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警匪动作片《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取材于1993年发生在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上的团伙抢劫案,以此为开端,影片讲述了跨境追捕、匪帮内斗、赌场抢劫、卧底暗战等惊险刺激、曲折跌宕的故事。作为典型的动作电影,该片拓展了以往警匪动作片的创作范式,在动作场面火爆热烈、险象环生的基础上,通过动作设计的真实性、对抗元素的丰富性以及视觉语言的艺术化处理,让观众耳目一新。与此同时,影片注重刻画人物心理,取法对立关系,打破脸谱化角色定位,塑造了多个具有情感温度的立体人物。一定程度上,《莫斯科行动》丰富了警匪动作电影的类型范式,实现了类型片在商业价值与艺术属性上的平衡发展。
动作迭代:
真实性、丰富性与艺术性升级
本片导演邱礼涛自《拆弹专家》以来,七年时间执导八部动作片,数量稳定、质量上乘且题材多元,形成了一定的票房号召力。《莫斯科行动》可视为邱礼涛多年创作经验的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跃升,一方面源于本片的创作难度较大,包括真实历史的还原问题、因场景多变带来的拍摄技术难度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多组人物及多条线索交错并置等问题;另一方面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打破警匪片动作设计同质化的问题?《莫斯科行动》的创作团队锐意创新、大胆尝试,在场景构想、对抗元素、视觉语言等多个层面上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动作迭代”。
影片动作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动作场景的真实性。该片选取了在历史和现实中有迹可循的空间场景,如“中—俄K3次国际列车”、20世纪90年代莫斯科发达的“地下水宫”以及苏联时期废弃的火箭发射基地等,这些场景为动作戏的展开构建了真实而又充满视觉张力的空间。其次,片中的动作设计既没有英雄主义式的浪漫倾向,也有别于血腥暴力的冷峻风格;而是围绕真实空间进行合乎生活逻辑的打斗,具有极强的写实性。比如在“地下水宫”追捕的情节中,警匪双方激烈的身体搏击、凶险的枪械拼杀、疾速的飞车追逐都被张弛有度地联缀在紧张的情节行进中,惊心动魄、悬念迭起、流畅自然、精彩纷呈,让观众如临其境、心潮澎湃。尤为可贵的是,《莫斯科行动》对人物的心理动作也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实现了更高级的动作迭代,如在列车换轨站警匪冲突的重头戏中:当挟持瓦西里的苗子文与控制了苗青山的崔振海两两对峙时,崔振海、苗青山、瓦西里三方的心理活动同样矛盾激荡、扣人心弦。
《莫斯科行动》中动作的丰富性也值得称道。在动作形式上,该片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动作形式,而是依据剧情走向融合了多种动作设计,如火箭发射基地中:贴身肉搏、近身枪战、连环爆炸纷至沓来、此起彼伏。同时,辅之以灵活多变的拍摄技巧,如在景别、拍摄角度、镜头运动、场面调度、人物动线等层面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极大地丰富了动作场面的视觉观感。
最后,《莫斯科行动》的“动作迭代”也离不开剪辑层面“狂风暴雨”式的艺术处理方式。“狂风”式剪辑可以表现动作戏上演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暴力氛围,如片中崔振海与苗青山在音乐厅中的焦灼相持,两人眼神的交汇瞬间、寻枪的微动作都通过剪辑被选取、放大,对战气息弥漫银幕、生死较量一触即发。“暴雨”式剪辑则侧重于一个“快”字,在动作戏的剪辑上快到“拳拳有回应、枪枪有落点”。“回应”是指通过快速剪辑,对戏中的动作细节进行了“切分—重组”:动作的起始、中间轨迹与最终去向等过程均得到完整且迅捷的呈现,“落点”则是通过快速剪辑展现动作施发的效果与人物的状态,两种剪辑方式合力,让观众在电光石火之间窥见了动作的轨迹与人物的心境。
取法对立关系,
塑造饱满人物形象
在人物塑造上,《莫斯科行动》践行了赫拉克利特所言的“相反者相成,对立形成和谐”的美学思想,从矛盾对立出发构建人物关系,从彼此角力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每个角色都鲜活饱满、立体丰盈。
