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强基固本、培根铸魂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事关民族富强与国家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兼具主旋律内核和商业化属性的新主流电影异军突起,并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等方面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将新主流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具有重要育人价值,可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优化提供新思路。
一、新主流电影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的价值
新主流电影以主旋律、正能量的故事为载体,以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目的,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故事、表达主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丰富的育人价值。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中国医生》等新主流电影通过讲述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传递着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树立。
一是精神激励: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作为精神之“钙”,既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国家繁荣发展、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指引。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主流电影聚焦有血有肉、热爱劳动、不懈奋斗的普通工作者,其致力于将坚定的个人理想和共同的民族理想相结合,用个人身躯和实际行动铸就伟大的中国民族精神。将新主流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借助榜样的精神力量激励与鼓舞大学生,帮助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例如,新主流电影《万里归途》通过讲述一名普通外交官以“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带领125名中国人在努米亚战乱中顺利撤侨的故事,彰显出一位普通人的职业坚守和民族信仰,正是其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为战乱中的侨民铺就万里归途。
二是爱国教育:强化家国认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主义自古以来便深深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正是在这种强大的精神指引下,中华文明才能绵延至今,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不倒。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发展。因此,以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将个人奋斗故事与祖国的伟大进程相关联,从个体微观视角讲述不同岗位的奋斗故事,传递出他们共有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大学生在观看影片时可随时随地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强化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的情感。
三是美育价值:提升艺术审美。美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育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以美育人的思政教育方式对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新主流电影凭借创意丰富的奇观化想象、生动逼真的视听观感以及融入商业元素的类型化叙事,成为高校开展思政美育教学的重要媒介,在遵循主旋律价值内核的基础上实现影像风格、叙事模式、美学视角的审美突围,可有效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比如,电影《长津湖》向观众呈现出内容美、形式美、意蕴美三个层次的美学特征,以展现祖国大好河山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大学生在观看此影片时既可提升艺术审美水平,也可深入体会到青年保家卫国的爱国意蕴。
二、新主流电影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新主流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形载体,既是集英雄人物、奋斗故事与中国精神于一体的资源宝库,也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基于此,高校应充分挖掘新主流电影的育人价值,将其应用于高校影视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思政课”建设等各个层面,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内容建设:建立影视作品资源库。新主流电影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主流价值观,是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以及中华文化的具象表达,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对此,高校应借助校园网站与在线学习平台建立新主流电影作品资源库,并做到与时俱进、定时更新,确保思政教育内容质量和效率。从目前市场来看,新主流电影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作品数量众多但质量良莠不齐,因此高校在筛选影片时应尽可能选取具有思想内涵、文化意义且价值导向正确的经典作品,如《中国机长》《战狼》《夺冠》等,从而使学生在扣人心悬的中国故事和博大精深的中国精神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好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素养的培育和引导,而且有助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进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因此,高校应结合学生需求,将新主流电影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师生打造思政教育“第二课堂”,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高校应以”新主流电影“为核心定期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利用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新主流电影主题讲座、影评大赛、话剧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自觉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礼。
三是“大思政课”建设:打造思政教育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建设既是新时代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有效解决当前思政教育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更现实结合起来。”在此形势下,高校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深入探究以新主流电影为载体的“大思政课”建设路径,以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成效。首先,高校应摒弃传统思政教学闭门授课的模式,立足社会空间,打造思政教育社会大课堂,凭借学习强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共建共享的优势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新主流电影教学讲义、教学专题库、教学素材库等,并充分借助全国各高校铸魂育人的思政“金课”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堂体系,从而推进全国思政教育一体化。其次,高校应探索“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影视公司、影视基地的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新主流电影的价值导向和深刻内涵。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讲师)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传统文化+地方资源”的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探索——以美术课堂为例》(项目编号:2020JYKX006)的研究成果;渭南师范学院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3ZS10)的研究成果;渭南师范学院2023年高教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 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探究》(项目编号:GJ2023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