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不只有绚丽的秋色。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本次以“交流互鉴促进文明共同进步”为主题,不仅契合当前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信开放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将吸引世界各国文化在北京从相遇走向相知,在携手共进中绽放光彩。
十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时代之问”。今年,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向全世界发出真挚呼吁,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世界文明百花齐放。从“命运与共”到“价值与共”,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彰显了中国对人类社会和谐共荣的不懈追求,更是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世界各国文艺作品虽然风格迥异,却在弘扬人文价值的事业上殊途同归。一直以来,电影作为最具视听魅力、最为深入人心的文化产品,“看电影”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共享共情文化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国家之间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电影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世界电影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从一开始的取经求道,借鉴世界先进视听技术与表达手法;到走出国门,以独创的中华美学登上世界影坛;再到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建成繁荣的电影市场和强盛的电影产业,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正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一是坚持传承创新,
激发中华文明生机活力
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源泉。只有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使中华文明与时偕行,彰显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近年来,中影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积极探索经典文艺作品的创造性转化,以创新的光影表达,将文学、舞蹈、戏剧呈现在大银幕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把电影艺术的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让动人的历史瞬间、感人的文化精神在银幕上熠熠生辉。
我们正在创作的电影版《只此青绿》由经典舞蹈诗剧改编而成,以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讲述了寄情山水的文脉传承故事。电影采用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把诗的写意、画的留白融入光影,引领观众走进壮阔深远的历史时空,令回望千年灿烂文化时的浑厚与辽远更加真切,使青山绿水中深藏的文化底蕴更具感染力与震撼力。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已有多国译本,广受海内外读者青睐。其恢弘浪漫的原著,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基点和灵感,也使我们进一步创新创造面临更大挑战。为此,我们从叙事、表达多方面探索,将中华美学与时代精神、与当代审美相结合,通过武侠世界中对侠义精神、家国理想的追求,点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一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期待。
二是凝聚发展共识,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代中国能否被世界所了解、所认知、所接纳的重要途径,也是凝聚发展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与落脚点。如何凝练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全面、立体、生动的“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今年春节期间,中影主导出品的电影《流浪地球2》在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观看人次超过8000万。影片中壮丽的硬科幻重工业美学,同中国现实中诸多的“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相呼应,不仅激发出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更是令世界观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充满期待。片中人物的情感与抉择,生动阐述了当代中国价值观,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理念以鲜活的生命力,让海内外观众记忆深刻。
电影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的映射,只有与更多观众的认知情感相契合,才能获得更广泛、更长久的生命力。为此,我们践行“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贴近生活、扎根现实、聚焦热点,寻找能够反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人物故事,把更多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搬上大银幕。
近几年,我们创作了《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三部曲”,以及《峰爆》《穿过寒冬拥抱你》等系列影片,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人民蓬勃向上、奋斗自强的精神风貌。我们正在创作的作品中,包括以“我的天才儿子”金晓宇为原型,讲述中国人自强不息奋斗故事的电影《天才翻译家》;以深圳大芬村农民画家赵小勇为原型,展现中国创造觉醒过程的《我不是梵高》;以春晚为故事切口、讲述中国百姓生活的《我和我的春晚》等。这些创作,通过反映中国社会生活和中国人的内心世界,让海内外观众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人性的美好,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促进民相亲、心相通。
三是深化交流互鉴,
促进多元文化“美美与共”
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中华文明对世界不同文明如何和谐共处的解答,反映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理想追求。只有持续深化人文交流、促进人民相遇相知,才能让各国文明交相辉映、交融发展。
中影肩负着推动中外电影交流合作的职责使命。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电影为媒介,共享人类文明丰盈和谐之美;以科技为纽带,链接高新电影技术发展,拓展视听艺术应用的边界;以交流为桥梁,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出去”,让电影成为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抹亮色。
进口影片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产电影与进口影片相得益彰,不仅丰富了国内观众的选择,更是彰显了电影文化的多元、开放与包容。为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我们积极拓宽选片渠道,大力引进多国别、多类型、多题材的进口影片。今年1至8月,引进并投放了来自17个国家的近70部进口影片,多部影片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并且刷新了人气纪录。
中影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推出CINITY高格式电影系统。其主要核心技术为全球首创,以高帧率、高亮度等高新技术呈现的全新视听,大幅度提升了影院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给观众提供更具差异化、更极致的观影体验。为带动全球电影产业升级,我们积极开展海外合作,CINITY已在多个海外国家落地。著名导演卡梅隆、李安、陈凯歌在电影摄制和全球首映中均采用此项技术,为全球观众看到更多高品质影片创造了条件。
为促进中外电影交流合作,我们在香港、戛纳等电影节设立“中国电影联合展台”,今年已组织40余家电影机构参展,精选推介优秀中国影片近百部,受到海外市场欢迎。通过设立中国馆、组织专题活动,全方位展示中国电影的最新发展成就,为增进海外对中国电影的了解,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向国际“架桥铺路”。
新时代新征程,中影愿与各界一道,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电影更好走向世界,与各国朋友、各界同仁一起描绘光影共享、文明互鉴的崭新画卷。
(本文摘自傅若清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明互鉴平行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