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电影复苏的关键之年,由张艺谋执导,雷佳音、张国立、于和伟、周冬雨、孙艺洲主演的扫黑反腐题材影片《坚如磐石》上映。《坚如磐石》接续近年的“扫黑热潮”,尽管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略有欠缺,却以真实事件的现实主义内核和创新性的视听语言,拓展了扫黑题材电影类型风格,以“霓虹美学”延续了导演的作者性,构筑出扫黑电影别具一格的影像奇观。
作者性延续:
霓虹美学的影像表现
张艺谋出身摄影专业,长于用丰富、曼妙、创意的色彩风格呈现影像,《坚如磐石》以流光溢彩的赛博都市影像,以五彩的暗调来呈现出整个影片人性的模糊和风格的暧昧,不断完成影像美学的拓展。
用影像色彩进行隐喻。张艺谋在影片中对光影颜色的创造展现是其作者性的体现。以一色隐喻一人一事是张艺谋以往作品的特色,他长于用色表意、以色喻人、借色转情,色彩是他的拿手好戏。《坚如磐石》中对色彩的应用延续和传承了他以往作品中的突出特色,并在光影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影片从一而终地以霓虹光色进行影像风格包装,突破了犯罪类型片的黑色暗调的单一画面影调,完成了电影形式美学的创新。统一的影像风格与出格的缤纷色彩搭配在一起,构筑起视觉上的奇观。色彩于张艺谋而言,可以用来传达影片内涵,通过大片的色彩将情感击入人心;色彩可以喻人,不同的人物身披不同的光彩;色彩可以转情,通过色彩的变化交代情节和情感的变化。在他早期作品中,张艺谋将画幅巨大的艳丽颜色与民俗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传统文化与惊人的气势。然而这部影片却用霓虹灯的斑斓隐喻都市中位高权重人的人性贪欲,那些迷离和暧昧色彩隐喻,尤其是大量的玻璃反射彩色光影的前景,映在人物面部,或穿插人物身上,或成为黢黑城市的漂亮底色,显然这是他的大胆创新。
《坚如磐石》的色彩风格运用是对黑色犯罪类型片颜色和影调的突破,影片以大胆的“五颜六色”“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赛博电子感和霓虹色彩,并前后统一完整呈现。《坚如磐石》中光怪陆离的灯光成为暗潮汹涌的权力斗争的隐喻,在灯光的渲染下,现实主义披上了魔幻色彩的外衣,这份色彩与片中人物的出奇行为、无尽贪欲相对应。流光溢彩的后景中,是繁华的都市,是美丽的夜色,隐藏其中的却是深不可看、无法直视的“黑暗”,就像一个黑洞,可以吸纳所有的光影和美丽,也包含着人类所有的贪婪和欲望。光怪陆离的灯光中,人物丑态百出,勾结与算计、色情与暴力彼此缠绕共生,在灯光构筑的世界里,欲望膨胀成为怪物将人吞噬。艳丽灯光的背后是深不可见的夜色,正义于无言中。色彩与片名遥相呼应,黑暗中不可知的一切坚如磐石,但最终必然消逝在光中。
以影像空间模糊表意。从《影》《满江红》两部影片开始,张艺谋有意使用前景屏风、阴影隐喻,创造出影片中大都督子虞、假秦桧的精明、老谋深算、身份“暧昧”幕后人物形象,前景的美学创造便成为张艺谋影片光影形式创新的重要举措。《坚如磐石》通过对色彩的“暧昧”处理,创造出挤压、偪仄的物理空间和复杂、含混的心理空间,双重空间表达使影片意味丰富。绚烂的色彩与重庆的地形地势相结合,给电影空间留出更多探索、尝试的机会。影片中有大量狭长的镜头,镜头中的布景同样拥挤,无形之中增强了画面的压迫感。片尾的高潮部分,苏见明和李惠琳被困在狭长的船舱中,暗绿色的色调配合场景搭建出压迫、急促的氛围。拥挤的空间下,流光溢彩的灯光晃得人烦躁不安,影片笼罩在压抑、悬疑的迷雾中。影片于多个场景使用了反光意象。山城索道、船上长廊、餐桌游船、玻璃前景、技术科室……反光在不同的场景和环境中营造出欲语还休的氛围,折射出的光在观众心头轻轻一荡,未曾直言却勾起了观众的注意,于无声间扩展了影片的空间,“暧昧”的灯光处理表达了难以直言的内涵。
类型片创新:
形式创新与类型拓展
从霓虹美学影像形式创新,到类型风格的叙事拓展,再到人物设计的偏好,导演张艺谋以色彩斑斓的夜景喻事喻人,创新性地拓展了中国犯罪类型片,使其成为别有意味的形式美。