首先,《莫斯科行动》以“多方争锋、互为矛盾”的对立原则设置人物关系,“崔振海—苗青山”“苗青山—瓦西里”与“崔振海—瓦西里”三对矛盾关系形成了影片主要的人物关系架构,他们或是正邪两立,或是恩怨纠葛,或是黑白分明,矛盾重重、又彼此制衡。围绕核心矛盾建立的对立关系大体勾勒出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如崔振海的无畏、苗青山的暴戾、瓦西里的狡黠,更意味着每个人物都必须在不同的对立关系中,去对比、抗争、博弈,以期扫除障碍、实现目的。例如崔振海既要义无反顾地抓捕苗青山,又要兼顾策反瓦西里,助其与女儿团聚,这反映出警察惩奸除恶的使命感,也映射出崔振海被父女之情所触动的心理变化;苗青山因瓦西里此前的出卖心生怨恨,处处对其防备,而瓦西里又因苗青山对自己女儿的控制无奈入伙,与苗青山貌合神离、芥蒂重重。这种多元的对立关系使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化,人物的前史、内心情感的演进都在对立关系的架构之上得以呈现。
《莫斯科行动》中的每个人物都是饱满立体的,就方法论而言,可以总结为脸谱式角色定位的打破和人物情感线的深度勾画。例如崔振海,作为警察沉着老练、智勇双全;但作为普通人他也有爱干净、强迫症的小缺点。又如苗青山作为劫匪,他凶狠残忍、追逐奢靡;但作为普通人他也有童年阴影,也曾经向往艺术、梦想成为小提琴家。正因如此,剧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没有成为角色脸谱化展示的集合,而是有了更多的可读性。与此同时,影片的情感线重点落到了瓦西里头上,不知去向的女儿是他最大的牵挂,正因如此,苗青山以其女儿的生命相要挟,使得瓦西里不得已卷入这场生死疲劳的犯罪活动。作为一个老谋深算又心存悲悯的“中间”人物,困扰瓦西里的从来不是金钱,甚至生死,而是一个“情”字,他因情而犯罪、挣扎、抱憾,最终也因情而得到了救赎。因此,正是创作者对人物情感的深度挖掘与精彩剖析,才使得《莫斯科行动》中的众多人物有了弧光蜕变的厚重感,亦不失充满戏剧张力的高光时刻。
“新港味”电影的品质格调与
价值拓维
近年,“新港味”电影正以其“兼收并蓄的地域特点、纯熟的商业技法、革新的风格化表达”显现出全新的品质格调,加速走入观众视野,这一点可在《莫斯科行动》中得到很好的印证。影片对“新港味”电影品质格调的打造主要体现在:强调视觉奇观和观影爽感的同时,创作者以极其严谨的工匠精神对影片的时代氛围与年代质感进行了高品质的精心营造,使观众在追忆往昔岁月的同时,也满足了自身对20世纪境外风貌的想象。
影片分别从历史场景、社会风貌与文化现象三个层面展开对时代氛围与年代质感的营造。首先,剧组秉持1:1还原的制作原则,精心打造了地下水宫、火箭发射基地、中俄列车换轨站等重要场景,不仅为影片的真实观感奠定了基础,也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较高的发展水平。在社会风貌上,俄式的精致建筑、熙攘的街市,面包店、咖啡馆、俄式公寓等地点尽显异域风情。与此同时,彼时的苏联刚刚解体,工薪阶层游行示威、卫国老兵无奈乞讨等社会百态也被创作者精心编织在影片中,形成更厚重的年代质感。在文化现象上,经典电影、时代流行音乐等文化符号被穿插其中,如借用《列宁在十月》中的人物瓦西里的名字;将《喀秋莎》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嵌入不同的场景中。对于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不仅升级了影片的艺术观感,也将往昔岁月与异域空间融入艺术文本中,成为其把握历史、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从市场和口碑的维度进行观察,截至10月22日《莫斯科行动》票房成绩已突破6亿人民币。这表明,香港电影仍在旺盛生长,并且在新局势中产生了新变化、衍生出新内涵。首先,两地电影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影人交流日益密切。《莫斯科行动》等由内地公司参与出品、制作与发行的合拍片比例不断增加;邱礼涛、徐克、林超贤等大批香港知名导演陆续北上发展,凭借自身的艺术理念与成熟的商业技法为内地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在创作层面上《莫斯科行动》保持了经典港式警匪动作片的风格与质感,同时积极探索数字视效技术的使用,提升了国产电影工业化发展水平。最后,影片表达的“正义至上、法不容情,若有违法、虽远必诛”等思想内涵代表了内地与香港观众在价值观上的共同追求。因此,“港味”的概念应该被重新诠释,抛弃过往唯香港地域、身份和语言论,“港味”更是一种精神,是香港电影面对新局势的开放包容、积极求变的务实创新,更是香港电影人注重表现历史文化、家国情怀的艺术自觉。
整体而言,《莫斯科行动》体现出对港式动作片的守正创新精神,为中国动作电影的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本片也显露出中国电影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上的均衡发展,以及传播主流文化价值等层面上的自信与从容。
(霍美辰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周峰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