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合影
9月25日上午,由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组委会主办,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届丝路国际电影节主论坛——“一带一路”电影交流合作论坛在福州举办。总结中国十年以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交流成果,探讨沿线国家的深度电影合作机制,是此次主论坛的主要内容。
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一级巡视员陆菁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办的第十年。在这个重要节点上,大家齐聚有福之州,交流经验、分享智慧,共商电影事业发展新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电影界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论坛邀请了菲律宾总统媒体创意顾问保罗·索里亚诺,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思玮,马来西亚国家电影发展局主席卡米尔·奥马,导演、编剧、制片人乌尔善,两次入围奥斯卡的匈牙利导演、编剧特思·巴纳巴斯,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监制、制片人蒋德富等电影人;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主持。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福建省委宣传部电影管理处副处长万克锋,波兰、匈牙利、柬埔寨等驻华使馆人员。
◎ 让中国故事被世界看见
在谈到中华文化时,导演乌尔善说,《封神演义》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它蕴含的仁义价值、善恶道德、父子情感等都体现着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神话是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隐喻式表达,一个故事能够流传几千年,一定有仍被当代所推崇的价值或意义。”
刚从芬兰、西班牙交流合作回来的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监制、制片人蒋德富也强调,“外国同行想了解中国文化,非常希望让中国电影与他们的文化影视界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作为影视企业来讲,我们已经把五千年中华文化当作资产对待,要用好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它。”
近些年,中国也通过丰富多彩的电影节展活动传播中华文化。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思玮介绍道,今年8月,在南非放映《中国机长》后,一位非洲的年轻观众表示:“当飞机成功迫降后,机长带领机组成员走出机舱向乘客鞠躬,表达深深的歉意,这一举动体现了中国文化内涵。这正是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意义。”中国电影资料馆精心选择既能记录伟大的时代,也能起到交流互鉴、联通民心,同时立足于中国风格、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影片进行展映。
近两年来,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海外19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中国电影展,展映了43部影片,共放映230场,开展了丰富的电影节展活动,对促进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 充分发掘合作可能
本场论坛中,不仅多位海外影人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创作电影的强烈愿望,而且国内影人也以“正在发生”的真实案例强调着——加强国际合作已成为中外电影人的共识。
马来西亚国家电影发展局主席卡米尔·奥马表示,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现在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共同制作了约30部影视作品。”他还介绍了马来西亚的相关优惠政策,以此鼓励更多的外国影人在当地进行影视创作,“任何的国际制作公司来到马来西亚制作电影,审查过后可以收回投资的30%。”通过合作拍片的方式,还能够不断学习从而培养年轻电影人,“这或许会形成一个亚洲电影制作网络。”
蒋德富在现场感慨道,“此时此刻,马来西亚、匈牙利、菲律宾、中东国家以及欧洲国家的工作人员都在我们的剧组里工作。”他还介绍了《长津湖》有80多个特效公司,其中不乏海外公司的协助。“必须要加强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合作平台的作用,与全球电影人一同创作优质影片。”
乌尔善还补充道,《封神三部曲》剧组的主创演员和工作人员来自于21个国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国际团队。他后续的“郑和下西洋”项目,也将展现“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样貌,将不同国家的电影创作者团结在一起,共同讲一个跟大家都有关系的故事”。
皇甫宜川认为,某种层面上,“一带一路”也在推动文化交流,合作,是未来一大趋势,尤其是电影创作。“电影合拍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我们也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不同的文化,在电影的故事里面能够得到相互的理解和交融。”
◎ 与海内外观众产生共鸣
创作者该如何让电影作品吸引海外观众?在场的嘉宾们纷纷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保罗·索里亚诺以其创作的《渔夫》为例,之所以选择渔夫这个行业,就是因为“与中国有很多这方面的共性,比如渔业贸易等,通过电影体现两国渔民之间如何建立友谊,如何面对挑战,将我所欣赏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身上很强的自律精神分享给菲律宾观众。”
《耳语口译》曾入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其导演特思·巴纳巴斯表示,“很多参加国际论坛的人都接触过同声传译,但是他们的故事很少有人去拍摄,而这方面可能跟国际观众会产生共鸣。”
乌尔善导演之所以选择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强调家庭关系,也正是因为他认为这是“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观众都会有共鸣的主题”。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伦理和亲情,并且是中华文化典型的特征,“所以我们的故事以家庭与亲情为核心”。
“我们想要寻找一个共同的故事”,卡米尔·奥马在提到与中国合作影片时表示,不论是大制作还是小制作、故事片还是纪录片,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有着共同点的好故事。
◎ “走出去”是一条路,“请进来”是多一条路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不光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走出去’是一条路,‘请进来’是多一条路。”蒋德富说。
中国电影资料馆就是“请进”国外影片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林思玮介绍,中国电影资料馆通过三种方式将外国电影“请进来”。第一,艺术影院全年超50%的放映为外国影片,结合映前、映后的导赏等方式为观众广泛介绍不同类型的影片,也在不断培育年轻观众,让他们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欣赏不同类型的影片。第二,全力支持国内各个电影节展,如北京国际电影节,10天内会放将近200部外国影片。第三,希望通过全国电影艺术联盟把全球具有艺术价值的优质影片引进中国电影市场,让不同类型、内容丰富的海外影片与中国观众见面,同时也会提升国内影片质量,这是优质艺术电影与影迷们的双向奔赴。
蒋德富认为,“一带一路”电影合作有很大潜力,也有很好的愿景。希望能够同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合作,让海外电影人拥抱中国电影,同时帮助愿意了解中国文化的观众们,领略辉煌灿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