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以来,由中视美星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系列迅速成为了近二十年来中国电视剧的现象级大IP,它用老少咸宜的方式,呈现了当代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与考验,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极为显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今年,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这个IP的大银幕首秀《家有儿女之神犬当家》,它以延续“对社会之问的探寻、对家庭问题的观照、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的主题及风格,大胆创新,用独特的故事视角、新颖的元素复合、精良的制作水准,呈现出了一部视听饕餮盛宴。
从本土IP到国际化的文化输出
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系列以对时代及现实生活的细腻捕捉,以幽默诙谐“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写实风格,打破了小荧屏与观众的距离感,甚至成为了一代乃至两代人成长的陪伴。然而,电影本体、影院环境、文化输出等各方面的需求对这个深耕于中国当代家庭文化体系的IP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而本片用精彩的呈现完成了对挑战的有效回应。
首先,创作团队对电影做了精准的定位——“立足中国故事IP,打造国际化的合家欢电影”。然而,无论是“国际化”还是“合家欢”,在电影创作中都属于相对难突破的领域,大多数创作者都能触及“亲情、友情、爱情”等具有人类共鸣感的“痛点”,但是如何找到并创作出新颖的、令人信服的“通点”,却是横亘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一道考验关。影片较为出色地寻找到了“神犬”这个载体,不仅从它的视角来进行叙事,而且塑造了一个“超人萌宠”,化身为沟通的桥梁,完成了对主题“沟通”的有效叙事、人物塑造及人物关系张力的表现。
其次,虚实之间的分寸拿捏。《家有儿女》的精髓在于聚焦“家庭”,电影同样聚焦“家庭”,却将视角拓展至国际化。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所有的家庭都绕不开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影片有意将两个家庭的具体矛盾冲突“理由”淡化,而是聚焦在“父母子女之间该如何沟通”的主题上去展现矛盾解决的过程,在家庭内部挖掘出了成人和孩子深入互动的空间,弥合了家庭成员中的观念裂缝,在情节的虚实之间找到了适恰的分寸,让观众感受到不失真的普世感。
再次,从科技着眼,展望未来。科技创新是时代发展中最前沿的“时尚”,它有国却又无界。影片从科技的着眼点上,糅合了游戏情境、科幻情境等,不仅展现了两代人的矛盾对立,又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沟通桥梁,从而传达出“科技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在孩子们的手中”等观点,还通过“神犬”的塑造妙趣横生地传达出了“生物共同体”的艺术情怀和格局。
在新奇感与真实度之间
寻找平衡点
众所周知,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当下,人的精神世界相对贫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表达、情感维系都在退化,人变得越来越孤独,这可谓当下社会的痛点之一。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在这个“为生活疲于奔命、手机代替沟通”的时代变得更加疏离,这是当下家庭的痛点之一。这些痛点对观众来说并不新鲜,所以找到令观众有共鸣感与猎奇感的“解决方式”则是关键。
首先,“神犬”的设置颇具匠心,它既是小主人公身边真实存在的狗,又代表着他的朋友和家人,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理想沟通方式”的“意”。不仅如此,本片中还运用科技的方式直接在银幕上呈现“一实一虚”,用“全息影像的科技狗”来跨越地理限制,完成沟通障碍的破局,新颖别致,意味深长。“读心术”,作为在魔幻文学和影视中常出现的手段,在这样一部带着科幻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中以“科技狗”的面貌出现,既独特又合理。
其次,影片中运用了悬疑、喜剧、科技等多重复合元素,它们以点串线,以线串面,达成了“混搭效应”的新高度,不仅使得叙事节奏清新明快,同时也在新奇感和真实度上做到了有效平衡。剧情中没有一味追求惊险刺激的剧情,没有“撒狗”血的人物关系冲突与刻意煽情的设置,也没有眩目的追跑打斗的场景,而是坚守在“烟火气”上去塑造“科技感”,体现了“科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服务于沟通”的主题,完成了观众对视觉猎奇和情感共鸣的需求,令人耳目一新。
探秘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
升级“密码”
根据主创团队的介绍,影片从创作伊始就设置了中方编剧团队和美方编剧团队,在时代脉络、文化背景等项度上反复沟通交流,寻找《家有儿女》IP落地的可行性方案。在确定方向后,经过长时间的剧本打磨,最终投入制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引入了好莱坞的制片、工会流程体系,实现了从题材深度、艺术强度、制作精度等方面的产业化升级。
由此可见,秉持着“从大时代中找微观化切入口,从平凡的人物中找到典型化方向,情节类型化,风格多样化”的理念,立足中国影视IP的土壤,影片的创作团队探索出了一套真正落地的“国际组合式创作、国际明星加持、整合国际影视资源,形成国际级制作水准及海外影视市场拓展”的创作生产及发行的可行性方案,为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树立了有效的风向标。
“有了观众基础、市场基础、情感基础,再加上电影工业水平的提升,以及电影类型的不断拓展和丰富,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被不断地打开。”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要通过电影工业水平的提高,同步提升我们的内容表达、文化品质,以及美学精神”。
《家有儿女》系列在国内有非常好的观众基础,电影《家有儿女之神犬当家》继往开来,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国际视野及文化交融,抓住现阶段社会及家庭情感中共同存在的痛点,紧扣“沟通”的主题,不仅在电影元素的创作及技法上力求突破,而且在中国文化的普及上力求创新,将表达的主题与思想融于脑洞大开的故事情节与场景建构中,深深吸引孩子们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索,又能让成年人在其中得到追忆与反思,通过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提升着观众的审美与文化认同感。
近些年,以《熊出没》系列为代表的动画电影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完成了合家欢电影类型的突围,形成了中国电影富有影响力的品牌,也希冀本片能为合家欢电影的多元类型化拓展找到新的路径与方向,未来能形成系列效应,再续IP神话,为电影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创作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