的叙事功能,通过独特的“手段”构建起对观众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故事,而这种“手段”就是近年来电影叙事中较为流行的“底层叙事”。底层叙事意指作品聚焦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通过摄影机的声画手段来展示他们的生活状态、周遭环境、心理情绪等,进而深层次反映社会全貌,并表现出创作者的民本思想和人文情怀。影片《八角笼中》就具有这样的底层叙事特点,主要体现于叙事对象、叙事手法和叙事视角三个方面。
在叙事对象的选择上,《八角笼中》聚焦于四川大凉山中的一群贫困儿童,并将他们置于无以复加的“悲惨”境地。他们不仅身处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山之中,还因为家庭不幸而过早闯入社会谋生。更为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为了生存竟然选择了拦路抢劫的非法手段,这样,本该属于他们的同情在观众那里变成了排斥和厌恶。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是边缘中的边缘人、弱势中的弱势群体,可谓底层中的底层。这样的人物设置使得影片具有了充分的叙事准备,并为“欲扬先抑”的叙事技巧奠定了人物基础。“欲扬先抑”是主流影片底层叙事经常采用的叙事技巧,《八角笼中》较为熟稔地运用了这一技巧。在苏木、马虎等孩子初遇向腾辉时,他们是落魄不堪,处于人生的最低谷,就连基本的生存都不能维持,而拦路抢劫更将他们置于遭人唾弃的底层境地。但是这些孩子在向腾辉的感召引领下,痛改前非,刻苦训练,走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格斗之路。显然,这种前后反差极大的叙事技巧不仅,彰显了影片强调的“身为野草 不屈不挠”的格斗精神,更有效提升了故事张力。
当然,《八角笼中》叙事视角的选择,也有助于张力的提升。影片是以一种平视甚至是尊敬而非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观照这些底层人物的,这主要体现于镜头的拍摄角度、色调的选择以及特殊场景的设置等多个环节。从拍摄角度来看,尽管对象是孩子,但摄影机并未采用居高临下的俯拍,多数场景是平拍甚至是微仰拍,从视觉上传达出对拼搏少年的尊重。从色调来看,室内场景多为暖色调,尽管与格斗少年们多灾多难的生活显得不协调,但从心理层面传达出温暖祥和之感,传达出对未来的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向腾辉探访苏木贫寒之家的场景,苏木姐姐瘫坐在床上,虽然环家徒四壁、破烂不堪,但一束温暖的阳光从前面斜照下来,洒在苏木姐姐的身上,在绝望中给人以希望,在冰冷中给人以温暖,于是瘫痪在床卖身养家的姐姐在阳光的沐浴中化身为圣洁的“女神”。
典型的体育类型片
作为一种类型,中国体育电影一般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以某个体育项目为叙事核心或切入点;二是展现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三是要有精彩的竞技场面或桥段;四是塑造形象气质佳、专业能力强的体育人物;五是制作团队具有成熟的市场意识和商业理念。依照这些标准来衡量,《八角笼中》可视为体育类型片,并在某些方面体现出高度的典型性。
首先,从体育项目来看,《八角笼中》表现的是综合格斗,在国际上被称为UFC,这是一种对体力、耐力、技巧要求极高的体育项目。影片以综合格斗为切入点,讲述励志故事,塑造动人形象,不仅具备了体育电影的第一要素,还弥补了国内影坛在拳击/格斗类型上的空白。其二,在主题层面,该片也非常明显地展现出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主题,这尤其体现在向腾辉这一人物形象上。作为出身卑微的前格斗选手,向腾辉感同身受于这些山区贫困少年,决心通过格斗训练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这一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合伙人背叛、资金链断裂、网络暴力、强大对手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后,后他终于把苏木培养成格斗高手并战胜强敌,诠释了“生为野草 不屈不挠”的体育品格和斗争精神。其三,尽管体育训练和赛场竞技并非影片的重点,但它同样不缺乏精彩的桥段和场面。除了孩子们在砂场用废弃轮胎作为训练器械的场景,苏木同国外格斗高手最后决战的场景尤其令人深刻,把整个剧情推向高潮。该场景既是类型片设计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类型片必不可少的“仪式化”场景的展示。飞扬的汗水、暴起的肌肉、跌宕的过程等在高速摄影和黑白影像的加持下,形成强烈的视听刺激。其四,在角色使用上,影片尽力发挥明星演员效应。除了主演王宝强外,李晨、王迅、刘桦等知名演员的加盟也会极大提升影片知名度。至于作为饰演格斗少年的孩子们虽然普遍名气不大,但影片还是尽力挖掘他们身上的名人要素,追求明星效应。其五,《八角笼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但并未因此遮蔽其市场意识和工业属性。在制作层面,除了上文所言尽量发掘利用明星演员提升影片知名度外,王宝强还聘请刘德华、刘若英演唱主题曲,这显然能够有效引发观众的期待,有助于票房的提升。由此,可以说《八角笼中》已经具备了体育类型电影的五大基本要素,有些要素甚至是无缝对接,从而较为明显地呈现出体育类型片的表征。
