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弘扬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诸多文化产品中,电影无疑是最具有感染力和召唤力的艺术形式之一。2018年12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随着接连的政策出台,校园配套开始逐渐落实,电影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新主流电影以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家国精神为核心,彰显中华民族奋斗历程、抒写中华文化历史传承,这类优秀影片能够真正打动学生、震撼心灵,从而达到艺术作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功效。研究以新主流电影为代表的优秀国产影片在中学教育中的德育作用,能够为创新教育思路、丰富教育手段、优化教育效果提供有益参考,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新主流电影
为学生勾勒新时代中国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主旋律,中国电影十七年时期,《南征北战》《上甘岭》《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地道战》等优秀作品,振奋了几代人的心灵,凝聚为中国人共同的家国记忆。而今,以《战狼》系列、《流浪地球》系列、《金刚川》《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十八洞村》《红海行动》《万里归途》等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则共同勾勒着新时代年轻学子的家国精神图腾。
《战狼》系列燃起了学子心中对一个强盛中国的具象感知,让他们知道人并非孤立的个体,走出国门的每一个国民都代表着祖国,相应地,遇到困难时也不必彷徨,因为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流浪地球》系列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幻的力量,这部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电影作品,从创作到制作都实现了“中国智造”,彻底改变了我们在科幻领域被好莱坞压制的现状,让万千学子于电影中感受到中国航天力量与科技实力,唯有强大的科技和载人航天的不断发展,才能够支撑起如此恢弘的创意与想象。《金刚川》《长津湖》则以历史的视角回溯中华民族的艰辛与抗争,在不屈不挠的抵抗中,中国人勇于吃苦、敢于战斗的精神激励着学子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勇往直前……这些优秀的新主流电影是新时代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样本,它们摒弃了传统德育的说教成分,以影像和故事的魅力感动人、感染人、感化人,真正做到了将中国精神灌注于影像之中。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塑造和精神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看过的每一部电影、每一本书,学习的每一门课,都是人格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者,筛选优秀影片,为学生把好德育教育的关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过程中,新主流电影以其爱国主义精神内核和工业化的视听水准成为德育教育的优秀范本,用好新主流电影不仅能够实现德育春风化雨的育人理念,更能够为学生留下难忘的集体精神记忆。
二、将集体观影形式
升华为集体德育记忆
在前文提到2018年和2023年的两次文件中,教育部致力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两次优秀影片。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电影艺术的集体观看属性极大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电影的集体观影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极易转化为集体德育记忆,在观影之后能够形成学生之间的持续讨论和交流,使得影片的思想内核被不断延续和传播,实现了德育教育的长尾效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学互促,形成比拼共进的良好氛围。
当学生在大礼堂看到《战狼》中吴京高举国旗穿越战火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充分说明中学生对优秀电影作品的鉴赏力和感知力,在电影高潮段落中,学生们的情绪明显被调动,充分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召唤,从而形成自发的掌声。这种场景便是新主流电影德育效果的最佳体现。电影《长津湖》围绕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展开,它以影像回答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中学生中形成了一次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当学生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酷寒中严守阵地寸土不让时,有人掉下了眼泪,当战士们最终以极大的意志力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这种情感体验比课堂上背诵课文、史实要生动深刻得多。
在山东省的教学实践中,多地已经将集体观看电影列为日常化的教育方式,确保每位同学每学期观看两场优秀影片,观影结束后不同班级会以不同形式延续影片讨论,影评大赛和作文比赛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观看后共同参与比赛,表达自己对影片的理解与感悟。在学生的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不仅仅感受到了电影的精神内核,更对电影的美学呈现有着独到的理解,可以说,通过观影和映后多种形式的持续交流,新主流电影将集体观影形式升华为集体德育记忆,打通了从德育到美育的升华路径。
三、新主流电影
成为德育和美育的桥梁
新主流电影往往具有强烈的视听震撼力,在完成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兼具着优秀的审美功能。尤其是在当今的影像时代之下,电影在完成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在对学生进行着影像语法和影像审美的教育。
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影片细致还原了宇宙空间站的内部构造,甚至演员身着的太空服也都经过严密的检验和多次设计修改,在视觉和细节上做到了极尽真实,具有浓烈的中国本土化科幻工业的风格,也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打造了极佳范本。这类影片不仅仅能够完成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有学生关注到了影片非常微小的细节,在影评中写道:“《流浪地球》中的MOSS系统界面设计使用的是中文,这让我感受到中文科幻软件的简洁,未来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中国科技队伍中的一员。”这就是新主流电影在德育和美育中的融合体现。学生能够感受到影片传递出的爱国精神、强国精神,同时也被影片的艺术魅力而震撼,愿意成为此中一员。在电影《金刚川》中,多个CG合成的鸟瞰镜头也成为学生们分析讨论的重点。他们从兴趣出发,探究着影像的语法变化,在视听语言的探索中找到乐趣、感受到美的熏陶。
当我们谈论教育时,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寓教于乐”,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也有诸多寓教于乐的实践类项目,在这些愈加丰富的教育手段被发掘之时,我们不应该将电影束之高阁,以新主流电影为代表的优秀影片依然是绝佳的德育美育范例,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新主流电影,当我们向学生讲述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时,我们应该以何样的影像作为素材;当我们讲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时,又该以何种方式让学生对这一人类世界的伟大壮举感同身受、与有荣焉?
在人类艺术进程中,电影可谓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在互联网+时代下,影像已经成为与文字并驾齐驱的语言体系之一。以新主流电影为切口,完成以德育人和以美化人的融合,中学教育或将寻到德育和美育兼具的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