霓虹美学的形式创新。电灯作为20世纪伊始最伟大的发明和工业革命的产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从此夜文化开始兴起。电灯作为都市夜文化的代表产物,被广泛运用于小说、绘画、广告、电视、电影等通俗娱乐文艺。评论学者论及霓虹美学大多与新黑色电影联系,电影《坚如磐石》显然希望把重庆塑造成另一个如同“美国洛杉矶”一样的繁华“黑色城市”,这种塑造是成功的。
影片对黑白色调犯罪片和霓虹美学的拓展使用,不仅仅是影调色彩的模仿借鉴,还有创造性运用霓虹前景遮挡和玻璃反光。《坚如磐石》更多次将玻璃、霓虹反光进行任务前景设计,为影片主人公郑刚的人物设计进行美学包装,以示都市繁华和人物光鲜下尽是黑暗。影片更具特色的是,将公安监控管理的技术办公室,设计成绿色数码环绕的高科技“暗房”,显然是一种基于现实又偏向写意的形式美学表现手法。这些对“霓虹美学”和现实场景的大胆创新,形成影片独具特色的形式意味,并拓展了中国扫黑题材影片和中国犯罪片的美学特质。
类型风格的拓展创新。按照类型片的传统模式进行创作,可以让艺术作品用最直白的方式触达观众内心,而突破类型电影旧有的模式,用新颖、陌生的创作方法推陈出新,可以实现类型片的反类型化,使其更具感染力。《坚如磐石》在类型风格上进行了在多层面的创新,展现了错综复杂的官商勾结形态,揭露了官场中阴暗的一面。在风格上,《坚如磐石》以类型片的手法加强了节奏,用悬疑片的方式推动剧情发展,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在叙事上,《坚如磐石》借用香港黑帮片的设定完成了叙事,增强了人物的感染力,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在表意上,张艺谋没有聚焦于辨析善与恶的界限,而是真实地展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与对抗,完成了“坚如磐石”的双重表意。
首先,《坚如磐石》基本在类型片的框架下,以强悬疑的方式推动了剧情发展,影片分为上、下两个部份,上半部份聚焦于公交车爆炸案的破解,在爆炸案的证人死去的下一刻,影片的下半部份随即展开,露出了墙后的女尸,第二个谜团出现。用两个谜团推进影片情节,使影片充满悬疑、紧张的氛围,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其次,《坚如磐石》借用了香港黑帮片的叙述手法。黎志田和郑刚用权力构筑造出独立的空间,他们以钱、权为基,超越了现实评判。同时,二人亦敌亦友的关系完成了香港黑帮片中对“侠”字的诠释,他们为了权、钱相斗,又在斗争中相互依存。在前路未卜的关键时刻,黎志田担心手下人抢手机的时候伤害苏见明,没有贸然动手而是听取了郑刚的意见,这一细节体现出黎志田与郑刚之前的“兄弟之情”。
再次,《坚如磐石》突破了以往扫黑片中底层英雄的设定,打破明暗恶势力的并不是心怀理想的底层小人物,而是“官外有官”的未曾出现的人,权力制衡的局面被更大的权力打破,更大的权力拥有更贪婪的心,贪婪的水面荡起波纹,泛起爆炸案件的波。影片结尾,黎志田交代U盘里有更多的人,这些人是否指向“坚如磐石”背后的意涵,影片于留白中营造出深远意蕴。
张艺谋新作《坚如磐石》突破了以往扫黑片的类型框架,成为新主流电影的重要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创作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新主流电影体现出人文性,在完成主旋律表达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艺术性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剖析。扫黑题材影视作品在当代应和潮流,迅猛发展,电影《坚如磐石》便可作为一次有价值的探索。
(李昕婕系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研究生,侯亚轩系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