杂糅的现实主义
从美学角度看,电影《八角笼中》凭借粗粝质感和人性光辉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现实之美,它不是单一的传统现实主义,而是以温暖为底色、以残酷为主题和以青年边缘群体为主体的杂糅的现实主义。这种杂糅的现实主义涵盖有两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即温暖现实主义和诗意现实主义。温暖现实主义作品一方面不回避现实的痛苦和不堪,而是通过对现实的真实描摹,保留作品的表现力度和锐度,从而引发人们关注和思考正在发生的各种痛苦和痛点,另一方面又会针对现实苦难找到一个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出路。而作为世界电影史上著名思潮和流派之一的诗意现实主义主义则以对社会边缘人物的重视和强调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异常关注生活于社会边缘的人们,比如失业的工人、罪犯等,而且他们在经历失意潦倒后,往往会有一段热烈美好的感情,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影片常常充满怀旧之情和哀伤之感。不期然间,《八角笼中》分别融合了温暖现实主义和诗意现实主义的一些主张和理念——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诗意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在面对残酷现实保留希望层面则暗合了温暖现实主义的倾向,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杂糅现实主义特色:即直面社会现实,不回避矛盾;塑造逆境中拼搏求生的边缘人物或小人物;在残酷现实背后保留希望的底色,并以团圆式结局完成封闭叙事。
首先不能否认,影片《八角笼中》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其直面现实、不回避社会复杂矛盾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精神。众所周知,该片取材于一个真实的社会事件。故事的原型是2017年轰动全国的四川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当然,真实事件搬上银幕必定要经过艺术加工,但核心故事、主要人物、事件的走向都基本遵循着事件的原貌。于是,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曾经发生在身边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贫困家庭、留守儿童、路霸劫匪、网络暴力、交易诈骗等。而影片所呈现的这些事情都能够勾连起目前社会治理面临所的各种问题:扶贫问题、教育问题、治安问题、舆情问题、诚信问题等。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处于社会底层、以格斗求生的向腾辉和苏木、马虎是影片着力刻画的人物。如果说身处社会底层、苦苦挣扎是他们与其他所有底层小人物的共同的“普遍性”,那么选择格斗作为谋生手段就是他们不同于其他底层人物的独特的“个性”。但是同为小人物,他们又有明显的不同。向腾辉人到中年、历尽沧桑,对生活的残酷与格斗的血腥有着清醒的认识。而苏木、马虎出身贫寒,冲动易怒,畸形生活经历造就偏激性格。他们本来互不相识,是格斗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格斗令他们“起死回生”。师徒三人通过格斗逆袭了人生,通过格斗完成了彼此救赎。因此,影片这种“二元三人、双向救赎”的人物设置较好地助推了人物性格的发展,使他们成为众多电影小人物中独特的“这一个”。当然,苏木和马虎兄弟二人的性格区分度不大,确也令人遗憾。再次,尽管影片展现了底层的艰辛和生活的残酷,但依然以“团圆”结局,从而为冷酷的基调增添了“温暖”的亮色。
当然,底层叙事、体育类型与杂糅现实主义在影片中绝非相互割裂,而是相互叠加、渗透、补充,合力形成《八角笼中》对观众的吸引力。
(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院长;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